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元砸向10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线
地方政府为豪赌买单
梁振鹏/文
文章导语: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认为,目前液晶面板投资主体太多,要素资源分散不利于竞争力的形成。中国液晶面板行业面临的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投资企业过多。
一年之间,从“0”到“10”。中国高世代(高于5代线)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主体的涌现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作为占液晶电视成本70%以上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多年来一直让中国企业爱之深,痛之切。投资液晶面板项目很容易深陷亏损泥淖,不投资液晶面板却是坐以待毙,这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一直长期困扰着中国庞大的家电、IT产业。
从去年初各地政府积极介入液晶面板领域开始,众多梦想“造屏”的中国企业终于找到了实力雄厚的风险承担方。
地方政府为高世代线保驾护航
虽然京东方(000725.SZ)、上广电、龙腾光电等国内第5代液晶面板运营商纷纷出现亏损,但是,地方政府与电子信息企业合作共建更加昂贵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的狂热举动仍在前仆后继。
“深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开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朗声宣布,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8.5代液晶面板项目近日在光明新区盛大开工。该项目是深圳市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认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能够使中国本土企业将产业链条向上延伸至核心部件领域,完成新型平板电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形成良好的上下游配套,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彩电企业的竞争实力。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会改变中国彩电企业“缺芯少屏”的现状,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增强中国本土企业在全球平面显示产业的话语权。
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总投资额245亿元,注册资本金100亿元,由TCL集团(000100.SZ)与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深超投资”)各持股50%。值得注意的是,TCL集团去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06.79亿元,净利润仅为1.53亿元。仅靠TCL集团自身财力是根本不可能去进军第8.5代液晶面板项目,财大气粗的深圳市政府将为该项目提供重要支持。
本刊记者获悉,深超投资主要代表深圳市政府,作为扶持集成电路及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发展的运作载体,承担着相应项目有关的招商引资工作。为了引进这一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深圳市政府近年来已经做了许多艰苦努力,并且也给予了合作企业非常优厚的条件。
这种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的状况,并非只发生在深圳市。一年来,不惜血本招凤引凰的案例正在全国多个城市频繁上演。
以京东方为例,尽管在2008年巨亏8.08亿元,去年前3季度又亏损7.57亿元,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在半年之间接连动工两条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
去年4月13日,投资额175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液晶面板项目在合肥破土动工,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主持开工仪式。合肥市承诺将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财政政策、贷款贴息等方面为该项目提供政策性支持。京东方某高层表示,资金目前不是问题,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为这条线保驾护航。
时隔仅半年时间,在去年10月19日投资额达280亿元人民币的京东方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又正式开工,该项目受到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以京东方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两条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高达455亿元的投资额相当于“天文数字”,不过,有了合肥市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撑腰,运作5代线业务严重亏损的京东方显得对6代线和8代线的市场前景踌躇满志。
相对于合肥市和北京市政府,南京市政府运作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时所付出的成本还要高昂许多——通过收购夏普计划淘汰掉的6代线旧设备来引进先进的8代线。
去年8月3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子”)、夏普三方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由中国电子及旗下的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电熊猫”)与夏普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在南京市共同推进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另外,夏普将已经停产多日的6代线生产设备出售给南京,由中电熊猫作为主要投资方的6代线项目投资总额为138亿元。
夏普是此次合作的最大赢家。此举意味着,将已经停产的、落后的6代线甩手他人,然后全力投入8代线和10代线的生产,这是夏普在自身液晶事业发展中的“妙棋”。对于南京市政府来说,为了引进更加先进的8代线生产技术,耗巨资收购夏普的6代线旧设备为沉重代价,这也是无奈之举。
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具有产业集聚度高、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一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开工建设,将有效带动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液晶电视整机等产业链上下游关联行业的加速集聚,形成一个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处于拉动GDP的考虑,各地政府对液晶面板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
根据本刊记者的统计(详见附表),一年来北京、南京、深圳、苏州、昆山、佛山等多个地方政府总共运作10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落户事宜,所涉及的投资资金总额超过2000亿元,事实上,地方政府在绝大多数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运作项目中已经成为了投资主体,扮演了豪赌者的角色。
液晶面板产业亢奋有隐患
之所以各地政府大力支持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甚至甘愿成为主要买单方和风险承担方,看好液晶面板项目良好的市场前景是一个重要原因。据DisplaySearch预测,液晶电视整机生产企业对上游液晶面板的需求相应迅速增加,2008年全球液晶面板产值已达924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1337亿美元。
不过,前景虽好,隐患巨大。国内的5代线生产企业已经相继出现严重亏损,对于在高世代液晶面板产业缺乏运作经验、研发人才、核心技术、专利和巨额资金来源的企业来说,扎堆进入这一陌生领域自然要鼓起极大的勇气。
毕竟,中国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已有“夭折”的先例。数月前,彩虹集团与张家港市政府合作的总投资达146亿元第6代液晶面板项目已经停工。
彩虹集团相关负责人向本刊记者解释到,由于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重要支柱的液晶面板产业同样也受到冲击,导致该产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国内外面板厂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经营压力增大,而行业持续投资的紧迫性增大,后续经营需要继续大的投资,这些变化对正在推进液晶面板项目建设的彩虹集团而言,产生了极大的风险。鉴于此,彩虹集团和张家港市政府决定暂缓液晶面板建设。
受全球液晶面板价格持续走低因素影响,台湾地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厂也是危机重重。1月28日,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厂家——友达光电发布“2009年第四季财务报表”称,去年第4季度亏损新台币78.5亿元,同时发布“2009年全年财务报告”称,去年亏损新台币272.45亿元。
为液晶面板做上游配套的相关产业链还不完善,这也为中国液晶面板生产业务带来了一定阻力。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勇认为,中国在密集布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同时,在玻璃基板、滤光片、偏光片、液晶材料等上游核心配套环节的建设相对滞后,已经给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据赛迪顾问统计,去年进入上游配套产业链环节投资的企业寥寥无几,仅有彩虹集团这一家企业宣布其投资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投产,主要提供第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所用的玻璃基板。
“前车之鉴”并没有成为“后车之师”。在胆量和信心面前,结局是输是赢似乎变得不重要。各地一哄而上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的劲头并没有受到停工事件、同行亏损和上游配套产业链不完善的影响。
液晶面板投资主体过多
各地疯狂上马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憧憬美好市场蛋糕的同时,还应该足够警惕投资主体过多的风险。
有业界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大陆这些高世代生产线都在两年后投产的话,势必引起产能过剩。行业权威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副总裁谢勤益预计,2013年中国内地的液晶电视市场规模为4500万台,如果按照全部是32英寸计算,3条8代线生产的液晶面板就能满足这一需求。
不过,更多的政府官员和业界专家对液晶面板的风险性解释为投资主体过多。
在1月21日举行的“2009-2010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行暨彩电行业研究年度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就各地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周子学认为,目前液晶面板投资主体太多,要素资源分散不利于竞争力的形成。液晶面板是一个技术、资本、人才“三密集”的产业,第6代至第8.5代液晶面板项目,一条生产线就是100亿~300亿元的投资,不仅是对中国企业,对于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去年包括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在内的液晶面板项目,分别是当地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个项目之一。作为投资液晶面板制造的主体企业来说,融资难是面临的最大问题。金融危机形势下融资难主要是指小企业,而面板产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指大企业,液晶面板项目要不断地融资。
周子学认为液晶面板项目具有融资强度大、融资频率高这两个特征,融资问题不解决,形不成多条生产线规模效益,液晶面板企业将长期面临困境甚至绝境。现在国内企业投入一条线,就意味要投第三、第四、第五条,否则的话无法跟国际大面板企业竞争,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成本优势、物流优势及供应链优势。对于液晶面板产业来说,一进入就意味着要投好多条线,不止是100亿、200亿,可能是1000亿元以上的投入,现在在中国很难找出几家这么有实力的企业。所以,中国液晶面板行业面临的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投资企业过多。
家电业著名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赞同周子学的观点,同时还向本刊记者分析说:“目前中国各地竞相上马的液晶面板项目还面临着两大风险——竞争力风险和前瞻性风险。”
在“竞争力”上,没有技术和人才优势的中国企业为主导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在投产后如何能够保证质量可靠性和较低的成本优势?这是今后在与日韩面板厂家竞争中一定会碰到的严峻问题;在“前瞻性”上,目前各地热衷投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都需要2-5年时间才能够完全量产,届时国际平板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很可能又从液晶变换到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发光效率更高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当平板电视显示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之后,那时的液晶面板产业则可能像今天的CRT(彩色显像管)一样沦落为“夕阳产业”。
【附表】
各地的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制表人/梁振鹏)
城市
规格
主要合作企业
投资金额
动工日期
计划投产日期
1、
南京市
第6代线
夏普
138亿元人民币
2009年9月中旬
2011年3月之前
2、
南京市
第8代线
夏普
300亿元人民币
未公布
2012年
3、
昆山市
第8.5代线
未公布
33亿美元
2009年9月12日
2011年10月
4、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