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标签:
杂谈 |
分类: 冷暖人生 |
三月望四月,一眼的天青气爽,像是两个童年伙伴的一路争争吵吵打打闹闹,只一声“回家吃饭啦!”便各自抖起了精神一路小跑了来的气喘吁吁,早将些冷冷暖暖是是非非忘得一干二净,处子的温良天真静好,春天的本色。
大人们似乎做不到,于是有了“如果张国荣还在”的专题,以示不甘怀念和提醒。新一期《南方人物周刊》封面,有关于“中国鹰派”的诠释:“中国特色的鹰派,既非萌生于作战指挥部,也非产生于参政议政国是辩论的场合。媒体才是他们的舞台和阵地。”人在江湖,看你如何做得自己?
“十年生死两茫茫”,那一年出生的孩子也该能打得酱油了,我们呢?依旧淹在媒体的江湖里恩恩怨怨。其实十年间倏忽而逝的生命何止万千,有轻于斯?有重于斯?怀念的心境、方式不同而已,除去约略的感伤,让每个人都能善加珍惜,好生活着才是重要。
可惜了那一眼忧伤里也曾掩不住的清澈,一脸正义中也曾藏不起的坏坏的雄浑与妩媚,喜欢、尊重、惊艳、猎奇……各取所需各怀心事吧,都是一种纪念。
可惜了中国的媒体,或者说多数的媒体,守着祖先几千年丰厚的馈赠,他们本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大有作为,更富足的良知,更丰沛的内涵,更深邃的眼光,更真切的求索,而不是现在这般……嗯,说到底,媒体背后依旧是人,是人心,索性不如就说自己作为子孙后代的不肖吧,若去了些浮躁、浅薄、势利、冷酷、污浊……或许这个世界会变得没那么不堪的吧!
我们呼吸着时,不仅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思想的清风。好生活着的意义,便是要有能力寻找和开辟属于自己的世界,物质的,精神的,而不是被统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淹在别人的思想里、是非中苦度岁月。
我总单纯地以为,我们之于世间的取舍,源于我们自身的见识胸怀,源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里的缘分。却忘记了,如果世间的天不再蓝、水不再清、阳光不再明媚、绿树不再成荫、人心不再友善、道义不复存焉,我们将何以寄?何以生?
所以,世间亦是人心,是每个人思想的影子。一个不好的世间,亦是每个人的悲哀。
于是一些不得已时,我有了一幕幕选择性孤僻、选择性逃离、选择性无知的劣迹,只为着尊重自己,善待他人。既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不要打扰了人家美梦的无聊甚至可恶,毕竟我所看到的,是最像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别人的真如。
戏曲频道音配像,谭富英先生的《奇冤报》,后多称《乌盆记》,张别古的一段念白:“待我把门儿带上,再锁上。门儿呀门儿,好好看守我的门儿,别让贼偷了我的屋子去。哎!老了,老了,可就不能小了,再若是小了,那就费了事啦。”
话里话外,频多留白,小处亦是精髓,有谁还会记得,还会舍得去关注!
有时候,沉默是最深切的想念,一个画面,一句歌词,一个眼神于脑海中飘过,霎时地老天荒。
送走三月,留下想念,如果留不住全部的美好,我只希望它们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一一告别,一一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