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朝风云】刘邦真的是其母与人野合的私生子吗

(2013-01-04 09:43:26)
标签:

风云

轨道

皇帝

笔者

脚印

分类: 史话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写道:“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这条记载表明,刘邦不是普通凡人,是其母在“雷电晦冥”时,与蛟龙交合后产下的龙种。

    刘邦姓名刘季,刘季就是刘老四的意思。在古代,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通称,也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刘季,刘老四这个名字很平常,平常得跟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样。

  刘季为什么又叫刘邦.在《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中,都没有刘邦名“邦”的记载。由此可见,这个名字是日后才取的。

  在《汉书•音义》中,苟悦诠释道:“讳邦字季,邦之字曰国”。“邦”是“国”的意思,也就是日后事业成功之后,刘邦才自己取了“邦”这个名字,究竟是当汉王的时候,还是即帝位以后才有的,就无法考证了。刘邦,安邦定国,比刘老四的含义气派多了。

  刘季的名字是按伯、仲、叔、季排行而叫: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按照这样理解,刘邦还应该有一个三哥叫刘叔。然而,对这位老三,史书却没有记载。?《汉书》中,刘邦还有个姊姊,先已追谥为“宣夫人”,高后七年(前181年)再加封“昭哀后”,也许这位姊姊排行为三。

刘邦在家备受歧视,得不到刘太公的喜爱,而老二刘仲“能治产业”,为刘太公所偏爱。刘邦由于在家庭得不到温暖,就促使他投身社会,广交朋友,“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成为有远大抱负的人。

   刘太公不喜欢刘邦原因。在四个孩子中,大儿子刘伯死的早,刘太公比较喜欢二儿子刘仲,因为刘仲能治产业,勤于稼穑,善于经营,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对没有远大抱负的刘太公而言,刘仲自然是好孩子,是个楷模。他也希望刘邦能务实守己,或者经商,或者种田,置一份家业,像刘仲一样做个殷实的自耕农。

  刘邦呢?偏偏自幼胸怀大志,以信陵君为人生榜样,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屑于世俗的功利思想。父亲认为儿子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儿子感到老子刻板、守旧、固执和不开化。

  这就是?理学上所说的时代隔阂,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

  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的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代沟两侧的人轻则互不理解,相互看不顺眼;重则抱有敌意,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言。

  反观我们自己,与父辈的人生观念差异不是很大吗?其主要原因是时代发展变化,上下代年龄不等,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人物、事物各异,因此价值观念和行为也有差别。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刘邦父子的关系了。刘太公希望刘邦能多治产业,撑出小康局面,光大刘家门户。少年刘邦要做“信陵君”,仗剑行天涯,背离了父亲所期望的人生轨道。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异导致父子二人之间存在深深的代沟,所以,刘太公说他是“无赖”,没有出息,不能像刘仲那样持家过日子。

  刘太公不喜欢刘邦是因为二人价值观念的差异,这种事情在父子两代之间经常发生,实在很正常,谈不上歧视。至于刘邦大嫂的举动,也是人之常情,也不是什么歧视。至于说刘邦不孝顺,更是不尊重历史。

  刘邦不是其母与人野合的私生子。笔者认为,刘邦不是其母与人野合的私生子,用我们今天眼光来看,人龙交配生子,当然是不可信的荒唐事情,既然如此,司马迁又为何在《史记》中这样神化刘邦呢?

  这主要由于刘邦出身农民,没有高贵血统,这对于统治天下的刘氏皇族来说是件莫大的憾事。因此,为了寻求刘氏统治天下的根据,适应政治需要,司马迁便在《史记》中炮制了刘邦出生的神话。既美化了开国皇帝的出生不平凡,是龙的后代,又确定了刘汉统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史记》还有其他一些部族先祖出生的神话。如《殷本纪》记载殷的先祖契,是其母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本纪》记载周的先祖,是其母践巨人脚印而生;《秦本纪》记载秦的先祖,也是吞玄鸟卵而生。这些神话的原则,就像编《说文解字》的许慎所言,“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至于后世诸多史书中关于皇帝出生的神话,有很多更甚于《史记》《汉书》中对刘邦出生的记载,如此神化刘邦是史书中绝无仅有的,当然不足为凭。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对刘邦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他的血亲关系,亦要通过科学历史的方法,进行正确的分析,特别是史书中的神话,我们要综合考虑其背景,细致地研究其历史缘由,才能做到既不高扬,也不贬低,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成就帝业的特殊人物。

  少年刘邦出身农家,深受信陵君的影响,立志要做“信陵君”式的任侠,仗剑行走江湖,铲除人间不平事。然而,事与愿违,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亘古未有的大事,这件事碾碎了他的青春理想。侠客梦成为“孤独月光里的忧伤”,成为“寒冷冬夜里的彷徨”。刘邦不得不重新选择人生道路。(刘昌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