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前提是自我管理——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之利用合作提升战斗力
(2022-12-12 18:37:52)合作的前提是自我管理
——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之利用合作提升战斗力
今天阅读常生龙老师《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第二节辑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第二节利用合作提升战斗力。首先,本节内容常老师首先阐述了合作的重要性。自给自足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小到一个人的成长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到孩子的学习,更是各科老师协调配合,同伴互组相互影响的结果,而大到社会衣食住行、科技研究、项目推进、社会运行更离不开各行各业、各类人才的共同努力,而即将画上句号的“疫情防控”更是世界范围内的联合作战。其次通过“蚂蚁军团”让狮子和大象退避三舍、楚汉相争刘邦以弱胜强、以及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验”让日本经济快速腾飞,来说明合作的强大力量。最后通过《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关于合作能力的界定:“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说明提升学生合作能力的必要性。在上述的意见中,既包含了自我管理、团队合作等能力要求,也包含了融入集体,人际关系,道德素养等基本素养和必备品格。
关于自我管理
在谈到自我管理时,常生龙老师首先谈到了更上位的自我教育,他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时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写到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我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自我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他说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自觉地认识自我、否定自我、重新塑造自我的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没有自我教育也就谈不上自我管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人的活动有两种职能,一种是认识客观世界,一种是认识自我,后者才是人的本质。前面在谈完成任务最重要的心理”时谈到自主学习,和本节内容的自我管理应该都包含在自我教育之中,自我教育是内生力,是更核心的能力,这和我们倡导的“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异曲同工。
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自觉。自觉不是不知不觉,也不是自发,区别于人的本能和冲动还是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把人分作三类,一部分自觉的人其实是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不待扬鞭自奋蹄,一部分人目标不明确,具有两面性,需要制度和纪律的约束,或者需要积极的正面激励,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所谓的没有目标,不自觉,无论如何都不以为然,混日子。可见,自觉说到底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树立,是对自我的定位。我们平常总说教是为了不教,其实就是在强调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也是一种自我意识觉醒的具体做法。
自我管理的的关键是坚持。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事,来自自身的因素,来自事情本身的因素,来自外界环境的困难,都会成为坚持的敌人,不是有一句话:要想做只有一个理由——为了初心和使命,不想做有一万个理由等着你。那个到达南海的穷和尚就是坚持的范本——行动起来,一直做下去,这就是坚持。常老师在本节中也根据自身经历给出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一是提炼关键词,将当天的主要内容以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二是回顾昨天计划执行情况;三是描述今天最大收获;四是今日反思;五是明日计划。看似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殊不知这才是自我教育,自我总结、自我激励的好方法。
自我管理的重点是途径。本节中从七个方面对自我进行管理:态度管理、安全管理、情绪管理、欲望管理、语言管理、行为管理和人际管理。1.态度管理——是个人认知的外在体现,是一切行动的指南,态度管理需要提高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对态度的管理;比方学习,是自己的事还是为了别人学习,是主动进行还是被动地完成都是认知决定的。2.安全管理——是对身体、心理、自身发展的了解和建设,包括对不确定因素的应对能力的提升。马斯洛看来,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效应器、智能和其他能量都是需求安全的工具,人天生的自私、贪婪、和安逸都是出自对安全的本性,但太过了,也是会带来安全的隐患。比方贪财、贪色、贪食等最终会造成身体的伤害和政治的犯罪。3.情绪管理——在理解和完全接纳自己情绪的前提下,能够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人之常情的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4.欲望管理——人的欲望有生理欲望和精神欲望,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总之,合作的前提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自觉。是合作交往中对自己态度、安全、情绪、欲望、语言、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合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