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佛山,尚有黄飞鸿与叶问之宗师,素不缺侠义肝胆。佛山顺德,历代名医辈出,至近代黎庇留先生著《伤寒论崇正篇》,乃集伤寒之大成,人谓岭南医林“四大金刚”之一。其《黎庇留医案》50案,独用真武汤四案,读时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匠心独运,艺高人胆大是也。故而顺德不缺名中医,中医神道亦不缺百姓信任根本。
顺德一城,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旧称“凤城”,人云“食在广东,厨出凤城”,街头巷闾,不缺美食。饕餮堂主,焉能不爱?
遇少霞女士,精于药。药者,医之兵。若无道地之药材,失炮制之天性,医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得望病兴叹。此结缘,医药相合,善莫大焉。
医师药师,须臾不可分离,如鱼饮水,如鸟归林,自此炮制修凡之事,多有问津。丙辰孟春,少霞携《常见疾病中成药妙用》一书稿,云集廿年之艰辛,书就二十万言,属予作序。
唐人贾岛有《题诗后》一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言作诗之难,少霞视余为知音,实为托付。
近百年来,国医之道,风雨飘零,举步维艰。虽国力日宏,而中医衰微。
一言以蔽之:中西医理论之不相容,中医盲目从属,以西医诊断治疗为纲目,失本真之灵魂,临床自然江河日下。
如感冒一病,西医以为病毒与细菌为本,国医辨证论治与之大相径庭,有因风寒而起: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疼痛,咽喉不痛,舌淡苔白,脉浮紧。用辛温解表法,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等;如感冒之太阳中风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用桂枝汤加味;如遇风热外感: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此用银翘散辛凉解表;若夏月感伤阴暑,见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舌苔白腻,脉浮,用新加香薷饮加减。且有秋令之凉燥温燥之外感,有气虚血虚之外感,岂是平素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能一药尽治感冒。
不知国医之辨证论治,以感冒一病病名所迷惑,中西医错乱搭配,变证从生,小病酿大,大病转危。
百姓不知其理,西医亦不知其理,家庭与临床,滥用中成药者比比皆是,害人无数,而云:中医落寞,临床萎靡。中医苦不堪言!
若干年前,日人滥用小柴胡冲剂,导致众多间质性肺炎发生,厚生省欲禁止此药。我国医巨擘发言相辩:不识药性,不辨寒热,失去辨证论治之成方成药,已然不是中药。与小柴胡何干?
有鉴于此,少霞女士此书以西医病名为纲,以中医辨证论治为目,纲举目张,一一罗列症状,使百姓及医者能对号入座。以图表醒目,以日常语言娓娓道来,不泛滥且不繁难。
日常生活,一册在手,若暗夜光明,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此大爱大善也。何君立“仁心堂”药店,仁心仁术,救人无数。
此国医之心,取轻平小剂,达价廉简捷实效之功。此书付梓之际,深感欣慰,借宋人张载之言,愿少霞此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