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味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五味杂陈 |
4月7日
气清景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夜来无眠,又不肯翻书,于是熄了灯,套上耳机,于iPad里翻听邓丽君85年日本演唱会实况。时光错过了28年,犹在耳畔,仿若置身彼时,一片掌声,一片鲜花,一片笑脸的海洋。那里定是有些曾经残暴的面孔裹了一颗冷酷的心的,彼时即刻,亦是为着音声的美好所笼罩,于一些伟大面前,卑微尽褪,莲华初绽。
于邓丽君的崇敬缅怀,并非仅止于音声。离开的亦是恰好,不然历历二十八载,又在在岁岁朝朝,情何以堪!
4月8日
堆在散乱里,偶尔抬起头,矫情写了一脸。
要怎样一双洞穿的眼,才能掠尽当下浮华亦或没落的不堪,看尽生命原初的可爱。有时候,那一眼里的无限意,便是生之勇气,活之依托。
既然注定沟沟坎坎,缘何还要挑挑捡捡?
准备着换下棉装时发现,原有的春装多已老了旧了脏了破了,不过一个冬天,竟像是许久以前的事了,当初脱下时并未觉得,若道“流光容易把人抛”,便不只是人,连同这样一些旧事,旧物。
每件成衣,若非精心设计,亦是照抄照搬着学来的,或曾小试虚拟过的一番风姿绰约,翻着时尚杂志般的,无一不景致,无处不惊艳。在我的印象里,始终是衣无不可穿,无衣不经典着的,只看是否合了体,应了时,随顺了性情,遇对了人。
旧时每逢过年,母亲总会拣了哥哥穿旧穿小了的衣裤重新裁剪,将旧面变成新里,旧里成就新面,俨然一副鲜衣怒马,自有一片欣喜。不得已时,里子能够做成面子,也是一种尊严,这让我想到了做人,修养亦是要一生一世的,说不准何时,便要翻翻里子找找面子的。
衣服于人,早失了初心的素朴,一些时候的喧宾夺主,便难保不心为物役,以貌取人,于是常常会为着一些衣服和一些人而暗自不值、不甘。被褐怀玉、金玉其外,不过一体两面,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因了人的好恶而生起的机心、我执。
源于这个躯壳,越发地羡慕起春风的善解情怀,细雨的润物无声,……
4月9日
差一点点,便以为夏了。
木心说:中国文化的酒瓶盖到了唐朝就掉落了,酒气到明清散光。“五四”再把酒倒光,掺进西方的白水,加酒精。
入不得心的文字,口号的做作,充斥了的视听,常常便是所谓的天下大事。中国人的家天上是有着自己的情怀的,几千年里浸透出来,身与心的刻骨。如今,这清水里漂了来漂了去,不知还有存否,又存了几许。
于些无聊时空里,抄了《千字文》来弥补虚度,才发现有那么多字不会写不会读,更不消说会心会意。
《梁史》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另据《尚书故实》载,周兴嗣一夜编成《千字文》,须发皆白。想来与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一样,旨在说明来之不易的吧。《千字文》每四字一句,凡二百五十句,只“洁”字出现两次,即“女慕贞洁”、“纨扇圆洁”。
抄着时已发现尚有“昆”字出现了三次:玉出昆冈,昆池蝎石,游昆独运。向以为古人考据的扎实远胜于今人,定是所载版本不实,查之果然,网上亦鱼龙混珠,有作“重字表”者说:《千字文》实录九百九十四个汉字,重字凡六,以汉语拼音为序列于下:
“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巨”:剑号巨阙;巨野洞庭。“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资”:资父事君;务资稼穑。
不想竟多出这一头雾水,于是翻书查网,亦多是人云亦云,终于《欧阳询行书千字文》里得以佐证。
女慕贞洁之“洁”乃潔字去了三点水,与“纨扇圆潔”有所区别;
周发殷汤之“发”有类于“發”去了上半部;而盖此身发之“发”则用“髪”;
剑号巨阙,巨野洞庭,后者为“钜”;
而昆池碣石之外,则分别为“玉出崐冈”、“游鹍独运”;
戚谢欢招之“戚”其下有心,亲戚故旧之戚则无心;
云腾致雨者,“雲”也;而禅主云亭,当初便是一“云”字;
至于资父事君,务资稼穑。原本就是“务兹稼穑”。
无论由书法观之,或是就个字来说,都不存在重复之说。
字之简化若此,文化之失久矣!若想见得些原貌,怕是还要翻箱倒柜一番了。
4月10日
春雪微凉,乱心,却也并非预报里的想象。
记起一首歪诗:“天上下雪不下雨,下到地上变成雨,由雪变雨多麻烦,不如当初就下雨。”有学生淘气者,仿口气揶揄老师,恕不赘述。
若将另一说辞约略修改:“白雪轻若絮,落地成春水,一遍功夫两遍做,当思天心如诲!”或许便可爱了许多。
春雪若絮,落地无声,正是轻缓里有无限意,潜滋暗长。
沾衣欲湿,吹面不寒,白天连到黑夜,洋洋洒洒了一个别样的春天。
连着喝了几天的板蓝根,咳嗽渐歇,五心依旧烦热。放眼,亦不见春色。
4月11日
延续了昨日的如泣如诉,便是依依不舍的吧。
晨色微曦,竟了无了睡意,挪至书房,翻《千字文》后的《弟子规》,目尽而睡意又生,以棍关灯,“事如春梦了无痕。”
雪未歇,燕未归,花犹默,水犹寒,人在途,心亦不曾着落,看看这春天,便是要尽了的。心下一首《望春风》,最是邓丽君的闽南话语,孤灯如豆,小窗初晴,帘外半空如许,隔了一眼天涯,春风在望,手边残茶,余香初凉,……
有人来还书,有人来借书,往复间,得之已得,失之还失。
总是揣了一眼的睡意看一些文字的的苍茫,半梦半醒间,时光自流。
每个大人的身体里都躲着一个孩子,孩子不懂得孤独,亦不喜欢孤独,他们需要玩伴,如果大人们给不来,就拒绝大人的世界,他们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只有孩子不会笑话孩子。所谓人以群分,亦是沉在一股孩子的性情里,兴趣爱好志同道合,多是拉来借口的冠冕堂皇。此明君与奸相小人相伴相生的根本。
又有谁是真的长大了的,我们不过是一边藏着掖着,一边若无其事,故作镇定,满不在乎。只消换了个场合,换了些人,依旧一群孩童。如同进了澡堂要脱光衣服,出来时若不及时裹上,便是有伤了风化。
有些时候,于心上,什么样的道理,怎样的原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觉得幸福而美好。又有多少时候,我们是懂了自己,善待了自己的。
如果昨是今非是一种怀旧,那么今是昨非便是一种成长,两者交杂牵缠着时,便是人生况味。
躲在阴暗里久了,便想着要看些春花的明艳了。抬眼一树希望,低头一地生动,梦里一径落花,醒来一隙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