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万木草堂堂主
万木草堂堂主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70
  • 关注人气:12,9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冒论治思辨!

(2017-02-14 01:44:06)

  编辑约堂主和基层中医同道谈谈心,大体是如何治疗疑难杂症。其实每一个中医同道,都容易如药王《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眼高手低,自是我辈常见毛病,先贤云:过小日子,做大学问。堂主云:擅治常见病,可成大国医。现将感冒一病,跟师临证之辨证论治经验罗列如下,抛砖引玉,以求唱和。

  感冒一证,临床最多见,虽为小病,诊治繁难:第一难,轻证本不多见,通常是变证横生,西医束手后,方来求治中医;第二难,病家大多经过西医抗生素或者抗病毒治疗若干天以后,舌脉巨变,本色不察;第三难,当下中成药总以西药杂糅,如维C银翘片等常见中成药里,都有西药成分,贪图中西医结合之速效。使得中医在本病治疗上,过度依赖西医西药。

  凡《中医内科学》教材分寒热虚实之所言,在此不再多言。

  思辨一:感冒病名,乃国医堂堂正正之词,非偷学西医之言也。

  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参苏饮条下云:“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粘。”然民间耳熟能详之传播,却不在医家笔下,而在官场“潜规则”。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端拱中,始分三馆,书万餘卷,别为祕阁,命李至兼祕书监,宋泌兼直阁,杜镐兼校理,三馆与祕阁始合为一,故谓之馆阁所谓馆阁储材,这一制度的精华部分在于选拔培养那些精通文章、学术的专门人才。
  宋时馆阁有规定要求每天安排一名官员上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不能值夜班,也就是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但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梦溪笔谈》)  

  南宋时期,太学生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耆旧续闻》)

  陈鹄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迨至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假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来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思辨二:感冒风寒束表一证,少用麻黄汤法。盖因中国之大,气候寒热难以并调,且体质阴阳亦不相同。凡大气日渐温暖,亦不同往昔之寒。教材选用荆防败毒散,此匠心独运之笔法也。

 《摄生众妙方》之荆防败毒散证,见壮热恶寒无汗头痛一身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紧者。方中二活(羌活,独活)与活血之川芎配伍,启迪后世之九味羌活汤。举凡风寒之壮热头疼,此方最捷。本方本治风寒夹湿,寒重于湿。若见湿重于寒,可见身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胀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咳嗽声重,鼻塞多涕,舌苔白腻。可用羌活胜湿汤加味治疗。

  老人感受风寒,体温自是不高,俗云低热。有汗者,经常容易外感,通常“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新旧感冒连连不断者,可用桂枝汤法,调和营卫;无汗而恶寒者,可用参苏饮或者人参败毒散按气虚感冒治之。

  风寒感冒,寒少者湿重,可用豆卷解表祛湿。脘腹痞闷而苔腻者,可加苍术,厚朴,仿平胃散法燥湿宽中。

 思辨三:风热外感,选银翘散合羌蒡蒲薄汤加味。

  风热袭表之银翘散,本是寒热同用之汤法也。加羌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其效更速。盖银翘散,散者散也,轻舟速行,散风热最快。

  风热传变较快,所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药,最能体现国医本色。见头疼胀加桑叶,菊花清利之;咳嗽痰多,加川贝,前胡,杏仁清肺化痰;痰黄咳吐不利,加黄芩,知母;热毒盛加野菊花,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咽喉肿痛,加地丁,僵蚕,土牛膝,玄参解毒利咽,另外用西瓜霜喷喉,含服六神丸;风热邪气最易伤阴化燥,可见舌咽干燥,舌红。可加南沙参,石斛,天花粉清肺润燥。

  常见外寒内热证候,可见烦热,恶寒无汗或汗少,骨头疼痛,咳逆上气,痰浓稠,声音沙哑,咽痛,舌苔白而边尖红,脉数。用麻杏石甘汤加淡豆豉与薄荷治之。若里热中,加黄芩,栀子,石斛;咳嗽重,加黄芩,桑叶,桑白皮。

 风热外袭,高热常见,服银翘散与麻杏石甘汤不退热者。可加《寒温条辨》之升降散,其中僵蚕、蝉蜕袪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宣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可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思辨四:感冒夹湿,乃夏季常见,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输液后也常见。

  暑湿感冒乃夏令感邪。见身热恶风,汗少肢体疼痛酸重,头昏重胀痛,咳嗽痰少而粘,鼻中黄浊涕,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闷脘腹痞闷,恶心,大便溏臭,口中粘腻不爽,渴不多饮,舌苔黄厚腻。选用新加香薷饮或甘露消毒丹加味治之。特别是甘露消毒丹一方,主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尿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而感冒夹湿,四季常见,不独夏月见也。

  湿之为患,身热不扬,起起伏伏,高热低热留连难解,最是难治。热重加黄芩,栀子,青蒿,荷叶,芦根。特别是芦根可以大量用之,50克起步。湿重与热,可以加三仁汤化湿,其中加六一散是此证重点,使邪有出路,可谓玄机。

思辨四,老人小儿,虚体感冒,感冒缠绵难愈,标本兼治为要。

 小孩肥胖者多见气虚感冒。辨证论治之后,平素可用玉屏风散,黄芪100克,炒白术100克,防风50克为散,一次5克,一日三次煎散代茶饮,预防调治。不可乱用汤剂,恐伤及脾胃。老人适合用小柴胡冲剂加玉屏风散合用预防。

  小儿肠胃不安,食积感冒,最为常见,见口中酸腐气味,易见高热低热循环,舌苔腻。可在寒热辨证之后,加保和丸治之。轻证也可用健胃消食片,口感良好;重证食积,可用牵牛子炒黄,与汤药合,泄后则安。再用健脾和胃,调理旬月。

  妇人血虚感冒,月经前后多见,可用小柴胡汤加当归,玉竹,葛根治之。感冒痊愈,平时用中成药小柴胡汤加逍遥丸或四物汤冲剂调养。

 小儿感冒,常夹过敏症状,眼睛鼻子瘙痒,一身尽痒,抓挠烦躁,祛风解毒之后。嘱家长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此非药物可及,必须牢记。

 另有时常类似感冒,见喷嚏连连,清水汪汪,眼痒鼻痒,喉咙不适者,此多为过敏性鼻炎,不可解表太过,否则缠绵难愈。急性期可用干祖望先生过敏煎加味:苍耳子,辛夷花(包煎),薄荷(后下),白芷(后下),旱莲草,茜草,银柴胡,地龙,蝉蜕,僵蚕,徐长卿,丹皮,紫草,乌梅。慢性期可用加味过敏煎加玉屏风散,共同为丸或煮散,量小而缓图,当然嘱其运动为本,非药事也。

  小儿时常感冒,感冒期间可见挤眉弄眼,喉咙中吭声连连,手足怪动,此小儿抽动症之表现。急性期用祛风解表为大法,辨证论治基础上加过敏煎治之,慢性期用健脾祛风为大法,香砂六君子汤合过敏煎,加钩藤,天麻,生龙牡治之。心理疏导也为重要。盖孩童阳气旺盛,运动玩耍乃是天性,不可磨灭之。

  孩童,急慢性肾病,常见感冒之鼻塞咽痒咽痛,咳嗽之症状,见血尿蛋白尿,可用感冒常见辨证论治之思路,重用白茅根,生山楂,芦根等,加清利咽喉,解表祛风之品为治。头面咽喉外感一除,血尿蛋白尿自能消除。可见辨证论治为国医核心。

                       

             武汉市名老中医会诊中心 

      万木草堂堂主 李杰     20172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