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爱满人间

(2010-01-21 19:13:47)

                                大  爱  满  人 

                                 易鑫鼎

    说起“爱”,我常常觉得这个概念太含混,不精确。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说的“爱”,是有许多不同内涵的,比如说,爱情,按现在约定俗成的看法,是把许多内涵略去了,专指男女之间的性爱之情;其实,“爱情”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母爱、父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爱、人生爱、人类爱、人间爱、情感爱(如爱悲剧、爱喜剧、爱沉思、爱幻想、爱回忆、爱空静、爱运动等等)、事物爱(如爱花草树木、爱鸟兽虫鱼、爱猫狗、爱晨曦、爱晚霞、爱星空、爱清风明月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人的“爱情”,但它们的内涵和感情份量是很不一样的。有时候,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我们却不能用单一的概念来说明它,而要用一些注解性的说明来解释它,否则,就会听不懂,以致闹误会。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确切的概念把那些各自不同的爱表达出来呢?至今也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比如,这次海地大地震,我们有八位维和英烈殉职了,我们都很痛惜。他们身上展示的“爱”的情怀,确切地应该怎么说呢?他们的行为都不是我们常说的“爱”的概念可以说得清楚的。我写了四句六言诗,标题是“人间大爱”:“中华儿女奇美,人间大爱宽深。长空英灵彩绘,世人景仰频频。”这是我努力做到的水平,只是表达我对他们的一番敬意。然而,这是不是切合他们原有的情意呢?就说不清楚了。朋友们看了不妨多加指点,也不妨就此作些深入的讨论,确定这样的因“爱”而献身的精神,究竟用什么样简单明了的概念来表达,才是最恰当的。

    这样费琢磨的事情,许多人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是没有注意罢了。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墨子似乎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论者认为,墨子原是儒家后学,他发现了儒学的缺欠和不足,就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孔子是儒家开派人物,得风气之先,许多新概念由他首创出来,而且成了人们通用的思维工具,要超越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墨子》里有些篇章是明确不赞同儒家主张的,如《节葬》是反对儒家“厚葬”的;如《非乐》是反对“不中圣王之事”“不中万民之利”的那些娱乐活动的;又如“爱”,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这里所说的“爱”,是各有区别的,“爱众”就是要“把人当人来看待”;“亲仁”,就是要尊敬有仁德的尊长。“爱人”,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说明孔子所说的“爱“,是和“礼”的规范有关,也就是所谓“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的规矩。或者说,在“礼”的规范下,“爱”是一种有亲疏远近等差之别的爱。

    墨子对于儒家这些提法,有所不满,便提出了“兼爱”说加以补充。《兼爱》说有上、中、下三篇,内容很丰富,是《墨子》学说的主干。这里不作学术性探讨,只引述其主要内容略作分析。墨子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乱从何而起呢?根源就在于“不相爱”。墨子举例说,“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此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为了制止这些乱源,普天下实行“兼相爱”的政略,面貌就会大不一样了,“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在这里,墨子以“治本求源”为据,提出了“兼相爱”的治国主张,他把儒家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推广到“治国平天下”领域,,这是对“仁爱”说一个极好的补充,也是对“仁爱”说一个极大的升华。

    墨子还把“利、义”和“兼爱”说联系起来,他说,“兼相爱,交相利”,其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兼爱中》)“兼相爱”,就是仁。在“兼相爱”中就存在着“利”和“义”;“利”是他们之间的实质基础。墨子的用意,还在于这个“利”不是个人的小利,而是“利之中取大”(《大取》),即天下民众之大利。这和儒家的重“义”轻“利”说是不同的。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孟子也持相同的看法,“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墨子却别有见地的指出,“兼相爱,交相利”是“上天”(即自然)的意思,“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法仪》)这是说,人类所要用的、吃的,上天都为我们具备好了。在墨子眼下,义、利和爱是完全不矛盾的。义、利之辩,是儒、墨两家的重要分歧,也是儒学内部两千多年来争论不休的老问题。

    由上可知,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揭示了一个大爱满人间的理想社会,它不但使一些小国从上到下和谐相处,还使普天下的国家民族和谐相处,人们在“兼相爱”中获得了“道义”的温暖,获得了关怀和帮助,在“交相利”中获得了实际的利益。诚然,它是两千多年前构建的一个理想,它虽然没能变成现实,但它没有消亡,它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思想血液里。如果说,以前没有条件实践这样的理想,到了当代,中国按联合国要求派出维和部队,客观上就是对这个理想的一个重要的实践。中国维和部队所去的地方,都是最贫困的地方,也是社会状况最复杂的地方;那些维和战士,都是百里挑一最优秀战士,他们遵纪守法,艰苦卓绝地完成任务,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戴,多次受到联合国有关部门的表彰。我们要向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致敬,我们还要借此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