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万木草堂堂主
万木草堂堂主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70
  • 关注人气:12,9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梦侬先生治疗咳嗽的通用方加减!

(2013-01-29 23:05:20)
标签:

健康

分类: 妙手中医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冬桑叶、杏仁泥、炒枳壳、前胡、甘草各10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可续服3~5剂。

【功用】辛凉轻清宣散。

【方解】因肺所生病,为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满等证,故方用冬桑叶之气味甘寒,祛风燥湿,走肺络而宣肺气;同杏仁之气味辛甘苦温而利,除风散寒,解肌泻肺,降气行痰为主,佐以桔梗之气味苦辛而平入肺,泻热散寒,开胸利膈,行气消痰,合前胡之气味辛甘苦微寒,畅肺气,解风寒,理胸腹,下气降火,消痰止咳,加枳壳之气味甘苦微寒,化痰行气,止喘散结,消胀治咳,更用甘草之气味甘平中和,泻心火而补脾胃,以资肺气生化之源而保护肺脏。本方药仅6味,是合桑杏汤、甘橘汤、枳桔汤等方加减组合而成。配伍为用,共奏辛凉疏表,理气化痰,降逆止咳之功。

【主治】咳嗽、气逆、作呛、喉痒。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等各种原因犯肺所致的咳嗽均可用之。

【加减】随证加减,可通治各种咳嗽。

(1)风咳:咳声清高,痰少,舌红苔白薄,脉浮数,加薄荷6克,牛蒡子10克(炒打),辛凉以散风邪。

(2)寒咳:咳声稍重,痰不易出,色白,苔白薄,脉浮紧,或有头痛;加紫苏、陈皮各10克,辛温以散寒。

(3)湿咳:咳声重浊,痰白不稠,或头闷身重,苔白厚腻滑,脉缓细,加苍术6克,厚朴、陈皮、茯苓、法半夏各10克,辛温甘淡以祛湿。

(4)热咳:痰胶黏稠,色黄,或胸中隐痛,舌红苔白或黄,脉洪数,加马兜铃、天花粉各10克,鲜苇根30克,川贝母6克(研冲),轻苦微辛微寒以清热。

(5)燥咳:咳声清扬,痰少难出,多有喉舌干燥,津液不足,舌红,苔少不润,脉浮涩,加沙参、贝母、瓜蒌皮、知母、陈皮各10克,甘微苦寒轻剂以化痰生津润燥。

(6)火咳:干咳无痰,气上冲喉,口干,舌燥,苔白薄或黄而不润,脉多洪数,加天门冬、玄参、知母、天花粉各12克,生石膏15克,苦、甘寒以泻火滋阴。

(7)瘀血咳:咳嗽痰少,痰中时带血丝或血点,胸肋及胁间时发刺痛,舌尖或舌边有明显瘀血点,加紫菀、茜草、降香、鹿角霜各10克,桃仁泥6克,血竭粉、三七粉各3~6克(冲服)等味,以消瘀活血。

(8)老痰咳:痰胶色黑凝结成团,咳不易出,如吐在水中即沉于水底,口燥咽干,若饮开水则痰易出,老年及平时有吸烟嗜好者,多有此痰。加旋覆花、芒硝、捣瓜蒌子各10克,青黛拌蛤粉、海浮石粉各15克。亦可在每日饭后吞服礞石滚痰丸3克,每日1次。切忌辛温燥热之药,只宜用此等咸寒、辛甘寒之味,逐渐化除。

(9)寒湿咳:痰稀色白,咳不易出,得热则咳缓,遇寒则咳剧,苔白舌淡,肺浮紧或沉迟,加陈皮、法半夏、白茯苓各9克,干姜、桂枝各5克,辛温甘淡以散寒除湿。

【疗效】长期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为治一般咳嗽的通用方,亦可作为治疗各种咳嗽的基本方,随证加减,可适用于各种咳嗽。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