读《庄子》有感(6)
《庄子·缮性》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宣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末尝不荒也。故曰:丧已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这段话的大意是:古代所谓得志的人,并不指高官厚禄,而是指逍遥自在。如今所说的得志者,正是高官厚禄。当上高官取得厚禄,并不是天生命里就有的,就像大风刮来的东西,暂时寄存而已。暂寄之物,他来了不能圈住,他走了不能阻止。因此不要为取得高官厚禄而肆意妄为,也不要因穷困而趋炎附势,当不当官同样能快乐,所以不要忧虑当不当官。如今有的人失去了本属暂寄的官位就不快乐,由此看来,即使在过去快乐的时候,也为尝不为丢掉官位而提心吊胆,慌慌不安哪。所以说:因追求高官厚禄而葬送自己,因追求世俗虚荣而失去人性的人,是本末倒置的人。
感悟:庄子这话虽过去2000多年了,但至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庄子是道家人物。道家认为世上万事万物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凡事都要以是否有益自己身心健康和长寿作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益的就取,无益的就舍。
但身怀绝技,腰怀宝刀,终生不得一用,也不见得内心快乐。孔、孟、老、庄虽哲人圣人,知识渊博,但一生穷困潦倒,嘴上说快乐,内心也未尝不为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闷闷不乐。
2010-10-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