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去年在公园照的,很感慨情景的再现。如果老两口都在,那么相依为命,也能活得挺好。如果有一个病了,那么就要看情况了。
我们的小区是拆掉旧楼房而建的新小区。邻居某大爷夫妇,是1964年河北大学毕业的,在天津市某局担任高工,退休金不少,两个儿子都在加拿大,几年来在小区打太极拳,老两口同来同往,偶尔居委会活动,也能和大家和睦相处,特别滴随和,不像个别人老是端着架子,说着官话废话。
人生无常,老实巴交的某大爷,突然类风湿病犯了,每天的买菜做饭成了问题。于是就联系附近的老年公寓,经过若干的审查和漫长的等待,以及儿子的亲笔委托书。终于有希望了,有一天老人兴奋滴告诉我:“除了院长没点头,所有人都同意他们到那里一间阴面的房间去住了,我们就想离厕所近一点,就看院长嘛态度吧?”
我们大家听着,心里酸酸的。放着两室两厅两卫的南北通透的房子不住,去等待一间终年没有阳光的筒子楼,尽管与自己的老家,近在咫尺。也不准随便外出。一周洗一次澡,一周换洗一次衣服。屋内保持18度正负二度。等呀,等了一个月,也没有消息。一天,某大爷突然说,院长等着我去送卡呢。
我们有点打抱不平,就这种条件,您在家请小时工,天天在今晚报订饭也够了。于是我们就有以前写过的《体验送到家的老人餐》。某大爷夫妇订两个人的。一晃一个多月,倒也平安无事。
人可能过了75岁,有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发展就快点。几天不见,再看大爷衰老许多,面容憔悴。一起锻炼的于姐,好心与老父亲住的天津市养老院帮忙联系,某大爷在此养老院申请了12年,现在排队到700多号了,可是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老两口病病歪歪,只有一个四人间的床位,而且是男的。再想办法吧,老两口不愿分开,互相都怕对方出问题。怎么办?一楼是个医院,老伴住在医院,按医保规定,老头住到房间,要是不住,也没有啦。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上午,一辆出租车拉走了两个曾经为我国地矿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人,有机会我们大家去养老院看您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