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南之旅06.湖南

(2022-11-16 11:36:56)
分类: 足迹

长沙


长沙有些老旧,但烟火气较浓。到了长沙住在一个古街巷的青旅内,几层高的小楼虽然旧但是很整洁,古街离天心阁很近,所以天心阁自然要去逛逛了。开始我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参观后才了解,因为长沙与天上星宿对应,所以也被称作“星城”。“天心阁”原名“天星阁”,为何改成天心我已经不记得,但天心阁后来依然成为长沙的代表建筑。只是抗战时一场“文夕大火”将之烧毁,建国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建起目前的这座如城门一样的“天心阁”。令我感兴趣的是毛主席曾在长沙读书时经常来到“天心阁”,与一位女同学的哥哥常常谈论国家民族大义,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的远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二天下起小雨,阴雨天与同行人参观了岳麓书院,而后去了火宫殿尝一尝长沙的臭豆腐,吃过以后才明白,原来在其他地方吃的臭豆腐全没有正宗的。长沙本身的臭豆腐的香味只来源于豆腐本身,并不用加入那些五花八门的调料,只用炸好青黑色的臭豆腐蘸着简单辣椒汁吃,这样只需最简单的佐料,就能吃到臭豆腐本身的香味。长沙太平巷内也有我们经常在外边景区吃过的那种改良臭豆腐,豆腐本身并没有什么味,只是用各种佐料酱料堆出来,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此外太平巷还有卖卤猪蹄,一锅卤好的猪蹄看着很香嫩,但不知道用的什么料,是黄色的,猪蹄也很小,口味跟武汉小吃街看到很大酱色的猪蹄完全不一样。说起这一路上好吃的卤猪蹄,让我想起广西南宁的一家卤猪蹄店,猪蹄大小适中,口感香嫩,味道以香甜为主,口味特别好。要说最好吃,那就是贵阳青岩古镇的猪蹄了,有多好吃,以后再说。那长沙还有很多人都知道的四娭毑口味虾,这完全是天天向上打出的名头,但也确实好吃。香辣可口,味道很足。想起来还有五娭毑臭豆腐也很好吃,是路边摊,味道跟火宫殿的差不多。



在长沙当然不能错过湘江上的橘子洲,名字很好听,原来橘子洲上真的都是橘子树。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那橘子洲自然成了长沙最好的名片。这首大气的词也被刻在了橘子洲上的一块石头上,离石头不远,就是巨大的青年毛泽东雕像。我想很多人都在网上或者电视上见过,但当我走到橘子洲头仰望这座雕像时,竟然看到了一种青年毛泽东的神采,他目光如炬望着前方,神情坚定自若,头发随风飘起,仿佛当年置身于大时代的浪潮中。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代伟人的风华正茂。





岳阳


我在老火车站别了长沙去了岳阳,就只为了看一眼岳阳楼。因为只一天时间,我下了火车直奔岳阳楼。到了那未见岳阳楼而先见到一眼望不到边的洞庭湖。沿岸边向里走去,如同一个小公园,景色别致,最后见到岳阳楼伫立在湖边,紧邻洞庭湖。岳阳楼看上去很小,今人看着虽没有黄鹤楼和滕王阁那样雄伟壮观,但其形状如一顶官帽一样特别又雅致。走近了解岳阳楼后方才知道,此楼建于清代,是江南三大名楼最古老的一幢。其他两座都因为建于现代故而宏伟,而且其他很多名楼几乎也都是现代重建的仿古建筑,如九江的浔阳楼、南京的阅江楼、绵阳的越王楼、永济的鹳雀楼等等一个比一个雄壮气派。所以我们看惯了新建的这些“古建筑”和现代的高楼大厦之后,再看真的建于古代的楼阁庙宇,自然觉得矮小。古岳阳楼实际只有两层,登上二楼,没有任何装饰,只有正对洞庭湖的墙上刻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读到淫雨霏霏时恍然想起当时外面正下着雨,这雨似雨非雨、似雾非雾,比细雨绵绵还要细,不禁让我联想到了这雨是不是文中所说淫雨霏霏。在《岳阳楼记》文中,我们上学时所学过的名句之多更不必说,但有一句形容洞庭湖的句子再精准大气不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寥寥数语,把洞庭湖写的无比壮阔。在洞庭湖滨,向湖水望去,一片烟波浩渺、横无际涯。天际线隐约可见斑斑点点的渔船,想起岸边的自己和渔船上的渔民,在这自然景象里竟如此渺小,顿感广阔天地的苍茫而宠辱皆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芙蓉镇


一夜的火车向西行驶,黎明时我望向窗外,逐渐看到了高山起伏、云雾缭绕的湘西景象。其间有水田农家,窗外风景一会青山一会农田的变幻着,我知道就快到达张家界了。而这次并没有计划去张家界,因为在长途跋涉再登山的话怕我身体吃不消,所以到了张家界我直接转乘汽车先去了芙蓉镇。



芙蓉镇是我在看过谢晋导演的同名电影一直心心念的地方。据说这原来叫王村,就是因为电影才改名芙蓉镇。来到芙蓉镇首先要尝一尝刘晓庆在电影里卖的米豆腐,当年那个店面已经变得非常有名。而有一碗米粉的味道更让我难忘,就在芙蓉镇门口旁边一个老妇人开的米粉店。初到镇门口,已是吃午饭的时候,正看到一个开小商店的年轻女子抱着孩子,在仅相邻的米粉店门口吃着一碗米粉,我看着眼馋,走入店内跟一个老妇人要了一碗米粉。店很普通甚至有点简陋,粗糙的木桌,又宽又长的木板凳,都有些老旧。店内宽敞,但没有客人,老妇人端上一碗米粉,看着很普通,可能就是当地的家常做法,但吃起来很香,尤其在往米粉中淋入一点桌上摆放的一种绿色的油,吃起来更是有种芳香的气息灌入口鼻,使我大快朵颐后意犹未尽。后来才知道那油叫做木姜子油,是那很常见的一种佐餐香料。



芙蓉镇的景色也是国内少有的,主要是因为它依山傍水而建,古镇就坐落在山坡上。镇子内有一条主路,坡度很大,在古镇中高低迂回,其中横着不少岔路,通向每户人家。主路可以直通山底河边的船码头,也可以通向山上平坦的广场。有一条小河沿古镇旁流过,在山的尽头有一处断崖,与古镇几乎等高,约五十米上下,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瀑布,而山体侧在这里又形成凹陷,将瀑布围成了一个圆圆的山谷,谷底接住瀑布的水形成湖,再由水溢出变成河向远方流去。湖的周围有小径,可沿湖边三百六十度的欣赏瀑布的水从高处流下。小径依山有高低两层,可供人选择远览和近观。走在湖边仰望瀑布,山谷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夜晚的芙蓉镇在灯光的照耀下一样迷人,从远处看来,芙蓉镇就像宫崎骏《千与千寻》里的古镇一样,瀑布也流光溢彩,和古镇融为一体又相得益彰。



在芙蓉镇正巧遇见一个娱乐节目在这里录制,古镇门口停着一辆擎天柱模样的超大型卡车。是天津卫视制作的一档边旅行边制作美食体验民俗的节目,其中有姜武、常远、朱媛媛辛柏青两口子。在古镇中闲逛,时而就能遇见他们在做游戏,走着走着还能与人群簇拥的他们打个照面。记得当时有一个接亲的游戏,古镇里街头巷尾人头攒动看着热热闹闹的场面,明星们扮演着在湘西婚庆仪式中的角色,喜形于色,兴高采烈。可不知为什么,这档节目在后来没有播出。



我住在芙蓉古镇外围的新镇上,一个年轻小哥用自己的房子开的一家青旅。可能芙蓉镇不是那么有名气的景区,而且交通不太方便,所以来这里旅游的人不像其他地方那么火爆。小哥的青旅生意也比较冷清,当时入住的只我一人。他骑着摩托把我接到他家,这里普遍都是自建的楼房,也很高,大概五六层。他的家屋子很多,面积很大,阔绰的卫生间就像间小屋一样宽敞。屋内装饰的有些青旅模样,客厅堆满了户外旅行的用品和旅店常见的床单被罩等。卧室有两间,都是床铺,我住在一间有六个床铺的屋内,小哥晚上也住在这个屋内的其中一个床铺。跟小哥聊的不多,只知道他叫顺子,除了在自己家开青旅外也会做一些线绳手链之类的小饰品在景区内摆摊售卖。他告诉我进入古镇逃票的路线,我进了古镇在去往山下码头那条主路上便遇见他在那摆摊,我俩相视一笑。顺子个子不高,年纪可能比我略小几岁,人长得标致秀气,在淡季时喜欢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到处旅行,我回到北京后,还经常看见他发的朋友圈,人不是在新疆就是去西藏的路上,就是很少在芙蓉镇。





凤凰古城


芙蓉镇高而立体,凤凰古城长而绵延。我来到梦寐以求的凤凰,在这个如画卷一样美的地方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沉醉着。凤凰之夜灯火通明,灯光映照在沱江两岸的吊脚楼更加美好夺目,江上有桥,江边有塔,江面就像条玉带,串联着这片绚烂的夜色,两岸的酒吧里喧闹的声音不绝于耳。白日的景色也让人看不够,我在凤凰停留三天,每天都要在江的两岸转了又转,以至于看城门的人都已经认识我,不再让我出示门票了(因为每次过古城门时都要验门票)。我每天都在岸边和古城中转悠,有时买一个虾饼,有时吃一碗牛肉米粉。最好吃的油炸虾饼要算是在虹桥一头的一位老奶奶开的一间小铺,她每天清晨都要自己去旁边的河水中捞小河虾,洗净后和上面糊,白天边炸边买,每次买都是刚出锅不久,抹上辣椒,香辣鲜酥很可口。自我到了南方(从江西开始)一路上米粉是没有断过的,每一个地方的米粉都有自己的吃法,而且都以香辣为主。所以各式各样的米粉几乎每天都在吃,幸好我当时的肠胃还顶得住,让我尝遍南方的很多米粉,最开始是南昌的干拌粉、芙蓉镇的米粉,之后有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的老友粉、遵义虾子羊肉粉、还有广西的生榨粉,其中自然有凤凰这加了黄牛肉的牛肉米粉。每次吃的时候都要加些当地的剁椒,那香辣的一碗米粉,每次回想就会流口水。



因为热闹的地方熟悉了,想再往外走走,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所以我沿着沱江向上游走去。越走江边的店铺就越冷清,一直走到快没了人家。突然想起沈从文的墓就在这附近,我在凤凰还刚刚买了一本他的文集,其中就有边城。中学时我读过那一本薄薄的《边城》,但不觉得有什么好,其实是我没读懂。只知道在遥远的湘西有这么一个小地方,一个名叫翠翠的姑娘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故事。刚刚买的沈从文文集,只看了其中一篇名字就叫做《凤凰》。记得文中讲了他家乡的三件怪事:放蛊、落洞、赶尸,读起来很好奇,也了解了一点湘西的民风民俗。但对于沈从文当时并没有多少了解,沿江岸走到了没有民房店铺的地方,再向前走不多时有一条走向山坡的小路。向上走去三五十步就到了一小块平地。平地上靠近山坡有两块石头,跟其他坟墓不同,这两块石头和背靠着的岩壁就是沈从文的墓。眼前伫立着的一块石头上刻着“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的这样一句墓志铭。看到这句话很不理解,又简单又玄妙。后来读了一些书才慢慢开始明白这句话的道理,简单说这里所说的“我”是一种“本我”,每个人依照“本我”来思索,可以逐渐理解我们自己的命运。一个人依照“本我”思索,可以认识我们的周遭世态或是整个人类。因为喜欢侯孝贤的电影,看了几本与他电影有关的书,才知道通过朱天文的影响,侯孝贤接触到了沈从文。从沈从文的小说和文章里,侯孝贤学会了运用一种很客观的、类似上帝视角的能力,远远观察和冷静的看着这世间上人和事的方式和态度。这对侯孝贤很有启发,接下来拍出很多经典的电影,而惯用的手法就是中等距离的长镜头,或固定不动,或缓慢摇动,给人以静静地在旁观看人物及剧情的体会,告诉观众,其实我们都是旁观者,从剧情中抽离出来,在细细品读这影片中的世态炎凉和人生百态。如《悲情城市》的开始,镜头一直不动的对着一个电灯泡,只有不断的环境音:生孩子的声音、广播里的声音、屋内人们走动的声音,林文雄烧香祈祷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相呼应,拉起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的开端。还有一个经典的镜头是《恋恋风尘》的结尾,阿远从城市里落寞的回到家乡,与祖父站在田野里,祖父在画外不断的唠叨,镜头只对着阿远不动,一个若有所思又那么迷茫的表情凝聚在银幕前,然后随着阿远的目光镜头慢慢摇向天空,把人物和观众共有的一种悲凉感,缓缓的释放给了天空。文学对电影的深刻影响体现到了侯孝贤的电影中,也让我对沈从文产生好奇,于是我看过《边城》又买了一些沈从文的书,饶有兴致的读过以后才了解了这位作家,也才明白《边城》的深意,还有很多其他文章的妙处。个人喜欢的小说还有《柏子》和《丈夫》都很简短凝练,散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鸭窠围的夜》《箱子岩》等。他的《从文自传》更让我开了眼界,想不到这世上竟有如此诡异的事情,而在他那个年代、湘西那块地方,竟如此的平常。只是老年的沈从文不再写作了,他有一部写了一半的小说《长河》,读完后也是意犹未尽,为这部小说而可惜。但他老人家拿得起放得下,说不写就不写了,晚年只潜心研究他的古代服饰纹样,直到去世。



黄磊早些年出过一本专辑《等等等等》,把他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作词编曲入了歌,其中这首同名的主打歌《等等等等》就是来自沈从文的《边城》。黄磊在解说词中提起沈从文对人物故事的“冷眼旁观”的态度,说明了对《边城》的喜爱,同时摘读了小说结尾的一段:“过度人一看老船夫不见了,翠翠辫子上扎了白绒,就明白那老的已作完了自己分上的工作,安安静静躺到土坑里叫蛆虫吃掉了;必一面用同情的眼色瞧着翠翠,一面摸出钱来塞到竹筒中去。‘天保佑你,死了的到西方去,活下的永保平安’。翠翠明白那些捐钱人的怜悯与同情意思,心里软软的,酸酸的,忙把身子背过去拉船。”这一段诗般的描写,如同侯孝贤电影里的画面一样。让忧愁从所有人的心里生发出来,感叹生命无常,和人在命运中的坚忍。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中南之旅06.湖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