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味杂陈 |
我们生来,便注定了流浪。内心安宁,便是踏上归途!——题记
一些书买来很久,仍落寞地立在书柜的一隅,期待着为展卷者,或喜或悲,或忧或欢的有益一下。多是一次买得多了,或买的次数多了,尚来不及翻看的。有一本书却是例外,即使得了空闲,想着读些时,却终于读不下去的,便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了。
淡雅古朴,简捷得体,封面即是我喜欢着的那种。选书的初衷很简单,除了敬仰,便是想着心仪一下,这样的家庭的生活境况,沾些学养气息,大家风范着的。不料,只翻看了些手迹,旧照,便是被触到了内心最柔软处的,不忍卒读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样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只这样看似平淡的叙述,便是结了尾的。所有的过程,即使是再欢乐温情的,都有了种辛酸着的悲凉,还能读出些什么呢?我不知道!因为不知道,便失去了尝试的勇气。只将它立在显眼处,每至书柜前,必看得到书脊上“我们仨”和“杨绛”的浅淡,偶尔让我隔了时空,悠悠地思想些什么,倒是一种沉浸的享受了。或比之卒读了的,反而多了份丰富,也未可知,至少是自己喜欢的吧。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一些人,注定是为另一些人,一些事,而存活的。当这样一些人,一些事不再了,无论如何,人生的意义也便是终了了的。据说王国维,便是。别人眼中的,这样一出悲剧,对于主人,却未必不是一种圆满。亦如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都是好的。
人生本不易,走时,若能有亲人陪在身边,便是已经很好的了。想来她的“瑗儿”,“鐘书”,都是体会到了的,尽管那些“好”,比平常的要复杂了许多!记得庄子的话,“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算来,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不如就祝她遂了心愿,归途顺利的好吧!
许多年前,零零星星地看了几集《咱爸咱妈》,内容大致记得,细节已不甚分明了。却对其中李娜的一段《说一段往事给你听》的篇尾曲情有独钟。李娜,也只有李娜,才配得上这样一份深厚的吧,那是需要看透人生的一种眼光和胸怀的。世间事,说来有趣,一些歌唱了许多年,也只是一支歌,可有可无,不咸不淡。而一经谁唱了,便一夜间红了半边天。而一些歌者,亦唱了许多年,也还只是个歌者,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直到有一天唱了谁的一首老歌。这便是一种契合吧,《一把火》,《传奇》便是。无论《青藏高原》选择了李娜,还是李娜闯进了《青藏高原》,对于我们,都应该算是一件幸事吧!何况又是要说一段往事的!
“说一段往事给你听,讲我这悲欢讲我这情,借一片高林作秋山,不看那霜寒看枫红。无论你是贫是富是卑是尊,切莫忘记谁将你养大谁将你生。古老的民谣一辈辈唱,唱出了太阳唱落了星。
回到家的妻,仍旧记挂着老家的父亲母亲。走多远,父母在的地方,便是家。
刚到家的儿子,又急急地出了门。少年心事,外面的世界更精采,尚不懂得家的真正含义,满脑子羡慕着流浪的沧桑。昨夜看他床上躺了,突然感觉到了那房间的狭小,似已容不下成长的气象,是到了该换换房子,换换心态,换换眼光来从新打量的时候了!
守着这个家的时候,内心亦常常怀想起旧时的那个家。不管父母去了哪里,总要惦念着回去探望一下。那段时光,那片天地,那些旧了的人和事,一一化了。化成身里流淌着的血液,呼吸着的空气,凝望时的秋水,怀想时的美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同了平常又平常的,一个个日子,准备着,一起老去。
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内心安宁,便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