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竹
青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727
  • 关注人气:3,2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惟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2014-10-10 21:30:47)
标签:

随笔

分类: 如是我闻

惟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白露八月半,寒露九月节,秋分以隔,太阳一路南下,季节踯躅向北。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方文山写《菊花台》秋心拆两半,是真识得愁滋味者。

夜半还家,月色隐在苍茫里,携一缕秋风入室,旧梦飘渺,虫声杳然。

每念及过往,常为三件事而悔歉:一者饮酒过量,二者语多言失,三者深夜还家。

欧阳修尝作一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我则开列过一串长长假想:婚宴,学子宴,同学会,老乡会,同事聚餐,同学老师亲友来访,接站送站,探亲访友,……压在玻璃板下一眼看得到处,刻意准备,偶尔借口,悄悄脸红。

四围错落开来的是些名言警句的耳提面命、当头棒喝,只因了年深日久暮色渐衰,终敌不过年盛轻狂意气风发,多时已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了。惟手抄《梨花颂》时来萦绕,若梅先生在世,未知还能唱出怎样味道!

那日临江归来,问及落脚之地,同车女士说去单位加班,顺路停车下车原地挥手告别。车行不远忽有所悟,定是她不想给大家活些麻烦,索性加班以托辞,免去往来口舌的繁琐。双休日,若真有要事加班,当不会历三日千里迢迢往来耽搁。只是如此善解人意又不言不语的人愈加的少了,亦更少有人懂得和珍惜这份用心,惟愿她的未来能够顺风顺水的好。

 

早雨淅沥阻断行程,顶楼人稀,倒行至微汗。旧时乒乓球室俨然,已搬进桌椅,空旷里零星键盘敲击着清冷,不复了当初生机勃勃,一眼瞥过,随处沧桑,一同褪了色的,还有自己的岁月滥觞。

翻《千手捕蝶》,翻出一头雾水。隔了几十年阅历,云里看花,水中望月,终是两重天地。一些人一些事,不到了一定年龄火候,许多时是识不得认不清的。其实人生若能傻好傻好地行过,些许运气,一点造化,也并不赖的了。

俞晓群《那一张旧书单》阅人阅书,历历旧时风范,其《书香忆,最忆是懂桥》,出版人不该有的迷恋。平心而论,俞先生爱屋及乌,海豚出版的董桥,较比广西师大确多出一份厚重古朴的用心温良,收之藏之亦觉出几分踏实。

冯唐糟践董桥的文字:“往好了说,仿佛涂鸦癖乾隆的字,甜腻。仿佛甜点,吃一牙,有滋味。吃几坨,倒胃口,坏牙齿。”至于往不好了说,则愈发冯氏特有的刻薄。

而董桥《书城黄昏即事》小序中的几句则别有景致,像是专为回给冯唐:“然则我半生文章虽然寒伧,毕竟随意而为,不求梅之静,不慕草之动,不问郎官雀,不过圯上桥。人之视我,我之视人,孰得孰失,都成砚面桃花、琴上竹叶耳。”

其实无论董桥冯唐俞晓群,只他们做着自己真心喜欢之事的从容,不欺人,不自欺,便是一份可爱。春花秋月,各得其时,各安其所,各尽其颜,白天的风光,未必一定要解得夜黑的妩媚。

 

一件前襟漏了洞袖口耍了边儿的羊绒衫穿出自己的熨帖舒适,舍不得扔掉,又不会编补,若母亲还在,一定有法子成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从前的温暖犹在耳际的悠长,或有一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的话也要“申遗”了方可保全的吧!

那日说起北方,说起北方乡下民风的淳朴,羡煞了西北。西北有张艺谋、吴天明,有路遥、贾平凹、陈忠实,有西北风刮过黄土高坡,有东方红太阳升撑起一片明亮天空的红红火火。东北呢,说是拯救小品二人转,却不知天高地厚撕破了容颜,经了电影电视小品说唱的越描越黑,每鸡鸣狗盗江河日下,越发地不成了样子。于江南人眼里,似这里从来便是民风凋敝人心不古,淳朴一词早将东北排除在外。

所谓文化,不是引领,便是破坏。痛彻之余,很为我的那些父老乡亲鸣不平,在他们依旧津津乐道于粗俗浅笑的短暂满足时,我依旧想要告诉你一个真实坦荡的东北。无奈才疏学浅位卑言轻,不足一一以道,至少我还能站出来大声告诉你,那不是真正原初的东北。

属于我的东北依旧不乏贫穷、落后,却并不无聊甚至无赖。为着生计,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闲心去胡扯六拉。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守着自己的本分,远比你们听到看到的善良、敦厚、宽容、质朴、踏实、干净,……

一粒粒尘土,一滴滴汗水,滋养起沃野千里良田万顷。风做信使,鸟做更值,唤醒金色希望。种子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代一代传承,少说多做。一辈一辈守望,与人为善。传承是不言之教,守望是无声的诺言,声声唤我长大,如果可以,我愿长成一片北方的绿荫,随处为你遮风纳凉,顺便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东北。

 

张爱玲《红楼梦魇》写道:“有人说过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红楼》未完。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

昔梁启超于金圣叹亦有三恨:一恨圣叹不生于今日,俾得读西哲书,得见近时世界之现状,则不知圣叹又作何等感想;二叹圣叹未曾自著一小说,倘有之,必能与《水浒》、《西厢》相埒;三恨《红楼梦》、《茶花女》二书出现太迟,未能得圣叹之批评。

感于东北文化凋零,余恨不起,亦添得一叹:叹萧红生不逢时!《黄金时代》亦成惘然!

午间湖边散步与儿子通话,问我天气如何,告以蓝天白云日暖风凉,他说真好,天津又起雾霾,上班路上见有人似戴防毒面具貌。尚有心思见笑他人,颇不以为然,于是嘱其网购些口罩以自防。昔时夏衍《包身工》所载尚明晃晃的压榨,如今已远不是黑心人赚黑心钱的一目了然,多已成了云里雾里的无迹可寻不知所踪,留些清白良善自行埋单,该去怪谁!又该恨谁,叹谁呢!

燕子确乎走了,徒留湖上偌大一片蓝天空廓。风过水面,三二只野鸭上下觅食,津津有味。过两天就要降温的,野鸭知否,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片冰天雪地!

赶在霜冻以前,林间草地已层次鲜明色彩斑斓,我愿意相信那是她们各自的秩序,各自的鲜活,是另一种生机和春色,以着她们自己的意愿和轨迹。我也愿意相信,与自然温柔相待的日子,人们会慢慢找回良知,找回自信,找回美好,找回从前,找回本该属于我们并有责任传给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

与其无济于事的怀恨怨叹,莫若学白诗发三愿以共勉:“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数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