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阅读:决定前程的数学力
标签:
超酷小子五年级下学期暑假教育阅读引导心理规划 |
分类: ★妈妈随笔.小子的成绩★ |
决定前程的数学力
1、荷兰中央银行的一项测验,将上班族的数学程度分成四级。结果发现,数学力最强的上班族,相比次高的人群,年收入就多出3.5万英镑,薪资差距达30%。
2、数学力差,还可能让你成为投资理财的受害人。美联储对房产投资失败者进行数学测试,还有包括基本算数、复利计算等,结果全对的人不到20%。
3、“数盲”问题已经开始受重视。英国反思近年来的金融风暴,成立了“国家数学教育基金会”。其主要目的在于破除“数学只有孩子才学”的观念,转变国民“数学能力烂也无所谓”的态度。
语文教育,不只是抄生字
台湾教育专家洪兰:
1、现在还有老师,把课文定义为“学会文章里每个字的书写、组词和造句”,却忽略了阅读真正的目的,在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怀。
2、所以,许多学生会做修辞学的题目,却不会正确使用生词。一味抄写生字词,使语文变成枯燥的作业;而阅读能让孩子从文章脉络中,体会生词的用法。
3、香港小学三年级就读原版《西游记》。书中许多字孩子不认得,但看多了,生字就变成“熟字”。生动的文章把他们带进阅读之门,不但学会做人的道理还懂得那些字的用法。
隐蔽的脏话“传播源”
1、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青少年常爆粗口,可能是受小说中爱说脏话的人气角色影响。
2、研究者分析了40本青少年畅销书,发现平均每本有38个关于诅咒、辱骂的语言;如果每阅读小时,约可接触到7个不好的词句。
3、这些书中包括在我国热销的《暮光之城》和《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系列一书有35个不良词汇,《哈利波特》则更多。
4、相比影视剧,书籍中不健康语言的隐蔽性更大。家长应经常与孩子讨论阅读的书籍,让孩子理解书中的脏话只是文学表现的需要,不适用于生活。
当阅读变得有趣
1、同样读小说,男女生习惯不同:女生比较喜欢分析角色心理;男生常只看对白,而跳过中间的描述。
2、美国老师会为男女生设计不同的作业。比如美国学生一定要读《蝇王》,女生的作业是“假如你是书中的某角色,你的感觉会怎样?”男生则要根据书中描述,做一个岛的模型。
3、为确定各场景的方位,男生自豪去读原来跳过的文字。但隐王是动手做,男生会有兴趣。同样一本书,因作业形式不同,男女生都读了进去。
4、要把阅读养成习惯,就要按孩子的特点,把阅读变成有趣的事。
玩比喻提升创造力
吴静吉(教育心理学博士):
1、比喻是一种创意。台湾谚语几乎都是比喻。如“放尿做水灾,放屁做风台”,指吹牛说大话,形容生动,真是智慧的结晶。
2、研究表明,运用良好的比喻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会难懂的概念,增进批判思考和创造力。
3、心理学上研究比喻,常采用A之于B如C之于D的格式,例:吴道子之于画,如李白之于诗。这种比喻游戏,也能提升孩子的创意和推理。
4、培养比喻力,还可让孩子在歌词中找比喻。如周杰伦的《龙卷风》的“爱情走太快就像龙卷风”。
读“书”还是读“屏”
1、现在的孩子大多喜欢在电脑、手机上阅读,不喜欢看书本。但专家提醒,纸质阅读,比起盯着屏幕的阅读,记住的东西会更多,更牢。
2、脑科学研究表明,阅读书本时,大脑的语言、记忆和视觉区都有大量的活动,这有助于大脑获取信息;而通过屏幕阅读时,大脑却不那么活跃。
3、一般来说,某一事物能激发的联想越多,就越容易被记住。读书比起读屏,能提供更多辅助记忆的联想点,例如:书在翻阅过程中的厚度变化。
| |
|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