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毓智
石毓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40,068
  • 关注人气:14,0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语文不讲语法是严重的教育失误  暑假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第41讲

(2015-07-24 12:53:03)
标签:

365

教育

分类: 暑假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100讲

中小学语文不讲语法是严重的教育失误  暑假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第41讲

 石毓智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老师大都不懂语法,也不教语法,高考语文考试也没有语法试题,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汉语有没有语法。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而这个民族最主要的象征和承载几千年文明的汉语却被误认为是没有语法的,或者人们不知道它的语法是什么,这种教育现状是不能容忍的,它是灾难性的教育政策失误。

        就教育领域来看,不懂语法的语文教学就是,老师糊里糊涂教,学生糊里糊涂学,如此怎么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学生怎么能提高语文能力?

        不让学生学习汉语语法,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我下面捡几点重要的来谈谈。

 

        造成受教育者对汉语的误解和偏见,由此导致对自己母语的自卑感。

        中小学生不学语法,这会导致人们对汉语的巨大误解,致使人们普遍认为汉语没有语法,进而觉得汉语是一种粗疏的、不严谨的语言,更严重的是带来对汉语的偏见甚至嫌弃蔑视。持这种观点者不在少数。

        学英语必须学习英语语法。不论是在英国、美国还是在中国,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都要做很多语法的练习题。美国的大学入学统考SAT有很大一部分是考试英语语法的,特别是中国的高考英语试题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考英语语法的。然而,中国的语文教育不讲汉语语法,高考也不考汉语语法,这自然会给人造成这样的误解:要么汉语没有语法,要么汉语的语法不重要,不用学。一个人一旦产生了对汉语的这种误解和态度,认为汉语没有规律,汉语是一种杂乱无章的语言,他怎么会努力学好汉语呢?怎么会对汉语有正确的态度呢?

        学习汉语语法,就是掌握汉语的使用规律。一个受教育者或者一个文明发达的民族,对支配自己每天说话和思维的语言规律一无所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说不过去的。母语是一个民族最典型的特征,一个民族一旦失去自己的母语,也就在文化上基本消亡了。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负载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是今天炎黄子孙日常交际和思维离不开的工具,然而今天的民众对汉语的规律和特点不仅一无所知,而且还有很多误解和曲解,由此很容易导致对民族语言的自卑感。这怎么能够树立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呢?

        我一直认为,学习汉语的结构规律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因为以前中国教育在语文教学上的失误,导致了很多中国人都抱有程度不同的“语言优劣论”。比如,不少人认为汉语是一种落后的语言。在海外,我见到不少的华人从小就不让孩子说汉语,他们的理由是汉语是一种无逻辑的语言,怕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还亲自听过一位受过高等教育者这样说:“虽然历史上日语不如汉语,可是现在日语比汉语先进了。”在国际学术刊物上,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这样认为,汉语的语法特点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三四岁小孩说的英语特点,那意思就是说汉语是一种低级落后的语言。外国人对汉语的这种误解,与中国语文教育的失误不无关系。作为一个中国人,遇到洋人这种偏见怎么办?如果你压根儿不懂汉语语法,就不知如何辩驳,只能忍受别人的这种羞辱。我作为长期从事汉语研究者,对这种观点不仅啼笑皆非,而且也很痛心。中学语文教学就应该告诉学生汉语的规律在哪里,是什么,语言之间没有先进落后之别。这是中学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

        要树立民族自信,就得对自己的母语有个正确的认识。

 

        妨害对古典文化的继承,特别不利英语教学和学习

        人类语言的一个共同现象是,任何语言都不会停留在一种状态而一成不变,都在不断地演化。纵观全人类,汉语是历史记录最久、最好的语言,没有任何语言可与之相比。古埃及的圣教体文字虽然久远,但早已失传不用。现在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是英语,可是它直到公元700年左右才有书面语,而早期记录英语的历史资料也很单一,大都是宗教方面的。我们知道,汉语从甲骨文算起,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每个时代都有大量的文献记录。

        古今汉语的差别是巨大的,特别是语法上的变化上更是明显。其实,古汉语的语法很像英语,比如那时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孔子说的“吾谁欺”这句话,搁现在就是“我欺骗谁了”。英语没有量词,数词直接修饰名词,如“three books”;古汉语也没有量词,既没有名量词也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修饰名词或者动词,比如“三人行”、“三省”,现在得说成是“三个人”、“三次反省自己”。古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也与英语一致,比如“季氏富于周公”,顺序跟英语一样:Ji Shi is richer than Zhou Gong,而现代汉语则成了“季氏比周公富”,比较项“比周公”要放在形容词“富”之前。

       因为汉语的历史很长,而且每个时代的语言都有明显的差异。如果不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别,就难以学好古代的经典文献。不分语法发展历史的语文教学,就是把三千年来各个时代的不同语法系统不分青红皂白地教给学生,学生学到的汉语是一个系统杂乱的东西,徒增学生运用语言的混乱。

       现在每个学生都要学习英语或者其他语言,然而如果不知道汉语的语法特点,就无法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学习效果肯定不会理想。结果只能是,老师糊里糊涂教,学生懵懵懂懂学。特别是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差别比较大的语言,不像德语、法语等欧洲语言那样,它们与英语同属一个家族,之间语法相似,词汇相同,所以德国、法国等地的学生可以很容易根据自己母语的特点来掌握好英语。中国学生就没有这个优势,不学汉语语法就无法掌握好英语。

        下面举例个例子来说明,不懂汉语语法就难以学好英语的道理。

        比如,英语中问年龄最常见的方式是“How old are you”,这句话从小孩到老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问到了。然而,所有的英汉词典都是用汉语的“老”来注释英语的old,可是谁能向一个小孩问:“你有多老吗?”这是为什么?背后就是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律有所不同。

        再如,汉语可以说:“你有多重?”这句话肥瘦都问到了。然而,尽管所有的汉英词典都是用英语的heavy来注释汉语的“重”的,但是英语却不能说:“How heavy are you?”而只能说“How much do you weight?”这背后也是汉英的不同语法规律所致,不懂这些规律,必然犯迷糊,也会经常出错。

        再比如,英语和汉语都有双宾结构,两种语言有时一致,有时则截然相反。比如,英语“John sent Mary a bicycle”这句话,一个词一个词翻译成汉语就行了:“约翰送了玛丽一辆自行车”,这就是英语这个句子所表达的确切意思。可是英语同样是双宾结构的这句话“John bought Mary a bicyble”,如果还一个词一个词把它翻译成汉语:“约翰买了玛丽一辆自行车”,这意思就与英语的大相径庭了,英语的意思是“约翰买了一辆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玛丽”。表面上看来,英汉之间的关系有些扑朔迷离,其实背后存在着严格的语法规律,只有明白了英语和汉语的语法规律,才能掌握好英语的双宾结构。

         关于支配上述现象背后的语法规律,现在先留给大家思考,我们随后将另文说明。

 

        不学汉语语法不利提高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更无法做好高科技领域的语言处理问题

        汉语是中国人的思维软件。特别是理性思维,更离不开语言。汉语的语音影响人们的听力,汉语的概念系统制约着人们对世界的解读,汉语的语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只有提高中华民族理性思维能力,才能开发出民族的创造力。然而作为中国人理性工具的汉语,我们不能不知道汉语语法是什么,它的结构和运行原理怎样,又如何支配着我们的思维。

        当今科技发展的大势是解放人手,用语言来指挥机器做事,人机对话是重大的科技问题,人工智能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让机器理解自然语言。然而要让计算机来理解汉语,这就要求必须对汉语的语法规律有精准而系统的把握。中国人要想在这个领域不再落后世界,就必须学好语法。

 

        目前,中学语文里重复反复讲些没用的东西,它们既不增加学生知识,更不提高学生智慧,只能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跟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中的无用功是做得最多的,而汉语语法这些必须讲的东西,却在教材中不见踪迹,这样的语文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也是残缺不全的语言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这个重大的教育政策失误必须及时得到纠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