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博坛风云,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规律的现象:博主的智慧越低,他们的粉丝数目则越大;反之亦然,博主的智慧越高,他们的粉丝数目则越小。
让大家看看粉丝数目最多(或者点击量最高)的都是些什么人。韩寒有5个多亿的点击量(当然很大一部分是新浪灌的水),然而他是一个高一七门功课不及格的肄业生,他自己写的博客都是些非常肤浅的日常流水账,语句不通,词汇单调。姚晨也有5个多亿的点击量,她的博客几乎没有什么文字叙述,都是些时装、情感世界的照片,旁边嗲声嗲气地说几句莫名其妙的话。范冰冰的也有好几亿的点击量,说的话也是不三不四,不咸不淡,毫无智慧含量。
粉丝数或者点击量最高的人群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娱乐明星;
二、作家、流行歌词作者
三、体育明星;
四、电视节目主持人;
五、关心公共问题的知识分子。
有人会问李开复是不是个例外?因为他是一个科学家呀!我的回答:不是例外。他远不能叫做科学家,基本上是一个娱乐明星式的科技工作者。
相反,如果让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来开博客,假如钱学森、华罗庚这些老先生还健在的话,他们开的博客的粉丝数目会不及上述明星的一个零头,因为他们写的东西没人看得懂。他们用的数学符号,大家都没有见过;他们的思路,大家也跟不上。即使有些爱耍深沉的人跟一段,也会逐渐离开的;最后围绕着钱老、华老这些人身边的,也就是国内那少数科技工作者。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这与中国大众的素质密切相关。根据一份调查,中国民众中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不到3%,而这3%的人很多又不关注博客,即使少数人关注一下,他们也很少愿意选择做别人的“粉丝”。
最近看到《人民日报》社里的有些人对姚晨的粉丝数目多于他们的报纸感到有危机感,其实大可不必。假如《人民日报》办得像姚晨那样具有吸引力,那就可能办成一个时尚杂志或者娱乐界的八卦新闻专刊了。
有人会质疑:你怎么能说“越没有智慧者粉丝就越多”呢?这样岂不是那些山区里的文盲老太太开博将拥有最多的粉丝?情况也没有这么简单。决定粉丝数目的关键因素是“直觉”和“感性”这两种。
我在《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一书中把民族分为两类:“理性民族”和“诗性民族”。中华民族基本上属于诗性民族,主要靠直觉判断思维,由情感、感性决定言行。大众的这种浅层次的思维能力,就特别适合那种没有什么智慧含量的博文。其次,大众一般依赖直觉思维,所以那些在各种媒体曝光率高的就很容易成为大众关注的人物。
此外,还有三个因素对大众颇具有吸引力:
第一、因为大众普遍具有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的心理,所以像炒股高手这些行业的著名人士开博客往往会吸引很多粉丝。
第二、因为大众很多喜欢看热闹、看掐架,所以方舟子的粉丝也就特别多。如果方舟子只谈科普的话,不会有多少人对他感兴趣的。
第三、因为大众很多都有窥探隐私、猎奇心理,所以那些以谈各个民族性文化这类话题的博主也能吸引一大批人。
我开博的目的可以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主要是以“开启民智”为目的的,所以注定是要被冷落的。但是“质”比“量”重要,与高智慧的人交流是一种享受。
此外,我开博的目的与我的一个研究课题有关,我正在做一个《中国人的逻辑》,以博客跟大家交流是一个理想的调查方法,不管得到的反馈是什么,赞成的、反对的、甚至谩骂的,都对我的研究有用。我会尽快把我的这些研究成果呈现给大众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