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 |
分类: 自言自语 |
终于忍不住开了暖气,午间小睡时脚不再是冰凉。打了两通电话,一个关机,另一个未接,此时此刻于他们,我是可有可无的人。也并非仅是此时此刻,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对于大部分的另一些人亦都是可有可无的人,只是因了时空的交错暂时相遇,倘还有段时日和经历,便可能有了一些往来,再见面时彼此若还相认,大抵可以称之为故人的那种。
不会无故想起,像张爱玲笔下那个穿一件月白衫子的女子,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个青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于是许多时候我们的有用作为一种单纯的价值,成为别人想起和想起别人的所起,美其名曰多个朋友多条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甚至品行则退居其次,成为进一步深交进而能像那月白衫子女子一样时时念起的缘由。
昔伯牙语于子期:“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我们仍旧依着别人的眼光来打量自己的价值,着人喜欢被人赞美就兴意盎然,遇了冷落不讨人欢心就悲观失落,甚至觉得人生没了方向没了价值没了活下去的意义。
常常于这种比较中丢掉了最宝贵的东西——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立的人格。依着别人的看上去还不错的眼光一路找寻我们自以为想要的甚至喜欢的生活,到头来总是有些异样的原来不过如此般的失落。想来有些年了,从前自己的那样一种生活。
偶尔还会遇到听到几句劝勉,像面镜子照出自己的不同,诺诺之余内心些许窃喜,我终于没有沿着他们所认可的方向前行,或许这才更像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样貌。并不排斥他们愿望里远方的风景,只是不甘于这一路行过的途中要时时处处的委曲了自己。基于骨子里不劳作不得食的迂腐,这样的生活也很好。
有时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无知的人,自然亦是无邪的才好,像小孩子的一张白纸,容许一些涂涂抹抹的美好,沉醉。而另一些时候,更希望自己是一块坚硬的石头,无论置身哪里,水火不容,刀枪不入。
还做不到任何环境下都能静下心来读书写字深思,这样看来“生活在别处”也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特别投入或是十分不情愿的境况下。前者不舍得出离,后者又没有勇气和能力逃离。我们常说要活在当下,其实当下也并非都是乐土。
读《钦哲文集》读到灰心,我看到自己的贪执。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起点,只消知道我们都还在路上,便是修行。
总觉得没什么可记时是一种荒凉,倘若这种荒凉还时时让我觉出些不安,那便是我的小气和纠结。有时沉默并不代表苍白,它更可能是一种过于丰富的默默享受,没有鸟儿的欢悦,没有花枝的舞动,我却知道春向更深更浓处行进。
很是适合了这个春夏的天气,近来我的五内总有些阴晴不定。一定是从前什么时候不经意淋了许多许久的雨,我的生活时有阴郁。一盏灯熄灭了,不是因为风大,便一定是耗尽了灯油。我们时时需要照料好我们的内心,点一盏灯给自己,阴天时取暖,暗夜里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