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上琴音--中医将往何处去?

(2016-04-03 03:13:49)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文豪苏东坡居士很有名的哲理诗《琴诗》,旨在说明世间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琴声好听,但需要弹琴者手指与琴弦的相互作用及音律配合,才能产生这美妙的琴声,再好的琴,离开了音律与弹奏者也是发不出声音来的,要不然放在琴匣之中人们为何听不到它美妙的声音

  如果没有一个懂你的编辑,就像俞伯牙没有遇到钟子期,作为作者会很孤独。遇到吕健编辑的时候,通常会用酒来说话,酒过三巡,他总是安静听着我的滔滔不绝,然后把我发过去的书稿,认真的分类排序加小标题,抑或是修改得让读者能明白。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的研究生,足能够在中医的古籍和现实中找到一种平衡,这是多么让人欣慰的知己和编辑啊!

  如果没有上海的“学生”—时惠,在《黄帝内经》研修班用电脑速记下我的课堂内容;如果没有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生刘琰,一字一句的把我录音变成文字并整理出来,这本《走进中医》是不可能出版的。这种对中医的跟随,也是我的幸运。

 如果没有临床来验证中医理论,如果没有千百个病历来验证中药和方剂的实效,中医就是空中楼阁,就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所以我感谢对我不离不弃如影随形的病友,让一个中医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与古代名医相比较,无论德行与水平,我都不能与之齐肩。唯有心,对中医的挚爱,我不会输给任何人。

  如果没有谷歌公司的“阿尔法狗”和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的对局,我依然沉醉在自己的梦里—围棋是人类游戏的最高智慧,和中医非常相似,都是在识记基础上的悟性:知全局与谋一隅;晓进退而别阴阳;讲平衡而有战争;有堂堂正正也有突出奇兵。这一切在“人工智能”完胜人类以后,让我陷入了深思。

 中医不会灭亡了,高科技的“人工智能”给我们中医人开启了一扇通往希望之窗。

  简而言之,在封闭的空间里面,电脑是可以当人类的老师的。中医很封闭,是一个封闭的圆,里面有理法方药,自成一家的理论体系,有千古流传而无数次历练的中药,还有无数的经方秘方时方,完全可以不依赖现代医学而独立存在。

  在“阿尔法狗”战胜人类以前,我对科学的定义,认为他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不值得仰慕。

 而我们中医人,一定不要拒绝高科技。因为电脑的大数据,比如可以在体会千千万万的人群的脉象以后,把我们的“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脉诊,得出结论。只要对电脑程序“说真话”,让“他”学习大量真实的医案,让“他”跟随老中医应诊,而分析出哪些病中医最有疗效,哪些病是中医的短板。把高像素的“眼睛”联系四诊合参,然后再去“理法方药”。

  “他”不用精细的分科,不知道疲劳。“人工智能”开始向中医学习,而后就是我们的名师。也许“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过医圣张仲景,也不可能超过温病大师叶天士,但是至少比我们这些刚刚入中医之门的“小学生”要高明得多,正如日本围棋大家藤泽秀行先生所言,围棋之妙若是一百,我只知七。

  中医之妙若是一百,我们的“大师们”能知晓几何?

  电脑没有中医西医之分别心,在两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面,“他”只会知道谁有效谁无效,或者是谁更高效。医学不是万能的,没有百分之百。但是“人工智能”可以代表当时的中医西医的最高水平,用来诊断和治疗,没有中西医之分,没有“各家学说”你长我短的纷争。

  人类中医,只需要对“他”—实言相告,用真实的案例让“他”学习和分析:治愈是经验,治不好也是经验。

  然后,我们中医在实证的基础上,最需要的就是有思想,要大胆告诉“他”,中医千百年以降,到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的“活血化瘀”思想产生以后,中医就没有新的思想产生了。在封闭的圆圈里面自我循环,临床上的“报喜不报忧”是中医最大的缺憾,所有的医书和医学杂志上都是罗列各种成功的经验,而失败没有人愿意去统计,误诊误治的报道更是凤毛麟角。

  有了“他”,我们不会固步自封,也不会“俯首甘为”,用临床数据说话,用有效率和治愈率说话。如一泓清水,荡起涟漪,“人工智能”让围棋开启了新智,对中医也是一样。有信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场变革。

   一言以蔽之,我们中医人所要做的:说真话,完整的记录自己的辨证论治思路和病人的病历,然后电脑会告诉我:你是一个中等水平的“名医”,在某一类或者某一个疾病上,你超过了中等水平的西医,在某一类疾病上你不如西医……

  这是一个中医人的梦,也是此时心中激荡的“指上琴音”:在“人工智能”的统筹运作中,中医西医两个不同的哲学和价值体系,是完全可以协助的,这并不是“中西医结合”。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同时拥有“两套情感”,(人生百年,一个优秀的学子学好西医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大概要40年,而中医同样如此,所以中西医结合在一个医生身上实践,必定是失败。)而没有情感的电脑“眼里”只有效果而没有学派和理论的对立。没有“分别心”的医学,我且命名为“第三医学”,而受益人是全人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