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踏实教学,循序渐进----武汉市天门墩中学备课组展示

(2010-01-06 00:04:14)
标签:

考研

教育

备课组

专项训练

语文

天门

杂谈

分类: 教育资讯

踏实教学   循序渐进

     武汉市天门墩中学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早上好!我是武汉市天门墩中学的语文老师邱亚琴。今天,我代表天门墩中学原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为申报优秀备课组,在这里给大家汇报,我深感荣幸,同时,也为有机会来这里向大家学习,感到很高兴。

    首先,说明一下我们这个年级的情况。

情况说明:

1、生源差,起点低。

    武汉市天门墩中学是一个三类薄弱学校,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子女。学生从小就跟随父母各地辗转,他们没有一个安定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起点低,不光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也差。进校第一年,有的学生连很简单的字都不会写,作文就更不谈了。06-07年上学习期中考试语文均分、合格率及优秀率三项指标,在全区排名都是倒数第一,所在年级普高上线率及名次在全区也是倒数第一名。

2、组小、人少,力量薄弱。

我们是一所小学校,06届全年级招生不足200人,分四个班,所以我们这个语文备课组只有两个人,组小、人少,力量薄弱,而且,除了我之外,徐老师是刚从学校分来的大学生,没有经验,这就是我们备课组的师资情况。也正因为人少,所以我们惟恐做不好,我们才有更强的忧患意识,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做。

   生源差,起点低,师资薄弱,这就是我们的处境。这种处境,我们必须面对,因为我们知道:怨天尤人没有用,我们唯有做,认真的去做,踏踏实实地去做,才有可能改变。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我们不气馁,不抱怨,而是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教学,力争不断进步。09年中考语文取得区“学科优胜奖”的事实证明,我们的信念,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这幅柱状图可以说明我们三年来走过的历程:

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第二、具体做法汇报

1.制定循序渐进的三年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从小处着手,从基础做起。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很多学生甚至连字都写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备课组决定先从写字抓起,每个学生买一本字帖,每天一页,坚持练字,练到一定时间,进行写字比赛,把写得好的张贴出来,进行展示。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字写“清楚”些了。另外,学生还存在不会写常见字的现象,如“陆地”的“陆”,右边的“击”,学生会写成“土 山”组合;“绝望”的“绝”和“决定”的“决”分不清,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从小处着手,从基础做起,给他们讲造字发,讲字的含义,帮他们记字。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要求学生写好字以外,还采取措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们要求学生每人买一本杂志,例如《青年文摘》、《读者》、《意林》等等,布置学生,每周读两篇,阅读后写读书笔记,并在文章旁边写批注,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面广了,作文中的语病也没那么严重了,作文写作也有素材了。

第二学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文考试中,阅读和作文分值占的比重很大,因此,平时除了授课,还训练阅读和作文。初二年级我们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当堂做一篇课外精读,并现场讲解,讲解题思路,讲方法,让学生从不动笔到动笔,从答不对到部分答对。另外,每周还安排一次作文课,精讲,精练,精阅,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笔写出自己心中所想。当然,这些也都是建立在初一计划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

第三学年,认真研究中考新动向,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及综合训练。

第三年是很关键的一年,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一年。经我们备课组研究决定,这一年,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及综合训练。

中考试卷上的每一个题型我们都仔细研究,给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讲答题方法,力争做到讲过的题少失分,不失分。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我们每周进行一次综合训练,让学生熟悉中考模式。

2.认真上好课

① 课前备课:备教材   备学生

   因为我们只有两个人,没条件群策群力,为了能够共同进步,我们在备课方面有一个规范化的备课流程:           

先是教师个人独立备课,教师独立备课的内容必须写出自己的思考、疑问和设想。写出自己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教学思路,只有教者对文本深刻研读,才能别具匠心地处理文本,演绎精彩的课堂;然后是中心发言人(我们俩轮流做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课堂流程,说预习作业,说随堂检测,并开展讨论,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最后是课前梳理,我们上课前还要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反馈、自己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对重难点的突破、例题的分析和解答在已形成的教案上再次修改形成个性化教案,再上课。

不仅备教材,我们还把备课的重点由重“备教”转向重“备学”,“以生为本”的课堂观已经为许多人所认同,但在实施上还是很不容易的。要以学生的切实需要和发展作为根本来设计教学,教学生不会的内容,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每人教的两个班层次都不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备不同的课,教学程度也不一样。

 

①     课堂教学:重学生   抓落实

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对课堂教学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研讨,注意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心理的研究,注意对教学管理的研究,立足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法。尽量用课件上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复习课以复习提纲和课堂检查为依据,将复习计划和任务落实到每节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的教学,着重抓落实,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当然,这个收获是指语文技能和思想两方面的,而不光指某一方面。

③ 课后反思:认真而及时

   学校规定:每备完一课,都要求教师在备课本上写反思。我们没有流于形式,而是认真而及时的进行反思。每一课上完了,我们两人都会一起聊上一聊,谈一谈教授的心得,得意之处和不足之处,并把这些思想的火花写下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发扬和改正。

3、 精心复习备考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搞好考前复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我们会对每个考点细细琢磨,充分了解考试新动向,针对考试说明的特点,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每一考点进行查漏补缺。具体做法如下:

①建立体系,找出不足
  老师首先要梳理知识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此来促进学生进行全面规划,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便于学生统筹安排时间而又重点突出,也利于有针对性地随老师的进度而制订相应的复习计划。
 ②理清时间,制订计划

一般,我们会在考试前,对复习时间进行一个总的统计,把要复习的内容都写出来,每天要完成什么任务都计划好,然后严格按照执行,如果完不成,找时间也要完成。就这样,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复习。

②     重视专题,各个击破

我们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题训练,进行各个击破。同时,我们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督促学生记忆,狠抓背记知识的得分率,甚至利用课余时间狠抓后进生的记忆落实情况

 总之,语文总复习只有方法得当,安排科学,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众人拾柴

1、  两人小而活的集体备课模式,每周两次集体备课
  学校领导有意把我们同一备课组安排在同一办公室,在配备上也注意新老结合,以老带新,这有利于我们小而活的进行备课。一人遇到问题,大家随时随地讨论,有了好的教学点子,及时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备课方式灵活多样,备课内容大到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统一,小到课后习题的处理,字词句的理解,复习时某一细处到了初三,我们在集体备课时间安排上作了调整,备课组每周活动两次,周二一次,周五一次。周二统一上课进度进行统一专门地、深入地探讨。这种定时加随机的方式丰富了备课的空间和时间,使备课既有深度,也有了足够的灵活性,可以随时谈谈课堂上的收获、体会和困惑。周五参加区教研室安排的各类活动,走出校门,向兄弟学校学习。

2、  借助教研组的力量

虽然我们学校总共只有七个语文老师,相对其它大学校而言,整个教研组的力量显得非常薄弱,但是我们群策群力,我们备课组遇到问题,他们会热心的帮助解决,还利用自己的关系,从别的学校搞来很多复习资料。在我们学校没有“你的”和“我的”之分,有的只是“我们的”,我们荣辱与共。

 

3、  学校领导的关心

毕欣校长、胡凤盈书记,虽公务繁忙,但仍然亲自下到年级,自己给自己下指标,定任务,一人负责几个班级,找学生谈话,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甚至还亲自找家长谈话,主动和家长配合教育学生。吴贵生主任,在教学中总做出表率,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经常拿着卷子就一个我们都忽略的小问题来讨论,让我们为他的严谨所折服。

 

4、  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一直是天门墩中学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课程。在这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想上的课程,作为额外的兴趣培训。我们备课组的徐老师担任朗诵组的授课老师,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训练学生的朗诵,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并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我们语文教学取得成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2009年的中考中,取得江汉区前八名的好成绩,获得区“语文学科优胜奖”。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只要信心不死,就有辉煌的期待。我坚信,天门墩中学的语文备课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不断成熟与完善,不断跨越新台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