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母亲讲读书的故事

(2009-12-29 11:38:57)
标签:

母亲

儿子

生活

辛苦

读书

成长

心痛

情感

分类: 内心记录

 

    假期里有空闲,我便常常在晚饭后陪着母亲,听她讲过去的故事。在昏黄的灯光下,我发现母亲竟然是那么迷人,每当讲述故事的时候她总会露出温馨的笑容和向往的眼神。就像在黄昏,远眺夕阳那边的天空。

    母亲出生在66年的农村,那时她在家排行老二。比她大的是我大舅。因为母亲是家里最大的女娃,姨娘们又很小,外婆和外公就不想母亲上学,就留她在家里帮着干活种地。大舅是被外婆叫去上学了,比母亲小的二舅也去上学了,再后来姨娘们都渐渐长大,也都被叫去上学了。只有母亲,还在家里干活种地。我能够想象,每当舅舅和姨娘们上学的时候,在地里挥动锄头的母亲是怎样地向往破旧的教室,不堪的桌椅,还有荒凉的操场。我知道,母亲每日每夜的渴望就是盼着能上学,哪怕生活再苦。

    记得母亲说过:“我是好想上学的,可是那时候你小姨娘还小,走不了路。我去学校的时候,你外婆又要我背着你小姨娘去,没有办法,只好一直背着。每次进教室的时候她就开哭,我怎么唬都不行,老师硬要我出去了,不要影响上课。当时也没有钱交学费,都是人家老师觉得我可怜,才让我进去听听课的。你外婆不想拿学费给我,那时候读书不比现在,那时一块钱就能交学费和书费了。”于是,不能上学,母亲只能呆在家里,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母亲说,假如她是个男娃儿,保准就能去念书。

    小姨娘说,当时上小学要到村口上去,上初中则要到离家很远的一个乡社去,那里离县城近,才有学校,而且只能一周回一次家。每当周日傍晚姨娘和舅舅出发,母亲就总会趴在窗户上,看着他们渐渐地远去,直到看不到影子了才会转过身,呆看着炭炉。我也时常在想,母亲为什么是家里最大的女娃?如果不是,那么她就可能……可岁月已经在她的人生上划下了长长的印迹,再多无用的如果和要是,只能增添她的羡慕和遗憾。

    只有当周六,舅舅和姨娘们放假回家,外婆才肯在菜里放一点点荤油。母亲说,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都很低,荤油是不舍得用的,而且也只有在重要场合上才吃得着。肚里的油水叮当无几,要不了多久还是会饿。有时候饿得受不了了,母亲就会在地里弄点东西,比如挖个洋芋来烧,刨个萝卜搓搓泥就吃。我知道,母亲向往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和舅舅姨娘们一样的学校生活。上学的梦破灭了,就这样,土地成为了她寂寞的伴侣。

    自我出生后,母亲便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她时常叮嘱我要做好功课,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读书才能多长见识,多读书才能使人聪明有能力做大事,不会被人欺负。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我把母亲的叮嘱当成了我前进的动力。中考后,我考上了县外的一所重点高中;拼搏三年,我从云南来到武汉走上了我大学的殿堂。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喜庆的红色刺痛了母亲的眼睛让其模糊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听母亲讲她那个年代读书的故事,我受益匪浅。要是当时在母亲面前摆着两样东西,一是荤油,一是书本,我想母亲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书本。因为那不仅是她儿时的梦想,也是她心灵的安慰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母亲的冬季
后一篇:牛,你的眼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