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阳光

标签:
随笔 |
分类: 拈花微笑 |
又见阳光,仿佛隔了一整个春天。大抵能在鸟声里醒来已是奢侈,还有阳光,便更加的无话可说。即使依旧遇见懒婆娘的裹脚,赖于早上林间行走得来的欣悦和余温,清冷里尚存了暖意。
文字更像是一叶扁舟,载我穿越一段又一段无聊时光。我在想,如果没有了这许多无聊,甚或那无聊变成了前所未有的精彩,我还会喜欢起这样一些文字吗?苏轼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倦意之余,风住花落。
自小生于乡野,即使不如了从前的青黄不接,有几日吃不到土豆依然会生起些想念。还有苞米,距离上一次父亲将烤得香香的一穗带着苞米叶里晨露的清新热热地放在我的枕边,好像过去了几个世纪。清清凉凉的早市上买回大棚里新摘来的西红柿,还有并非土生土长的土豆。回味无处不在的吧,即使他乡。
微信里看到一段《德不配位》。有几人会承认自己德行不够,哪怕只是扪心自问。可知世间灾殃难免!如果眼泪能缓解一些于己的伤害,那就哭吧,辩解、弥补都是徒劳,更不值得!若人人都能做到真正为自己着想,那他也一定会为他人着想。他人是我们内心的缩影,时时照出我们最真实的自己。
柴静说:真实的人性有无尽可能。说这话时,她单薄的大眼睛里一定满满的无奈和慈悲。我却想着睁开第三只眼,看一看那无尽可能里,有没有向好的一束,如同陌上花开!
几粒枸杞放进口里时,已觉出些润泽,感天地之化育,我们远不及草木。午间散步,听得蛙声三两来自苇塘,隐在风过树梢的沙沙里。时序更迭,该回来的一样都不曾少,一一样貌,一一安好。原来我们什么都不曾失去,只消我们尚未缺席。
《张岱著作集》,惟《夜航船》像是旧版重印,从前蜡纸刻印出的影影绰绰,亲切之余,不失欢喜。同了一些吃食,有便是好,粗茶淡饭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山珍海味。如果这算是一种随顺,大抵年纪驱使,此后余生注定要做减法,愿意比不愿意的好,随喜比烦恼的好。
《人间是剧场》里,蒋扬钦哲借用萨迦派的话说:“如果不懂佛法理论,就去修行、禅定,就好比去爬山而没有手。”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讲给儿子,好比我每天要去林间散步,只消走路就好,而要去巴黎赶一场午夜歌剧,最现实的情形大抵还是离不开汽车、飞机。一切的工具都摆在那里,关键看我们知不知道用,会不会用,怎么去用。
第一次买柚子从深圳带回东北,不会吃仍掉了。第一次吃山竹,结结实实啃了它的皮。至于椰子,至今依旧不知如何才能喝到里面的汁液。再有机会去海南,一定放下身段,虚心求教,好好学习,争取自己能把椰汁喝到嘴。人非生而知之,知道了自己的方向,大不了多问几个问题,惟学着找到入口、门径,才好登堂入室,走得更久,更远。
话不投机,不如沉默。因为人人都想表达,这世间才会如此嘈杂。万物静默如迷,连同美好,都是隐在岁月的无声里潜滋暗长。文字也是,心不在焉了,悄然而逝,如远去的车声,空余一片长街,一个人,一抹心思,几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