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到底有没有语法? ——暑假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第42讲
作者
石毓智
中学语文不讲语法,学生也不学语法,高考也没有语法。然而,学生得学英语的语法,不论是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SAT)还是中国的高考,都要考英语,其中英语语法题都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教育状况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人们普遍认为汉语没有语法,即使有也是乱七八糟的,既不重要,也不用学,不然,课本为什么不教?
汉语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炎黄子孙每天赖以交际和思维的必须工具,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然而,试想一下,这种语言却是没有规律可循,是乱七八糟的,可以随便乱用,这种观点能站得住脚吗?我作为汉语研究者,面对这样的局面,只有感叹。痛哉!惜哉!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用我的微弱的声音来呼吁,用我力所能及的手段来宣传。
下面我们将分多次来讨论汉语的语法在哪,到底是什么。今天以先以复合词的用法为例来说明汉语的使用规律。
好莱坞的大片也是千篇一律,不论情节如何离奇惊险,都跳不出“英雄+ 美女”这个公式,结局不外乎男欢女爱的美满大团圆,英雄向美女求婚:“Please marry me”,然后就是男女主人公热烈拥抱,疯狂接吻。我听了这句英语,总觉得别扭,怎么可以说“请结婚我”?咱们汉语只能说,“请跟我结婚吧”或者“请嫁给我吧”。
在新加坡,经常听到有人说:“麻烦你帮忙我”。也让人觉着不对头,这种表达大概也是受英语影响的结果,因为英语可说“Please help me”。然而汉语只能说,“帮一下我的忙”或者“给我帮一下忙”。
上述汉语用法都是由汉语的构词法造成的。汉语有80%左右的词都是双音节的复合词,它们都是由至少两个有意义的更小的单位——语素组成的。比如,“帮”和“忙”本来都有自己的意思,一起构成一个复合词。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往往决定它们的用法,所以可以从内部结构上看出它们的使用规律。如果内部构造是动宾的,即第一个语素是动词,第二个语素是名词,它们后面就不能再带宾语了。如果要引入所涉及的对象,要用其他变通的办法,有时用介词在动词之前引入,如“跟我结婚”中的“跟我”;有时则以宾语的定语身份出现,如“帮我的忙”,其中“我的”是“忙”的定语。
而相对的英语概念,marry(结婚),help(帮忙),则都是内部不再能分割的单纯动词。所以它们都能像普通动词一样,在后边带上宾语。也就是说,像这种概念义的动词,本来应该直接带上宾语的,然而由于受汉语特殊的复合词构词法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汉语上述这种“拐弯抹角”的表达。
跟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的复合词不仅在整个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大,而且内部构造丰富,五花八门,类型繁多。同属一类词,内部构造不一样,其表现则各异。如果注意到了这一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扑朔迷离的用法,马上就会变得井然有序,规律性很高。
汉语这种内部为动宾的复合动词特多,一般都不能直接带宾语。这类例子,随便想一下,就是一大堆,比如开刀、写字、治病、跳舞、游泳、睡觉、碰壁、号脉、把关,等等,等等。都可以说是汉语真正的不带宾语动词,用专业术语讲,就是不及物动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