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博乐 常明章 推荐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在古代,很多文人都有过隐居的经历。后人总以为,古人之隐居是为了遁避世间繁杂、不愿做官的高人。其实不然,这些隐士或隐者,隐身于山林之间,却获得了比出仕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名声,林逋就是这些借隐成名的隐士、高人中的佼佼者。
在古代,高士的祖先首推许由,当年唐尧年老,听说许由大名,想要把天子之位相让,许由不肯,甚至跑到河边洗耳朵,后来唐尧又找他,许由于是跑到山林当中隐居起来。许由、巢父之辈,和世俗权贵绝少来往,甚至有种鄙视的态度。在之后的东晋,陶渊明也是公认的大名士,归隐田园,晚年因为遭遇火灾,家财耗尽,身体又多病,生活难以为继,一些朝廷官员慕名前来征召,可陶渊明依然拒绝出仕。就算是馈赠的一些礼物,也全部奉还。
而有些人的归隐,只不过是个噱头,甚至是为了弄个一官半职才去隐居的。在唐朝有个人叫卢藏用,他中了进士后没有分到官职,一气之下就跑到终南山隐居起来。在唐朝,有礼遇隐者、授予官职的优惠政策。所以没过多久,卢藏用就结束了隐居生活,被朝廷征召入仕,授官左拾遗,“终南捷径”也因此成名。终南山是位于唐朝首都---西安城南四五十公里的地方,自古就属名山大川,如有人上去隐居,消息很快会传到都城。因此,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或非名人都曾经是终南山的隐士,如李白、王维等。还有唐朝大诗人李白,他第一次到长安时,就去了终南山隐居,因为当时终南山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她是终南山上的道士,李白首先结识玉真公主,再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使当朝皇帝对他刮目相看,最后达到“登龙门”的目的。
那么林逋的归隐是否真心归隐呢?他用什么方法使自己成为两宋第一高士呢?我们可以从《宋史》和两宋的一些札记中寻找答案。《宋史》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林逋和李白不同,他不喜欢诗词文章,也不把文学当成自己的追求目标。林逋恬淡好古,对世俗的荣耀富贵很不看重,就算是家里吃饭穿衣很困难,也不会有什么忧伤悲戚的神色。在游览江淮之后,隐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没有主动投靠结交官府权贵的行为,因此受到朝野的一致赞誉。
在宋真宗朝,曾经大访群贤,让天下州县都推荐一些隐士高人到朝中为官。朝廷命令杭州知州王济去寻访,林逋知道了,主动给了王济一封书札,文辞之间多用骈偶,讲究声律,王济看了很不满意,说:“林逋本是草泽之间的文人,若立志不去结交王侯,那么文章形式应当依照古风。若是想要出仕,为朝廷所用,那么言辞要更加诚恳谦逊。可是林逋两者都没有做到。”于是王济仅仅把林逋作为文学之士向宋真宗推荐,宋真宗就没有大用林逋,仅仅是赏赐一些粟米丝帛,意思意思而已。
然而,王济的评价,不但没有让林逋名誉扫地,反而让林逋的人气更旺了。在之后的几年间,宋真宗还不时的让一些官员带一些礼物给林逋,林逋也照单全收。一些朝廷官员也纷纷来拜访林逋,林逋也邀请他们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朝廷对林逋的重视,为宋真宗赢得了重视人才的美名。林逋也因此提高了身价,一些官员自然慕名来访,分别之后免不了对同僚吹嘘,自己曾经和受到皇帝表彰的高士林逋喝过茶,聊过天。
林逋之所以能借隐成名,归纳有三:
一是林逋喜欢养鹤。鹤在中国不同凡鸟,有着崇高的地位。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道教的仙人大都是以仙鹤为座骑;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看起来仙风道骨,地位仅次于凤凰;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古人多将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喻之为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林逋经常坐小舟泛游西湖,当客人来到山庄拜访,家中童子出来迎接,就打开鹤笼,放出一只仙鹤,飞翔到云霄之上,盘旋很久,才回到笼内。林逋在湖中看见,就回家见客了。
鹤在江南极为少见,但林逋竟然家养两鹤,且训练有素,让世人大为惊叹。
二是林逋喜欢梅花。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并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当俗世花朵纷纷凋零之际,唯有园中的梅花独自开放。淡淡月光之下,梅花若隐若现,树枝在风中摇曳,梅香随风而来,又飘然而逝,写尽梅花之色,梅花之香。林逋以梅自喻,标榜自身高洁,千古无出其右。宋代是一个文人主政的朝代,欧阳修也好,苏轼也好,都是政治、文学才华兼备的风流人物,他们对林逋的诗文也是赞不绝口的。
林逋一生未娶,无子,自称“梅妻鹤子”,这份独特,加深了林逋的神秘感。
三是林逋很喜欢写字,诗歌也写的极好,可是写完之后随手就扔掉了。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收录刊印出来流传后世”时,林逋说:“我现在隐居山林,不想以诗歌获得现世名声,又怎么会在乎后世之名呢?”不过,他的一些门人、子侄,还是把他的诗文搜集起来,流传到后世的有几百篇。
林逋少年时是有志于国政的,虽然隐居山林二十年,还是渴望一展抱负。但朝廷只是以文学之士相邀时,林逋便断绝了出仕的念头。宋真宗的几次慰问,朝廷官员的时常拜访,加上林逋梅妻鹤子的独特生活方式,让林逋获得了远胜于出仕的美名。
感谢博乐 常明章 推荐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讲堂》栏!

此博选登在新浪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 )

感谢好友
增广贤文 赠玉
山林宜鸟居
田园有高人
世风日日下
独居寻安宁
感谢好友 赵有勤
赠玉
深山来伴鹤,道骨乘仙风。
隐匿梅林居,宋人赞誉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