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毓智
石毓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351
  • 关注人气:14,0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憶湯廷池先生

(2020-10-13 10:20:29)
标签:

365

教育

时评

文化

分类: 汉语学界的那些事儿

回憶湯廷池先生

 

石毓智

 

        只有大胸懷者方能做出大學問,這是湯廷池先生的學術人生給我們年青一代的啟迪。

    正是因為湯先生的擔當與使命感,我的《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才得以於1992年在台灣學生書局出版

       

 

        我的學術道路上遇到過很多貴人,湯廷池先生則是我第一個遇到的貴人。今年9月份,湯先生走了,此時此刻我想寫些東西來緬懷這位著作等身、提攜後學的長者。   

        湯廷池先生擁有大中華的情懷,對漢語研究具有強烈的使命感,他不僅孜孜以求漢語之道,而且關懷提攜年青一代。我就是湯先生這種學術道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這些都可以從湯先生1992年為我的書所寫的序中的一段話中看出來:

       

        作為二十世紀最後十年的知識分子,我們覺得有責任來努力縮短海峽兩岸在學術空間上的人為距離。因此,我們在兩年前便開始與大陸的語言學界接觸,並試探在台灣出版大陸語言學家論著的可能性。結果,事情的進展比我們預先所想像的還要麻煩。從作品的選擇、與作者聯絡、文稿的審查與修改,乃至排版、印刷、書局與作者的契約合同等,為大陸學者出版一本書所要付出的時間與心血,遠超過為台灣的學者出版十本書所花費的功夫。今天由於作者石毓智先生鍥而不捨的努力以及台灣學生書局當仁不讓的決心,終於為大陸語言學家出版了第一本新書《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我們此刻的心情真是感慨萬千!

 

        1989年那一年,我碩士剛畢業,我的導師黃國營教授到香港開會,見到了湯廷池先生。湯先生從黃老師那裡得知我的碩士論文內容,就主動建議送給他們出版。那時湯先生在學生書局主編一套“現代語言學叢書”,宗旨是發表在歐美完成博士學者的畢業論文或者論著,那麼給我這個“土碩士”出書,是破了一個大例的。

這本書給我奠定了學術人生的堅實起點。因為在台灣出版,我必須用繁體字寫,那時只有手抄,先是花了兩個月的功夫,掌握了繁體字的寫法。真正體驗到繁體字是真繁,最刻骨銘心的是繁體字“纔(才)”,這個字又十分常用,每一次遇到都得寫22筆畫。然後花了整整一個夏天,把原來簡體字的論文撰寫成繁體字。一本書稿30來萬字,手指上磨出一個老繭,至今還沒有完全消去。但是,正是這次魔鬼式的磨煉,讓我培養起了日後學術研究的毅力,使得我在學術上能夠走到今天。

就如同湯先生序言中所說的那樣,這本書的出版涉及到許許多多麻煩的事。很多具體工作都是由湯先生的高足劉辰生來操辦的,這本書的出版包含著辰生兄的辛勤勞動。

墻外開花墻內香。當時,這本書出版後立刻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動靜。徐通鏘先生在北大開設的語言學理論課上,系統介紹了這本書的內容,並在他的《語言學理論教程》一書中專設一節介紹數量概念與語言的關係。沈家煊那時也在社科院組織了系列沙龍,討論了這本書的內容,而且在他的《不對稱與標記論》一書中多次引用此書的觀點。張斌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描寫語法》專設一節“數量範疇對漢語句法的制約作用”,內容主要是根據這本書。

本書于2001年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了修訂版,袁毓林兄長仔細審讀了書稿,提出了許多良好的意見,從而使得這本書的質量又有所提升。在我迄今出版的近30本書中,《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是引用率第二高的(第一高的是我和李訥教授合寫的《漢語語法化的歷程》),單在中國知網上就有1400餘次的引用。

湯先生還鼓勵我給《清華學報》投稿,所以我那時年紀輕輕就能在這個歷史名刊上發的《漢語的肯性性動詞》一文。湯先生給予我的鼓勵和肯定,特別是在我學術生涯的早期,給予了我巨大的自信心,使得我在這條道上一走就是30年。雖然道路上充滿著坎坷荊棘,風風雨雨,我仍能不忘初心,是與湯先生的期許和鼓勵分不開的。

為先賢繼聖學。對湯先生的最好紀念,沿著湯先生等老一代學者所開闢的事業繼續努力,揭示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漢語的規律,把漢語中“簡潔而和諧的審美呈現給普天之下的華夏兒女”(原書序言)。   

 

 

 回憶湯廷池先生

 

       1994年,我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讀書時,去南加州大學參見漢語言學年會,第一次見到湯廷池先生。湯先生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終於見到毓智啦!”這一句話中包含了多少的期待呀!

 

 回憶湯廷池先生

 

1992年台灣學生書局出版的原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