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严子陵遇到碧螺春!

(2010-11-21 22:00:12)
标签:

碧螺春

严子陵

般若小品茶

杂谈

分类: 济世杂言
我曾经把龙井比喻成是一位惊才绝艳、睥睨天下的青衣书生,把祁红看做爱恨如火的唐门大小姐。而今天,当捧起眼前这一盏碧螺春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一座江边石亭和一个多惹评论是非的名字。
  江,是富春江;
  亭,是垂钓台;
  人,是严子陵。
  仔细想来,最早对富春江的印象,还是源于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那篇《与朱元思书》,当初为了背诵出“风烟具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知废掉了我多少口水和脑细胞,对着平平展展的白纸黑字数个小时,却只是对字里行间“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如雾里看花般模糊。而至于严子陵,也只不过是一个从语文老师口中随带而过的抽象的名字罢了。
 
早年的记忆其实并不深刻,也不足以让我见碧螺而思前贤。倒是高中之后,求学游历,前日偏偏途径富阳、桐庐一线,看到标示牌上的“严子陵钓台”,心中便生疑虑,怎的这名字如此熟悉?直至近日,偶然间读到前人《无双谱(四十奇)》,方恍然大悟,尘封了十余年的回忆终于被唤醒,那般景致,那般人物,那般心情,如今竟终得见了!
  虽有那,富春烟雨,一蓑一笠人归隐。
  将碧螺春与严子陵联系起来的,现在想来,便是那一个“隐”字吧。
  在所有的茶中,总觉得碧螺春最像隐士--茶叶看起来清透可爱,一粒粒如碧玉珠似的,还没有冲入开水已经透出精致的香气。开水直接冲入透明的茶杯,碧玉珠便开始慢慢的伸懒腰,舒适而惬意的样子,一片片叶子从珠子的状态肆意的舒卷开来,还有小小的气泡像珍珠一样依附在碧绿的茶叶片上,香气袅袅,蒸腾上来,缠绵留恋在整个鼻腔。
  这般舒适惬意的温暖湿润,这般收放自如的恣意神情,不正合了那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隐者意境吗?
  中国历代以来的读书人,多推崇严子陵,认为他是真正的隐士。于是便有了诸多人物,因仰其清高,多夜行过钓台以示尊敬的典故。著名的诗有两首,一者题于严子陵的祠堂--“君为名利隐,吾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作者是一进京赶考的书生。另一首便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过七里濑在舟中写下的“巨航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写到这里突然想闲话一句,古人对子陵的敬仰已达不敢(或者不愿)白日过其钓台的程度,而如今四方游人却成群结队的以此地为玩赏,真不知九泉之下的他老人家若或有灵,纵观古今,又当作何感想!
  不过我也说了,严子陵这个人是多惹是非的。正如世人未必都爱碧螺春,世人也未必都推崇严子陵和他的“隐”。就有人同样作诗,批评他故意标榜高隐,实际上是沽名钓誉,想在历史上留一个清高的美名。有诗为证--“一袭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说的就是,你当初若真的有心归隐,不愿意被人找到,为什么又那么标新立异的披着一张羊皮去垂钓呢?若你同其他渔夫一样披的是蓑衣,又有谁寻得见你呢?!还有人指责他不该就那么“荒唐”的浪费自己的一生,或许他真的满腹经纶,但却没有施展出来,也没能真正的为社会作出多少贡献,那么这种才学又有什么用呢?!
  总之,对于这位严子陵前辈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了。
  然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些是非评论,是真高洁也好,沽名钓誉也罢,还不都是后人根据各自不同的处境、背景甚至人生经历揣度出来的么?而一个人,当他在某个时候面对某种选择,要作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可曾会考虑到这些身后的是是非非?无论日后他人会如何理解、如何评论,作为当事人来讲,只是凭借着当时的本能选择了他自己认为正确的路,即便这条路荆棘满布。
  当时的子陵,或许也是一时书生意气,觉得像侯霸这种见风使舵的人都可以官拜丞相,与他同朝为官,岂不坏了自己名声?所以每日自是高卧,对帝王的邀请不予理睬。也或许是他本来就无心仕途,也不会做官,与其得罪一大票人,还不如闲云野鹤来得轻松自在……谁知道呢,吾亦非鱼,又岂知鱼之乐?!
   担当生前事,何记身后评?!已经故去千余年的严子陵若闻得后世的评论,大概也只会拂须轻叹吧!其实很多事的很多“深层含义”只不过是后来人胡乱的七扯八扯罢了。
  就像现在我手中的这盏碧螺春,有人评它像女子,满腹诗书气、蕙质兰心却不园囿于闺阁;有人论它温柔中透露着决绝;还有人说它自在随意,是真隐士之风。然而这些,不正是不同的人随不同的心境而设下的评语么?茶本无心,却是人有意罢了。
  眼前的,只不过就是那样一盏碧螺春;
  正如垂钓在富春江上的,也只不过是那样一个严子陵罢了。
  不是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