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业素养,亟待被重视的核心素养——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之万物互联时代的职业素养

(2022-11-27 17:23:41)

职业素养,亟待被重视的核心素养

——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之万物互联时代的职业素养

今天阅读常生龙老师《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第一节辑第四节:万物互联时代的职业素养。看到题目,还以为是互联网时代人们需要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全部读下来才明白,原来是在阐述在由计划经济职业包分配,一份工作一个岗位一辈子到市场经济“自谋职业”,不断跳槽人们应该具备的职业启蒙、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能力。这真的是一个亟待被重视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广大的农家子弟,寒窗苦读,一朝进入大学的校门,除了知道这个学校的成绩排名之外,对自己所选的专业和今后从事的职业及其人生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大学毕业还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还在职业的迷茫期。

本节在职业素养前加了“万物互联时代”说明了在这个时代具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旧职业的淘汰和新兴职业的兴起在不断加快。如果不具备职业素养的提升,埋头读书,就会出现毕业就等于失业的现象,即使是一个人正在从事的职业,也有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比方手机和微信的出现,邮递员成为了极度边缘化的职业,曾几何时,他们是乡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有多少孩子对邮递员这一职业神驰向往。

像德国、加拿大、美国、芬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作者引用了社会学家安德鲁阿伯特的话:“职业支配着我们的整个世界,它们治愈我们的身体,衡量我们的收益,拯救我们的灵魂”。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从6岁开始的职业指导和训练,要让孩子们学会对自己的兴趣、专长、特点和能力等进行“自我认识”,要进行“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研究教育与职业的关系,了解职业信息的获得和使用、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工作和社会的关系等,还有学习职业决策和进行“职业规划”,让他们对职业发展的几大环节有相当的认识。

如此可知,职业素养也和其他的核心素养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在这里作者引用了美国著名生涯理论学者舒伯特1953年对人职业生涯发展划分的五个阶段:成长(0——14岁)、初探(15——24岁)、建立(22——44岁)、维持(45——60岁)。同时也站在学校教育的角度,把职业素养的形成划分了三个阶段;职业启蒙阶段、职业认知阶段、职业规划阶段。

关于职业启蒙阶段

职业启蒙阶段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这是一个职业启蒙的黄金期,孩子们还没有功利的思想,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感受着职业的不同,比方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孩子们争着做警察、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孩子们争着做老师、伸张正义的奥特曼、孙悟空等都是孩子们的偶像,那应该就是他们职业的启蒙教育。

关于职业认知阶段

职业认知阶段主要是小学和初中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认知就要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包括职业本身的知识、职业环境和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的认识和理解。比方,孩子们喜欢做教师,那么教师要有相应的资质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教师的从教的专业门类、教师所在的学校种类、学校的社会分类、教师的职务、职称等等。比方前一段时间,很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孩子,没有进入公立学校,而是进入私立的培训机构,一方面这些学校以经济为目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打道回府,鸣金收兵,另一方面个人发展的平台也有限。所有这些都应该给学生选择前的认知。

关于职业规划阶段

职业规划主要是中学阶段。这里的职业规划的目的一是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准备;二是为今后的工作中获得职业发展做好铺垫。有一句说的特别好:如果把自己感兴趣发展成了自己的工作,那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这说明职业规划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艾默生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去向时,这个整个世界都会为它让路”。很多人一辈子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那很难谈到职业的发展,且不说对自身能力的浪费,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损失。

以上是一种叫高大上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其实那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一种家庭影响的职业规划,作为家长来说,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可能给孩子好的榜样。另外社会上的朋友、邻里、亲戚等等,他们从事着各种不同的职业,在各种不同的社交聚会中要有意识地创造孩子们接触了解的机会。还有目前的各种媒体影视节目都是以各种职业为依托讲述人情世故,也是孩子们了解职业的渠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