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

标签:
随笔生活 |
分类: 自言自语 |
新春也没什么特别的不同,照例朝九晚五,不读书写字时,三二人一壶茶空了续续了空,大半晌光阴淹在闲话里,说是工作,细碎里的家长里短新事故闻,依旧寻常烟火。睡前看《功夫熊猫2》,颇有些茶的韵味和功效,平静是再简单不过的风景,近于留白却又高贵得奢侈,可遇而难求。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从前的理解是吃苦,类于孟夫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事,同了旧时乡下出了正月的一段啃窝头喝粥吃咸菜的青黄不接,避不开也躲不过,甚至成了我这般义无反顾定要逃离从前生活境况的口实之一。
如今想来,那其实是每个人早早晚晚必须直面的现实所在,非但不该以其为苦,若果能嚼得出菜根香来,反是一种境界,一种修为,非安贫乐道不足以觉知。跳出眼前的浮躁回望,一段听得到花开声音的所在,正人生境界偶得宽裕处,难得的慰藉时光,无以取代。
单是人生从小到大再到终老,就很像了四季轮回,得到的一一交还,生发的一一凋落。学吃饭穿衣学说话走路学做人处事治家立业,再一一还给社会还给父母子女,重新开始学走路学说话学穿衣吃饭。一一从前父母说教,一一子女口里返诸己身。所谓老小孩儿,便形貌举止一一都要回到最初,若还能嚼得菜根,岂非上天眷顾与垂怜!
年来的一通大吃二喝,多少让人心生罪过。网评有称春节为陋习者,言之凿凿,大有去之而后快的愤愤不平,想来自有其缘由所在。昔闯王进京十八天过大年一样的昼欢夜饮,吃坏了口味亦蒙蔽了心智。人失其本,摔跟头甚至自取其辱自取灭亡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只争来早与来迟!人心之不古,便没有了春节以为借口,还会有其它以为凭,说到底根源不在于传承本身。
平心而论,有个春节容你静下心来送旧迎新怀人思远,意义非同一般,远不是吃吃喝喝的表面。就陋习而言,大概自“食色性也”便已筑牢了根基,同了一句舌尖上的中国,大体无吃不欢的景象。既是人性使然,引来些口舌之争的热闹也是别一番年味,真若要革除这些传承,大概我们这代人是看不到了的,索性安适于既得,嚼得出菜根的清香,也好。
从前的一段青黄不接,确是要忍得住,度得过,才见得春天。那时不知,春风还有多远!只是今时重提嚼得菜根,意已不在于单纯的吃食,更多是自己的一种感慨,叨扰不得他人。勉强喻之,大抵《朱子格言》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所谓也。我仿佛看到,物质越是丰富,我们原本洁净的生活就越发的变得面目全非。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我们还回得到呼吸睡觉喝水吃饭走路的自然和平静吗?
衣之初成,意在御寒保暖,进而知耻,是为遮羞。充其量入乡随俗,与地域与环境融成和谐,甚或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偶有林下之风的如诗如画。倘只见了衣裳不见了人影,竟至乱人耳目心扉,则过犹不及,徒劳枉费。衣之美哉不在奢华,在于得体。喧宾夺主,是为架空,同了德不配位,主不祥也!
嚼得菜根,是一种从容。一个人必要平心静气里住过,一穷二白里走过,方嚼得出菜根的清香,懂得珍惜,好日子从来不会凭空掉下。去除些奢华,只保留些属于人的本性本能,足以应对这四季的召唤,自然地老去,不至跌跌撞撞竟至走失走丢走歪了脚步。如果人生是一次难得的修行,就要修出一份内心的自在与从容,赤裸裸地来,干净净地走,不带走一丝云彩!
嚼得菜根,是一种宁静。宋真宗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便梁启超先生劳作、游戏、艺术、学问之趣味之所在也。
嚼得菜根,亦是一种姿态。“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从小到大,由生到死,我们不过是一次次低到尘埃里,又一次次从尘埃里抬起头来,开出花朵的惊艳。今日之不堪种种,多是因了我们再嚼不得菜根,更不肯低到尘埃里,以为自己真的可以主宰自己、主宰他人、为所欲为了!
上楼时遇见楼下的老人正准备着出门放风,确是一冬未曾遇见,许是春风入户,身心亦有所觉知,嘱其多穿衣服系紧扣子以防春风入骨,留心脚下地滑免得摔跤。记起去年数九时念叨的一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希望每一处尘埃里都能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