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井--寂寞的八十九种味道!《般若小品茶》征求意见稿

(2010-09-30 23:30:46)
标签:

钟子期

龙井

太湖碧螺春

泉水

茶叶

健康

分类: 济世杂言

如果说一种茶叶有八十九种味道,那么它一定是龙井。

在我的字典里,龙井是寂寞的。而它的寂寞,源于它的“清”。

清清的颜色,清清的水波,以及,清清的味道。

在我的想象中,龙井是一位身着青衣的清秀男子,通古博今,卓尔不群。然而“功高万人妒,过洁世同嫌”,清高而又才华横溢的龙井为世人所不解,只得隐居山林,在等待知音的同时体味着无时无刻不在的寂寞。

龙井是清的,是孤傲的,因此要沏泡龙井,需用雪山泉水或是上等的纯净之水才行,因为只有同样纯净而清清之水才配得上他。

泉水要煮沸,在古时候甚至还要过滤几遍才行。准备好的泉水不是直接冲倒在茶叶上,那样太粗鲁,恐会折伤了龙井的文人风骨。沸水要稍稍放凉到八十五度左右,先沏一点入杯中作为预热,并轻轻摇动杯子,使得茶叶均匀的享受泉水的温煦。在这温水浴中,茶叶的每一个细胞都将被唤醒,散发出独属于龙井的清清而又寂寞的香气。且把这个过程称为“醒茶”——唤醒茶叶。之后,将泉水从高处注入茶杯——这个步骤如果做得好,不仅看上去漂亮——泉水像一条银色的小桥连接在茶杯和水壶之间,而且可以借助注水的过程中使泉水充分接触空气而降低温度,免去了因高温对茶叶造成的伤害。

冲泡少顷,待茶叶以一种秋叶迎霜般的寥落沉到杯底的时候,便可以品尝了。

新沏的龙井,刚入口时是微微苦的,甚至有些发涩,然而一口喝下去,放下杯子,余味却是馨香绵长,一如避世而居的贤人隐者,一如经年沉淀的寂寞。如此时窗外恰有雨声,手中恰有书卷,桌上恰有微黄的灯光,那便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宁谧的夜晚与远古的贤者完成灵魂的沟通,体味那鸿蒙初生之时蕴藏于寂寂无声中的大智慧。

缱绻在尘世,总觉得有些人就像是龙井,满腹经纶、惊才绝艳,每每他们出现在人群中时,总是很难分清是到底是尘世的繁华掩了他们的寂寞,还是他们的从容掩了尘世的喧嚣。因此,他们被称为疯子,难容于世。比如嵇康,比如梵高。

阳春白雪虽美,却为凡人难以企及,所以这世间爱真金白银的多,爱古书字画的少,爱艳丽缤纷的花茶的多,爱清高寂寞的龙井的少。

虽然如今的龙井,表面上荣耀在芸芸众生的追捧之中,享有“十大名茶之首”的夸赞,骨子里却依然寂寞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浮名虚妄岂是龙井的追求?!

因此,龙井是寂寞的。可他却从不因自己的寂寞而甘于世俗。与其说他在忍受着曲高和寡的寂寞,倒不如说它是在享受这份寂寞,并将它化为了八十九种龙井的味道。

一盏清铭,应者寥寥。或许只有寂寞的人才能从那入口微苦的液体中回味出馨香的余韵。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过话来轻巧,人终其一生能找到几个知己?或许能不能找到知己都是个未知数吧?正因为知音的难寻,才有了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听说,当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是,伯牙将琴自悬崖摔下,决意再不谱曲……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听懂的人,便是旷世绝唱又有什么用?!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能理解自己的人,就算踌躇满志也是枉然!

这琴,值得摔!

如此便经常想到嵇康,但想不通他为什么跑到穷绝的山路上放声大哭,更想不通他被权贵处死的理由竟是如此惊世骇俗——上不臣天地,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想到他面对三千太学生求教的长叹——广陵散从此绝矣,想到他手解五弦,目送归鸿的那份傲气与悲凉……

还有梵高,生前不名一文,死后画作却卖出了天价,曾被世人称为疯子的他,心里是不是好苦……

一如那刚刚沉寂于杯底的龙井。

 

当真正懂得寂寞味道的人慢慢举起茶盏,嘴角露出了然的笑意;当不解于世的隐者轻掩书卷,抬头看到一双友善明亮的眼睛;当这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知音,当再没有人等到品出八十九种味道的寂寞。仔细回味,那时候的龙井,又会是怎样的味道呢?

还是累了好,什么都来不及想就可以睡着了……

可是在梦中呢……

还是醉了好,什么话都可以随性的说出来……

可是醒了之后呢……

我想,我定是醉了,醉在龙井的茶香中,醉在寂寞的八十九种味道里……

 

~~~~~~~~~~~~~~~~~~~~~~~~~~~~~~~~~~~~~~~~~~~~~~~~~~~~~~~~~~~~~~~~~~~

【品茶】之龙井茶的清

 

龙井茶之所以颜色清,水波清,味道清,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是绿茶。

简单理解,绿茶就是绿色的茶。

绿色的茶叶,绿色的环保。绿茶是一种不经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汤呈绿色,因此得名。西湖龙井和太湖碧螺春就是绿茶学校打造的金牌论文。此外在国际上影响因子较高的还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和顾渚紫笋茶。“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就是唐代诗人郑愚冬日小雪,闲坐红泥小炉旁,对雪烹茶时的佳作。可贵的是,这些绿茶学校的佼佼者们不仅承载了千年古国的文化余韵,而且还有着可贵的现代化的理念,将我们根植于传统的茶文化推向了世界。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