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社交恐惧

(2010-05-31 12:45: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理文集

摘录

 

你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觉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和他人说话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吗?
    你不愿意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吗?
    你害怕别人觉得你愚笨或担心别人看出你脸红害羞吗?
    这些倾向或多或少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有。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只要我们自己不去强化它,过份关注它,时过境迁。一般不会发展成为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则是在人文环境中,在对生存安全环境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反复出现前面提到的三种或者二种以上的倾向。泛化并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表现出神经症冲突特征,伴随明显的紧张、恐惧、脸红、出汗、激越、甚至逃跑。

 

一 社交恐惧患者的特点

社交恐惧对于每一个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产生原因,但从大量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咨询交流中,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特点:

1、很多人都是敏感型,外界的一点变化会导致一连串的思考。周围太敏感根源在于太在意自己,把自己当作环境的中心。大多数情况下,别人并没有象你想象的那样在关注你。

2、以为自己可以抑制自己诸如脸红、发抖等症状:很多人有了社恐倾向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拼命的抑制自己,抑制自己社恐的症状,比如脸红、发抖等。怕别人看出自己有不安和焦虑。更怕出丑,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或者被人笑话。然而,这种抑制恰恰就是给社交恐惧症的提供了动力。而事情往往会这样,越是想要抑制症状,症状越是要出现。并不是因为出现了症状而导致你社恐了,而是因为出现了症状你刻意的隐藏它才导致的恐惧。所以社交恐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对外在某种环境和对某些人的恐惧,而是对自己内在的心理恐惧,更具体的说就是对恐惧的恐惧。

3、有完美主义倾向。恐惧自己不完美,有社交恐惧的人内心都追求完美的我,为什么要追求完美,就是不接纳自己有不足,其内心都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常它用苛刻的“必须”,“应当”来控制自己。当社交中稍有“不完美,”很容易自我否定自我、贬低自我、谴责自我。不接受自己一旦发生社交恐惧倾向,就非常的看不起自己,甚至痛恨自己,结果是可越看不起自己就越社恐。如果能接受自己不完美,接纳自己有社交恐惧倾向,这样的话,就能够逐渐走出社交恐惧的泥潭。

4、隐藏自己的恐惧: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有社交恐惧。这本来很自我然的事,可是这种隐藏却起到了强化恐惧的倾向,因为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关注焦点和能量放到隐藏这个事上,指而给社交恐惧加注了能量,把我们本应用于正常交往的能量和注意方向改变了,造成社交失败,更会责备自己,加深了社交恐惧。如果能够突破这点,告诉别人自己有些紧张,有社交恐惧倾向,就起到了给自己减压的作用。反而会让你轻松起来,但正是因为没有了害怕被别人知道的自己有社交恐惧的压力,所以社交恐惧便失去了动力和能量,其实你就摆脱了社交恐惧了。

 

二社交恐惧的原因

1文化背景的原因:动物身上是看不到社交恐惧现象的,这说明社交恐惧是有其的文化原因的,源自于东方文化中的羞耻感文化的影响较大。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羞耻感文化激发人对自尊、理想化自我、荣誉的执着追求,结果导致对自己产生一种神经质的压抑与否定。东方文化的耻感可能是造就自我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实际情况正是这样,社交恐惧倾向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多于美国人和英国人。

2 个人气质方面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生来就有个体气质上的不同,简单的说,在四种气质类型中,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起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少。

3 早期成长环境和个人的成长经历

这是引起社交恐惧症的主导原因,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的原因,而每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遭遇到的特殊事件也各有特点。所以,如果是寻求咨询的话,咨询师会引导你回忆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恐惧,深刻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到底怕什么。比如目光恐惧的人害怕别人的目光,怕被人看怕和别人对视,社恐久的人可能都已经形成了泛化,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对视就会恐惧,但是最初是因为什么而害怕别人的目光的呢?仔细回忆害怕的细节,当别人目光扫来时候自己下意识的在担心什么,是怕出丑;又或者是被别人看穿自己的内心;怕别人以为自己的眼光盯着对方;怕对方误以为你喜欢他;怕看到你脸上的东西;怕你自己的表情让对方产生奇怪的想法;害怕别人觉得你帅或者漂亮....

找出这些恐惧是直接的原因后,咨询师会帮助分析背后的原因,从形式上讲主要是有内在的心理冲突。大部分恐惧症状都是有内心两个自己在互相矛盾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一个是具有天性的你存在正常欲望的你要做这件事,而另一个社会性的(因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你却用你长期形成的羞耻心或者自律心理来要求你不去做这件事。社恐人内心瞬间的争斗不像一般人那样马上否决一个自己,而是会不断的来会反复争斗,这就形成了社恐。

咨询师会用咨询专业技术帮助你,从产生的根源让你领悟你社交恐惧的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样的人事件或者说环境让你形成这个潜意识中不断提醒自己要如何如何的。例如,脸红的人和异性恐惧的人也许是小时候父母的“教育”,用无法抗拒的权威性把所谓的羞耻心或所谓的正确的东西强加给你;目光恐惧者可能是因为曾经有过一次很尴尬的目光经历在你内心深处留下了阴影等等。当然,以上这些对社交恐惧直接原因的分析,也可以按这种形式自己去找。只是可能不如专业咨询师引导着做更安全和效果更好。

 

    三治疗社交恐惧症的要点

    对社交恐惧的治疗不是针对恐惧本身而是针对恐惧根源。引导来访者接受恐惧,坦诚的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不完美。克服对社交环境的回避行为。

帮助来访者明白自己才是治疗自己症状的专家。让他明白“你要明白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还是自己。放弃咨询师有什么魔法,自己不用努力就可以把你治好幻想,咨询师能做的是用他丰富的经验来扰动你固有观念,它的作用是通过外因引导换个角度看问题,看自己,看别人,看环境。而最终解决问题,决定要改变自己思维方式的还是你自己。

    对于社恐很严重的人,是需要耐心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社恐非常严重的人要的改变必然是个缓漫的过程(当然也有例外)。

      社交恐惧症往往伴随紧张、焦虑、失落、抑郁。尤其是抑郁,会让人失去斗志,失去对事物的兴趣,反过来会让你的社恐更加无法自拔。培养快乐心情会让你思路清晰、对治疗社恐充满信心。还有悲观更会让你对本来有效的方法失去作用。与你喜欢的人在一起,看搞笑片,剧烈运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等等都是改善心情的好方法。

    治疗期间的家庭作业可以安排刻意去多认识人、多做事、少思多动。把注意力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能量向外,注意力向外,这样关注社恐本身的精力就会减少,社交恐能量和动力。

自然而然,保持积极的心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接纳自己偶尔还会出现社交恐惧倾向。不要想着马上摆脱它,越是想要摆脱社恐症状,我们的压力就越大,压力越大你的身体就越不听指挥,形成神经症,适得其反。坚信自己正走在康复的正确道路上,坚持治疗。可能自己都不知什么时候不恐惧社交,而且喜欢上社交了。

 

    四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自我疗愈

    社交恐惧者是可以自我疗愈的,就是走进咨询所有来访者,其实也是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自我疗愈的。根据我的经验,自我疗愈首先要解决二个认识误区

    1、以为自己是中心的幻觉,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在眼里人人都很在意你,你要求人人都对你友好,对你满意。

    2、害怕失败,太在乎别人的感受:自己的一切行为模式都首先要问别人觉得自己如何如何,然后才是自己。不允许自己出错。否则就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好感和印象。所以说话、做事、甚至表情和动作都要考虑再三。

我认为社交恐惧起于偶然,成于必然,消于自然。

很多人患社交恐惧症的历程是这样的,开始容易害羞脸红,但并不当回事,也就没有社恐。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突然开始在意起来自己的脸红了,于是想要控制住,但是脸红怎么能容易控制得住?越是想控制,脸红却更容易出现了,每当有社交场合脸就会不由自主的红起来,到最后,甚至一想到将要出现的社交场合就会紧张得不知所措,尤其焦虑、绷紧身体、不断的重复应付社交的想法,如何让自己不脸红的办法,可一旦社交场合来临,那么一切一切的准备都是白费,脸红如期而至。这就是恶性循环,脸红的出现与你拼命的控制成正比。这样,一个完美的社恐就这样被创造出来。

    社恐的来源其实是我们自己,来源于不恰当的或者无效的思维方式。因为脸红而社恐的朋友,我试着问你几个问题

    脸红是可以控制的吗?

脸红是不可控制的!脸红是一种自然的身体正常的反应,你怎么可能通过强制手段来控制它呢?正是不可控,你硬要控制他,才会有恐惧出来。由它出现好了。

    脸红背后是什么呢?其实害怕脸红的根本其实是害怕出丑!你真正的害怕的是脸红本身吗?社恐其实是你早年被文化创造的羞耻感在作怪。你不妨承认自己是个爱脸红的人,就是你的个性特色,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别人想红脸还没有我红的自然呢。

    羞耻感背后是什么?是我们的自卑情结,是对自己的不接纳过错美情结。人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不同,就像每片叶子都不一样,做一个容易脸红的人,脸红还可以正常交流,而要控制脸红则造成交流困难和恐惧焦虑。总比一个恐惧社交,无法正常交流的病态强得多,虽然这和你内心深处那个完美形象相差甚远。

    现实世界中有完美的人吗?没有过!从来就没有过!人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世界根本没有完美的人存在(上帝也是如此)。既然没有过,我们就不必有完美来打击我们的自信。

    你自信吗?社交恐惧有人,内在都有一个不自信的小我做怪,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放大自己的不足,夸大别人的优势。其实在现实层面的区别,更多的是环境造成的,很多大老板都说自己当初很自卑,所以努力奋斗去摆脱自卑,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并且因些有了更多的自信。

    

    五 讲二个真实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疤痕"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在西方,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这样的试验,一个人刚经历了一场车祸,所幸并无大碍,心理学家在这个人的脸上画了一个很大并且十分丑陋的"疤痕",并让他照了镜子,心理学家对他说"很遗憾你现在脸上有这样一个疤"然后把镜子拿开了,这个人非常沮丧,专家对他说"现在我给你的疤痕搽点药水"(实际上专家把画上去的假疤痕擦掉了,这个人的脸是完好的并且样貌英俊)专家告诉他,一会有一些人会来看他.专家离开后,一会果然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人看他,后来心理学家走进来问这个人对看望他的人有什么看法,他显的沮丧极了,甚至有些爆躁的告诉专家,他们所有对我都很不友好,很不耐烦,他们都讨厌我,厌恶我的疤.
    脸上并没有疤痕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他讨厌自己还是别人讨厌他?是他自己厌恶自己的疤.还是别人?为什么他要认为是别人呢?

    第二个故事叫“心灵之花”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小镇上有一个女孩,从小没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寒的日子,她从来没有穿过漂亮的衣服,更没有带过首饰,她很自卑,觉得自己长的难看,寒酸,走路时总是低着头,害怕别人的眼光,她一直暗恋一个男孩,却觉得那个男孩永远不可能注意她,自己是那么平凡,谁都比自己漂亮。
    在她十七岁生日那天,妈妈破天荒给了她二十块钱,去买点她喜欢的东西,她很兴奋,一时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最后,她紧紧握着钱,来到商店,一狠心买下了那朵她渴望以久的漂亮的头花,售货员帮她带在头上,对她说,“瞧啊,你带上这花多漂亮”她望着镜子里带着头花的自己,顿时神采飞扬,她说了一声谢谢,转身就兴冲冲的往外跑,在商店门口,她隐约感到撞了一个老先生,可是她已经顾不上这些,飘飘然来到街上,她感到街上所有人都在看她,好象都在议论“瞧,那个女孩真是太美了,怎么从来不知道镇上有个这么美丽的姑娘”
   迎面走过来她一直暗恋的男孩,奇迹发生了,那个男孩竟然约她去参加舞会。女孩高兴极了,她想索性把剩下的钱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于是她又飘着往商店返,被她撞到的老先生拦住了他,说到“姑娘,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瞧,你刚刚撞掉了头上的花,我一直等着你来取。”
    是啊,比漂亮的头花更能装扮我们的是自信,而自信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之花吗?

   

    六从后现代心理治疗的角度看社交恐惧症

    1从后现代来看社交恐惧,就很容易发现它有正面的益处,例如

因为恐惧社交,而少有出门,潜心做学问的成功学者还不是少数。因为他们一般都很聪明、敏感、有些神经质,而这类人恰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所以,自我如何解读社交恐惧就很重要,如果你认为你的社交恐惧是一种病,你得到沮丧、病态行为和失败的感受。如果你解读为我不爱社交,那么你得到时间、知识和内心宁静。社交时要花精力的,哲学、政治、文学、科学上有成就的人,多半是不喜欢社会的一群。

社交恐惧症也不是治之症,有的人一辈子带着社交恐惧还健康长寿,他们回避社交,他们更多的精神内守,符合了黄帝内经上讲的养生的要点。“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 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来讲,某些人的社交恐惧对于家庭来讲是有积级意义的,很多有神经症冲突的患者,他们之所以长期保存这种症状,往往是能够在家庭之中维持一些重要的关系。社交恐惧症也是有这样的情况。这在家庭治疗中常常被呈现出来,同时也是一些已治愈的患者,一回到自己家庭这个环境环境之中就会复发旧病。

    3后现代叙事治疗中,把恐惧症状当做自己的一个朋友,伴随自己走过一段人生经历,我们好好的接纳它,不要拒绝它,压抑它,更不要赶它走,与好友好相处,肯定它来伴随你是当时你真的需要,它是善意的朋友。跟它对话,感谢它曾经给你的帮助,你现在已不是当初需要它来支持的你了,你已成长了,如果愿意它还不想走就让它再伴随你一些日子,如果想去外面看看,我十分的高兴,我永远不会拒绝你来关照我。如果这样的话,它反而会俏然离你而去。

   

    七 一些社会交往的常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施于人。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理解他人的心情是否会和你一样。自己想要的,不一定就是别人想要的。特别是朋友之间,有好事分享时,也不要相当然为别人做主。
    2、人际交往是一个个独立的人之间的思想交流:要和别人正常交流,先记住你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既低人一等也不高人一等。平等的对话能够少了很多感情色彩,多了许多真实性。所有追求人格平等的价值观才是健康的价值观。
    3、你远不是大家的焦点:不要以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受大家的关注或者说被大家当作笑话。别人的高兴与不高兴不是你的责任。
    4、无法让所有人都成为你的朋友(你没有能力让所有人都不是你的敌人)
    5、大多数人的意志力是不够坚强的,无论有多么强大的控制力,早晚也会有失去控制的一天。做普通人吧,最踏实。别试着挑战自己到底是不是普通人。

 

 附: 社交恐惧专业测评表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 答:(1 2 3 4 )

2、在人面前脸红我很难受。答:(1 2 3 4 )

3、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让我害怕。 答:(1 2 3 4 )

4、我常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 答:(1 2 3 4 )

5、让别人议论是我不愿的事情。 答:(1 2 3 4 )

6、我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 答:(1 2 3 4 )

7、我害怕当众讲话。 答:(1 2 3 4 )

8、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 答:(1 2 3 4 )

9、看见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的发抖,心慌。 答:(1 2 3 4 )

10、我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 答:(1 2 3 4 )

记分方法:              

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可以选择,它们分别代表:1、从不或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经常如此;4、总是如此。根据你的情况在上表中圈出相应的答案,此数字也是你每题所得的分数。将分数累加,便是你的最后得分了。

(1-14分)放心好了,你没患社交恐惧症。(15-24分)你已经有了轻度症状,能够淡化就淡化它,不要刻意关注。(25-35分)你已经处在社交恐惧症中度患者的边缘,跟据对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可以适时的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36-40分)你已经是名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如果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影响到家庭健康功能等等。一定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失眠的学问
后一篇:自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