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和娱乐 |
看完《投资者文摘》第25期时,收到一条免费短信,大意是有一种水果富含铁,建议多加食用。但是《投资者文摘》第25期的(最衰者生存)通过几乎造成欧洲灭亡的鼠疫介绍了铁这个元素并不是越多越好,之前医学认为铁越多越好。正是铁,才使得体内病菌通过铁大量地繁殖。
对于铁,我们还是节制,节制,再节制为好。
一本书,要是说读后一定要有所得,那是扯淡,也许一点收获都没有,也许已经在你脑海里刻下一点知识,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了。
“打眼”,是第一次听说,虽没有搞点收藏的想法,或者说是看了这类的文选之后,立即把仅有的一点收藏念头都抛到九霄之外。故事极其精彩,所以还没读完第25期,先把后面的“打眼”续集先一口气读完了。
今天又接到招行信用卡部的电话,先是一大堆的“作为金卡用户的您我们为您送上什么什么之类的服务”,老子立即回一句“什么免费服务我都不要”。银行绝对不会有免费的午餐给你,上次有人投诉招行信用卡部“骗钱”就是想贪图便宜才招致的。“贩卖债务的银行”,跟以前的一些文章很类似,都是分析和剖解信用卡的卑鄙之处。我是看邱永汉的文章后决定这辈子不用信用卡的,后来想想信用卡的方便之处,决定留着,但绝对不会透支!
邱永汉还劝告尽量少向银行借钱,现在有点想通了。很多人一定认为向银行借钱,年利率7-8%还是很便宜的,因为拿来投资的话,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一定高过银行借款利率。其实这个周边的人我敢肯定,90%的人是做不到这点的。
不会吧?这么低的投资回报率也达不到?呵呵,事实就是这样。百年不遇的这么大的一个大牛市,迄今为止算算回报率,就知道所言不虚。连这么大的牛市都做不到,还意淫一年20%以上的回报呢。
凯斯勒的“管钱”,一直很喜欢。最早知道凯斯勒是他的《华尔街的肉》,那时刚进国信。投资跟人品有很大的关系,小人或者四平八稳的人,我一直认为在投资方面不会有多大的出息。投资能力怎么会跟人品有关呢?不奇怪。大气的人才会对生活有感悟,天天算计的人不太可能看得长远。凯斯勒在IT泡沫中最终全身而退,虽然成立私募基金筹钱很累很难,但他还是在泡沫快要破裂的时候不断地抛售股票把钱退给投资者。有意思的是投资者却不愿意。有些投资者拿回钱后看着股价不断上涨就把钱再投给别的基金,结果泡沫破灭后亏得一塌糊涂。5年的投资回报率是每年50%以上,大约是赚了7倍多。
说起泡沫,在深圳跟教授同桌吃饭时,教授说有两个泡沫还没有破灭,一是油价泡沫,二是分析师身价泡沫。
油价是否还要继续上涨,相信这几天有些人开始犹豫了。但不久以前很多人出口就是:油价很难回落。
更有意思的是,最近一个首席连出几份报告,强烈看好油价,认为油价将不断的创新高,没想到第二天油价就开始大跌,而且是连着大跌三天。
作为分析师,打击之大莫过于此。
我从来是不相信国内的研究关于油价的预测的,也从不去看这些“无耻”的研究报告!国内要是有人说看得懂油价,那是不要脸。为何这么说?国际投入油价赌博的资金估计不会少于一万亿美元,这么大的资金投机其中,那一定会吸引最nb的研究人员投入巨额的资金动用一切可能动用的财力试图准确预测油价走势。我们这样花几天功夫看看库存看看未来需求之类的就想预测准确?高盛去年石油研究小组年终奖金是上亿。
那这么说国内人就不要就研究油价了?也不是,研究油价,出几份报告,只是他们替自己赚份工资而已,仅此。就好象去路演,说的人管自己说,听的人也是为了完成任务。大家都赚点工资。
但分析师薪酬的泡沫,我却不这么认为。很简单,华尔街的历史摆在那里,去看看华尔街的分析师的发展进程,就大约知道中国资本市场分析师的未来。
我预测下一个牛市,最牛的一些分析师薪酬将会达一千万!
根据:华尔街现在最牛的一些分析师的薪酬已经达到了四五百万美元,五年后算上通货贬值,一千万RMB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