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英语的动词有何不同?——暑假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第27讲
作者 石毓智
不同的语言设立概念的数目多寡不一样,每个概念的意义也有差别,它们的用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就以英语和汉语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大家都爱看足球赛,常听到一个说法就是“吃红牌”或“吃黄牌”。为啥中国人在这里会用“吃”这个动词?这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来观察汉语的特点和汉民族的思维特点。
世界其他语言都不用“吃”与“红牌”搭配,英语则是用get a red card。一般的人都会简单地这样想,中国人啥都能吃,所以自然可以说“吃红牌”,这就流于肤浅。“吃红牌”揭示了汉语一个重要的特点。
“吃”本来的意思是“动物主动地摄取营养”,可是“吃红牌”的“吃”恰好是被动的,而且是不如意的事情。这就很奇怪了,因为“吃”这两种意思恰好相反。
汉语有个很多语言没有的特点,就是一个动词可以表达两个相反的意思。比如“小明在吹蜡烛”的意思是,小明鼓着腮帮子呼出气流吹响蜡烛;而“小明在吹电扇”则是小明想凉快,让电扇的风吹响自己。汉语的许许多多动词都有这个特点。
无独有偶。像汉语的“借”对应于英语的两个反义词,一个是borrow(借入),一个是lend(借出)。所以,“我借了他一万块钱”有两个相反的意思,一是我的一万块钱给了他,二是我从他那里得到一万块钱。两个意思恰好相反,打借条的时候一定特别小心。
“吃”是汉语这个特点的一个用例。“吃苹果”是主动摄取苹果,然而“吃一棍子”就是被别人打了一下,孙悟空不是常喊“吃俺老孙一棒”。在《水浒传》中“吃”成了一个被动标记,比如“吃这厮打杀了”意思是“被这厮杀死了”。
在现代汉语中,“吃”经常用于被动的含义,诸如“吃闭门羹”、“吃他的脸色”、“吃领导批评”等。
都是足球比赛,不同的民族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这受各自语言的影响,也受各自民族思维习惯的制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