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不吃抗生素》之“凉”中有热---午时茶

(2010-03-29 18:17:37)
标签:

凉”中有热

午时茶

外感风寒

内停食滞。

健康

分类: 妙手中医

 儿子两岁,早上起来,爷爷和奶奶抱到步行街去“溜”。清明节前的武汉,春寒料峭,风凉逼人,怕小孩凉了,所以不久就回家了。回到家,儿子喊着要“便便”,在马桶边“徘徊”很久,不见“内容”只得作罢!过了一会,儿子眉头一皱,早上喝的奶便吐了出来,眼泪汪汪的,好不心疼啊。奶奶爷爷慌了手脚,电话给我说了以上情况,当即让冲一包午时茶,小口喂下,到中午又腹泻了一次,喂了两包午时茶以后,下午儿子的精神就好了,开始蹦蹦跳跳了,到晚上可以吃东西了,喝了点奶,安静睡去,第二天起来什么事也没有了。

 儿子吃奶后,出门受了风寒,风寒乱了肠胃所以才有吐泻,给儿子喝的午时茶,先看午时茶的功效---疏表导滞,化浊和胃。外邪,比如风寒等侵入人体,一开始很表浅,所以疏表就是解表,可以解(清)除在表的邪气。风寒犯了胃肠,胃肠当然会有反应了,就想有人打你,你本能的护住自己,或者还手一样,所以人在感受了风寒会吐泻都是驱除邪气的方法,可以说是个好事情,但是小孩的脏腑娇嫩啊,一吐一泻处理不好就会变化,这时候抗生素什么的用进去就更损伤小儿稚嫩的脏腑了,所以在西方,买枪容易,买抗生素不容易。在这里提醒家长,不要看到小孩一吐一泻就晕,就上抗生素消炎,用我们传统方法,比抗生素有效的多。

  看到午时茶,很多人以为是相对于“下午茶”而言的,让人中午喝的。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中午前后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大家看古代为什么要选择在“午时三刻推出午门问斩”,就是为了用阳气的旺盛来驱除阴霾,使孤魂野鬼不伤好人。午时茶的午时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还要提到南国特殊的风俗:农历仲夏五月,自古就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并认为此月会多灾多难,原因是这时节,山林间常常弥漫着有毒的山岚瘴气,动物进入活动频繁的时期,毒蛇、蜘蛛、蜈蚣等有毒动物和昆虫特别多。而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的日子,是“毒日”。因此,有民谣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也就是说,每到端午节,天气开始燥热,蚊虫苍蝇滋生,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其实,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外,更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

  在民间,端午节一向被称为“药节”。每到这一天,不少地方的乡下人会放下活计早早到河畔、田坎和山上去采草药。并在中午将采来或买来的一些新鲜草药配在一起熬来喝,希望喝后身体强壮,一年百病(毒)不侵。民间重口彩,“喝药”不吉利,所以多讲“喝茶”,端午节这天喝的就是“午时茶”。

   广东的凉茶,并非全用凉的药物制成,凉茶的产生能反映南国文化的广博和兼纳性,只要是好的东西,就能为我所用,所以偏热性的午时茶也被纳入到凉茶的范畴了。

  午时茶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而导致的头痛咳嗽,全身酸痛,恶寒或伴轻度发热等。如果是内伤饮食,湿滞食阻,脘腹胀满,不思进食,或伴恶寒,呕恶腹泻,倦怠乏力也可以运用。

  如果是遇到晕船晕车,水土不服,也可以喝上一小包,效果独特。笔者每每出差,到陌生的地方,防止水土不服,总会饮一杯甜甜的午时茶。(小贴士:水土不服,病证名。指初到一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暂时未能适应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泄泻等。)平时我们遇到春困乏力的病人我们也推荐服用午时茶。(小贴士,春困:进入春季,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虽然春困不是病态,但不利于人的身体及精神状态健康协调,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加以调节。)

  午时茶虽然好,也有注意点哦,比如:

    1.饮用午时茶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

    4.如果遇到腹泻是大便稀薄有黏液,或呈蛋花样便,恶臭且伴有腹痛、腹胀、发热、口渴、小便黄少、肛周发红等。治宜清热利湿就不能喝午时茶了,所以午时茶适应的总原则是外感风寒,内停食滞。

 

                       午时茶

【来源】《经验百病内外方》。

【组成】苍术 30g 柴胡 30g 羌活 30g防风 30g 白芷 30g 川芎 30g广藿香 30g 前胡 30g 连翘 30g陈皮 30g 山楂 30g 枳实 30g麦芽(炒) 45g 甘草 30g 六神曲(炒) 30g桔梗 45g 紫苏叶 45g厚朴 45g红茶 960g

【用法】上药研细末(也可到药房购买成品),拌匀,宜五月五日午时合,糊成小块。每服9克,加葱、姜少许煎,热服。汗出即效。

 

(转载需与博主联系,否则视为侵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