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狗嘴成奸都雪梨兄弟是一种 |
分类: 草根品水浒 |
提起潘金莲,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十之甚九恐怕都要痛骂一句“淫妇”,看过《水浒传》的人,绝大多数更是怒斥其为该小说中的四大淫妇之首。潘金莲勾引小叔子,唆使奸夫揍打亲夫,药鸩亲夫,其行径性质确实恶劣至极,也难怪令人发指。然而,细读书中对潘金莲的描写,不知博友是否发现潘金莲为何不恪守妇道呢?
潘金莲的悲剧源于当时的法律制度。当时的法律制度不是以人权为本,而是以王权为本,因而潘金莲没有什么人权可言,更没有什么女权可言。以人权为本的法律制度,其出发点是人,其最终归宿也是人。人的需求,人的利益,是其首要的关注和关怀,因而人权至上的理念必然贯穿于其全部原则、规则和概念之中。
在当时的法律制度下,一个女人连决定自己婚姻与爱情的权利都没有,潘金莲的人生怎么可能不是悲剧的人生?
潘金莲其实是一个很有骨气的女人。潘金莲原来是一大户人家的丫鬟,那大户见她貌美想勾搭成奸,不料潘金莲竟不肯依从。(第24回)可见潘金莲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天性淫贱,是那种以偷汉为嗜好的女人。否则也不必等那大户去勾引她,她自己早就主动给大户投怀送抱了。那大户家中虽有一个可能时而压制他的老婆,但在大宋这样的男权时代,他在家府中的权位也绝对是极其尊高的,不然他后来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时就绝没有倒赔房奁的权力。而且既称大户,也应该是有些家资的,勾引一个低三下四的侍女──以那大户的条件和为人可能还威逼利透过──没想到竟不成功,可见这个侍女并不为其威所屈,不为其许诺的利益所动,倒是颇有几分骨气。
然而,那大户既然爱自己,潘金莲为什么不接受呢?一来,可能是年轻貌美的她那时对幸福美满的爱情还充满憧憬,这从她看到武松后的心里描写中就不难看出:“……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第24回)。二来可能是她惧怕那大户的老婆。她与主人婆相处的时间应该不短,深知她骄横跋扈的为人,连大户这个一家之主都惧她三分,所以自己一旦嫁给那大户后,与他那“母老虎”朝夕相处,将会终生被她踩在脚下蹂躏。
武大郎与武松同时出现在潘金莲的面前。如果武大郎没有武松这样一个兄弟,或者如果武松没有出现在潘金莲眼前,那么,潘金莲会是怎样一个女人呢?她会有后来的红杏出墙吗?
如果不是用作者施耐庵的视角,而是用我们自己的视角看《水浒》,如果不把潘金莲看作一个无耻的淫妇,那么,读潘金莲在家里正式向武松示爱的这一段故事,可以读出许多诗情画意来。
那天,下着大雪,武松到衙门里签个到,与同事一起吃了早点,踏着一地“乱琼碎玉”似的白雪回来了。武大去卖炊饼了,家里自然只有潘金莲和武松两个人。潘金莲“暖了一注子酒来”,与武松对饮。屋子里还有一盆取暖用的炭火。大家想象一下,窗外寒风大雪,室内热酒火盆;一个欲火焚心情潮难抑的妙龄美女,一个冷漠忧郁强作镇定的英雄帅哥,是不是要诗情有诗情,要画意有画意?步陆游《钗头凤》词韵,大可一写此景此情:
红酥手,黄藤酒,乱琼碎玉抚残柳。寒风恶,炉焰灼。松柏虽依,叔嫂相隔,莫,莫,莫。冬如旧,人未瘦,敢把胸襟向君透。花有错,雪无歌。一怀情思,几多血火,错,错,错。
潘金莲与武松对饮时,自然要拿话撩武松,那些话中有三句最是有趣:一是,“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么”?兄弟,听说你在外头养着一个小蜜,有这事吗?二是,“叔叔,你不会簇火,我与你拨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热便好”。武松去捅火盆,潘金莲却说他不会,要与他“拨火”,才说出这几句话来。三是,“你若有心,且吃我这半盏儿残酒”。这是潘金莲自呷了一小口之后,与武松最直露的真情表白。注意,这“半盏儿残酒”似有深意,好像是对武松说,莫要嫌弃嫂嫂是已婚之人。
这三句,让一个多情而又放浪的美女形象,呼之欲出。可惜,景阳冈上的武二爷不是大观园中的宝二爷,武松不解风情,又恪守礼法,与潘金莲的冲突是必然发生的。武松的态度很明朗,一是拒绝,二是警告。你不仅不可以对我这样,而且也不可以对别的男人这样,不可以对不起我哥哥,不然的话,别怪我这打虎的拳头对不起嫂嫂。一个女人,受到这样的拒绝和警告,何等难堪,何等羞愤!
潘金莲为何“红杏出墙”与西门庆通奸。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是偶然,还是必然?书中说,潘金莲不小心,把一个叉帘子的小叉竿滑出手中,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西门庆的头巾上。西门庆正要发作,回脸一看,呀,好漂亮的妹妹,“怒气直钻过爪洼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而这一镜头恰巧被皮条大师王婆看见,于是有了“王婆贪贿说风情”,有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红杏出墙”。
潘金莲为何不恪守妇道“红杏出墙”呢?
其一,潘金莲受到武松的拒绝和警告,感情和自尊心都受到了严重伤害。以她的性格,不会就此作罢,要么继续纠缠武松,要么到别处制造风花雪月。
其二,西门庆何许人也?那是阳谷县有名的暴发户、大官人。这种人闲来无事做什么?就是纵情声色,就是找女人,当然是找潘金莲这样的漂亮女人。潘金莲作为紫石街上著名的美女,早晚躲不过西门大官人的眼睛。西门庆见了潘金莲后,到王婆处打听这个漂亮妹妹是何人之妻。一听说是武大之妻,不由感叹,好好的一块羊肉,掉到了狗嘴里。为了把这块羊肉从狗嘴里捞出来,他就更不能放过潘金莲了。
其三,有王婆这么一位皮条大师从中周全,潘金莲与西门庆想不成奸都难。王婆对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撮合,称得上拉皮条的经典之作,足可以为中外一切皮条爱好者所取法。
书中描写潘金莲“红杏出墙”,活画出市井阶层的小市民特征。可以想象,西门庆出现在王婆门前,四下望一望,一抬脚,进了王婆的家门。过了一会儿,潘金莲出现了。这个初尝禁果的少妇十分紧张,更要四下一望,然后慌里慌张进了王婆的家门。这一切,只要被一个人看见,要不了多一会儿就会众所周知,比手机短信飞得还快,可想而知的结局终于出现了。
潘金莲、西门庆,武大郎、王婆四人之死,腐败的官场制度当负主要责任。在任何时代,国家政局一旦过于黑暗,就必然导致法治不严,法纪松懈势必刁民得势,刁民猖獗而百姓遭殃,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国家就动荡不安了。王婆、潘金莲、西门庆逞凶肆虐、害人性命,正是因为官场黑暗,有钱人可以为所欲为,殊不知天理昭昭,药鸩武大郎危及的是整个社会的安宁,影响恶劣,他们又怎能不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刘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