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旅——当职业规划师遭遇性别不平等
(2011-01-01 23:25:02)
标签:
职业规划求职性别不平等力量英雄之旅寻根选择杂谈 |
作为职业规划师,总是会被问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男女在就业方面的不平等问题。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也曾在招聘会上深感“百无一用是书生”,“外地女生”无论成绩如何好,在找工作时仍是排在“北京男生”、“外地男生”和“北京女生”之后的“四类分子”。
不过,在本科毕业留校时,有研究生同我竞争;研究生毕业时,有博士生同参与招聘,并且事后听领导说“本来是想招男生的”;成为职业规划师后,目睹被毁容的学生、专业冷僻的学生在解开了心结后都一气儿拿到了十个左右的工作offer——这样的经历也使我相信:性别、学历、专业、容貌等方面的限制,的确存在,然而并非不可逾越。
去年底的时候一段因为身为女性而被再三拒绝的经历,更使我感到:如同萨提亚模式常讲的那样,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如何面对问题。我们是让问题拿走了自信与希望,还是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力量?又到了众多学子和职场人士求职的时节,将当时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或可为借鉴。
这是一个关于塔希提(大溪地)、寻根之路和英雄之旅的故事。它起源于09年底一条看似偶然的短信——身为记者的好友YD跟我说:“你不是约我什么时候一块儿去塔希提吗?最近还真有人找我去。”我和YD上大学时都读的是英文专业,都深受英国作家毛姆所写的《月亮和六便士》影响,总想去到塔希提那个如梦幻仙境一样纯真美好的地方。
我当然羡慕无比地说:“什么人哪什么人?我也想去啊~啊~。”
于是YD告诉我他受邀作为随行记者参与一个名为“寻根之路”的计划,简单说就是有塔希提的毛利人希望驾驶独木舟渡海,从塔希提一路开到上海世博会,因为他们认为毛利人是几万年前从中国台湾过去的。他们非常希望有一名中国记者能跟船报道,以提高国内的关注度。现在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只是YD不可能安排出半年的自由时间来随行。
我遗憾了一下,忽然心念一动:虽然我不是记者,但我也能访谈(毕竟咨询就是做这个的啊)也能写,为何不可申请一下呢?于是就跟YD说了,其实也纯属心有不甘,并未抱什么指望。
没几日,收到YD转发来的邮件,告诉我说主办者认为女士跟船会很不方便,甚至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只能遗憾地谢绝”了。
这封拒绝信,似乎也在意料之中,因为我先已经意识到自己惯常有的一个想法,就是:“这么好的事儿能发生在我身上吗?”呵呵,如果“心想事成”的法则是真的,那么我的不相信已经是自我拒绝了。不过我这人还有一点好处,就是通常不会轻易放弃,而要将事情坚持努力到无可为之。所以想了想,我就直接给YD转发来的邮件中中国方面的负责人T先生写了封信去自我推荐:
T:
很快我收到了T先生的回信:
钟谷兰:
你好!
首先感谢你的来信,以及你对“寻根之路”活动所投入的热情。无论最终是否如愿成行,你的信念和热情对我们都是莫大的鼓舞。我已将你的来信转发给远在大溪地的活动主办者们,请他们再慎重考虑一下你的请求。如有进展,他们会与你联系。
再次表示感谢!
祝 圣诞快乐!
接着我收到了来自塔希提的中方负责人W女士的回信,同样很遗憾地表示因为性别原因他们不能用我。于是我回复:
W:
过了一周以后,我决定再给主办者写信:
W,
你好!
在新年里不揣冒昧地给你写信,是想如果你们还没有找到特合心意的人选的话,或许可以再再再考虑我一次^_^。
真的,我觉得自己挺符合你们的需要的,除了我是个女人以外。但我的确不太清楚你们所说的“个人安全”到底是指什么呢?说到底,我们其实都对生命并没有真正控制的不是吗?即使走在大街上也可以有个花盆砸下来:)。我知道旅行会有风险,可是人生的路途上总是充满了风险的,恐惧和担忧不能是我们的出发点和根据地呀。
我也不晓得这中间是否有着对于女人出海的担心或者排斥,可是,在中国的传统里,保佑出海之人的妈祖也是个女人啊!可否在新的时代里给女人一个机会呢?
作为海军军人的妻子,我虽然没有太多航海的经验,但我了解大海的变幻莫测。请相信我并不是出于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才想要参加你们的活动。我
再王婆卖瓜地推销我自己一次,呵呵。
虽然我很希望有这个机会,但无论如何,祝愿你们找到最合适的人,不管这个人是不是我。祝你们的活动一切顺利,愿天地的恩典与你们同在!
谷兰
没想到这次收到了主办者非常坦诚的回复:
谷兰你好:
看到你的来信,我确实感动万分。同为女性的我,或许更能体会你这份执着的分量,更明白这份执着的背后是何等的热情与勇气。
坦白地讲,计划之初,我们原定的人选就是我自己。但随着计划深入,工作不断细化,很多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渐渐浮出了水面,大家都一致认为应当重新物色人选。可以设想,用半年的时间驾驶独木舟横渡太平洋,意味着跟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不仅仅是面临变幻莫测的浩瀚海洋所带来的种种未知风险,更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世隔绝在一个封闭、狭小、单调的环境中。身为心理咨询师的你,一定更清楚这样的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我们的专家认为,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性别差异、种族差异、文化差异,以及人性中原始、野蛮的因素,都会被无限地扭曲和放大,并最终造成个体间的矛盾和冲突,而其中的弱势个体,尤其女性,就更容易受到侵害。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尽量避免物选女性参与跟船工作,所幸参与活动的男同胞们实力也很强,很有几位神通广大的同志。
其实我们都一样,对“寻根之路”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但在强大的海洋面前,我们也理应保持一份敬畏之心,你说是吗?相信以后还有机会与你合作,我十分期待。
再次感谢你的来信!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
W
看了这样一封信,我有一种强烈的“原来如此”的感觉——起先我也说不清楚自己怎么会从与YD近似开玩笑地说“我要去”到对这件事这么上心。而此时,我感觉到,原来那是因为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与他们分享。于是写了如下的一封信,题为“英雄之旅”:
W,
你好!
对于你坦诚的分享,我也觉得很感动。其实在考虑要不要再给你写信之前,我就想好:无论结果是怎样,我都可以去接受。因为,我总会去到塔希提,我总是走在寻根回家的路途上的。
然而你信中所说的“专家”的观点我实在是不能认同。如果,面对着艰难的环境,人性所显示出来的只能是“原始与野蛮”,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这个世界、对人类抱持希望呢?!我们所要寻找的精神家园,又何以立足呢?我们所寻求的根,不正是那能够帮助我们超越性别、种族、文化的差异,超越矛盾和冲突,达成个人内在和谐、人际和睦与世界和平的力量吗?
决定用六个月的时间,在茫茫大海上以独木舟航行去寻根,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勇气与追寻突破的英雄之旅。然而如果我们首先认同了那样一种基于恐惧的、旧时代的观念,我们岂不是携带着包袱、以恐惧为出发点在上路吗?
这样一种观点将原始与野蛮等同起来(难道我们的根不是植于“原始”的么?!),将女性与弱者等同起来,将人类的内心世界看作是不可捉摸无法驾驭的蛮荒力量(心理学和灵修存在了这么多年了啊!),而将人看作是自然与精神力量下被动的受害者,这是多么地狭碍和偏见,又是多么有违这个活动本身的理念与精神啊!
我不知道你们的“专家”是谁。然而我要说:在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年的经历和我给很多世界最顶级的心理专家翻译现场个案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感受到,在许多可悲的冲突与伤害下面,人们的心中依然保留着对美好的向往和爱的力量,并且人有能力为自己做更好的选择——那就是这个世界的希望与亮光。
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我最终学到了一点就是: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绝对的权威与正确。专家的意见是基于过去经验的意见,然而人类世界中美好的那一部分,总是不断向前,从无到有中去创造的。我曾经一再怀疑自己的理想主义是太天真,但终于我知道:它的确“不现实”,是因为它还等待着一个愿意为这理想百折不回的人去将它实现。就像爱迪生,就像莱特兄弟,有些今天看来不可能的东西会在十多廿年后像电灯泡和飞机一样被人们习以为常。
也许,这一趟寻根之路,那根并不在于某个既定的地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在那艰苦的、未知的挑战与不断地超越中——作为个人,作为群体。
这个世界,忽略女性的、阴柔而有韧性的、直觉的、爱的力量已经太久了。它需要她。精神的旅程,离不开女神的引领。许多神话传说中一再地告诫:出海的勇士们,如果不懂得怎样面对这份阴性的能量(通常以会唱歌的女妖面目作为隐喻),会有很多麻烦。
W,我深知,每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都会有无数的意见与观点在我们耳旁和头脑中聒噪不休。我们当然要听取他人好的建议,全面周详地去考虑,不因一己之愿而固执枉为,尤其是像这样一个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活动。然而,在某些时候,我们仍需听从心和直觉的指引,拿出我们的勇气和力量,去坚持一些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尚未成为现实而有待我们去创造实现的可能。
就在这个时候,你在决定着这将会是一趟怎样的旅程。W,请为你自己,为女人们,为这个世界(是的这个世界,所有将会被你们的活动影响到的人,和可以承继你们精神财富的子孙),做那出于勇气和对生命的热爱与信仰的决定——无论那具体的结果是怎样。
最后我想与你分享一句刚刚看到的托尔斯泰的话:“在人类的精神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死而后生并终将取得胜利的东西,那是在人们心中闪耀的一点微小然而璀璨的光芒,无论这世界变得多么黑暗,它都永不熄灭。”
愿这光与我们同在。我以我的真诚、热情和勇气,与你们同在。祝福!
谷兰
后来我告诉YD说:“当写这封邮件的时候我感觉到我已经在以这样的方式参与这个活动,写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已经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女人了。”YD也对我说:“不管能不能去成,你已经在寻找自己的根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了。”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主办方三次对我说No,虽然W最终没有再回复我的信件,虽然我没有能够取得这次机会,然而它仍然是一个美好的、值得记念的过程。在这过程里,我认可了我自己,坚定了我自己,也鼓励和与他人分享了我的热情。这个世界在男女平等、对女性尊重方面的改变,仍然是一个有待实现的理想,而我愿意做那为它百折不回的人。
我的生命并未因为缺失了这次机会而空白,相反,在2010年的前半年里,我经历了丰富的人与人的相遇和对生命激情的体验,因而能在10年的下半年作出生命中重大的转变。如果我当时参与了半年的航海活动,那么我个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务将无法完成。我不能说哪一个会更好,但我想生命自有其安排。
我知道,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去到塔希提。
就是这样,这就是我在寻根之路、英雄之旅上的一小段故事。对于此刻在看着这些文字的你,我想再说一次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你在决定着你的路将会是一趟怎样的旅程。请为你自己,为这个世界,为这世上的男人和女人,已逝的人和将来的人,做那出于勇气和对生命的热爱与信仰的决定,去坚持一些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尚未成为现实而有待我们去创造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