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论语》改病句(一)

(2012-05-01 10:05:07)
标签:

杂谈

 

       可能不少网友看了这个题目后会说:这个石毓智疯了,真的疯了!竟敢挑圣人的毛病!我的回答是,你有权利这样认为,也有理由这样认为,因为你不知道一位对古今汉语的使用规律做过如此系统研究的人,更不知道一位勇于反思质疑的人!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圣经,几千年来人们学习的经典,它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已经渗透到汉语之中。然而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拙著《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专门有一章讨论《论语》的表达问题,现在抽取其中的一部分来与大家分享。

 

在孔子看来,贫穷也是一种品行,是一种优良的品性,只有仁者才可以“久处约”,推崇安贫乐道。所以,孔子把“贫与贱”看成与“富与贵”一样的东西,都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贫与贱”既然是人们“所恶”的,怎么可能不择手段得到它呢(不以其道得之)?那不是有病吗?我看古往今来,除了孔子的两个好学生颜回和原宪能做这一点,谁也不会自觉去追求“贫与贱”。因此,更加符合人性的说法应该是: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

 

        孔子是一位智者,一位哲人,具有超人的洞察能力和概括能力,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已经成为我们母语的一部分。这些名言警句是一种语言现象,使我们的表达具有内涵和文采;它们又是一种智慧,给我们以启迪,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然而,瑕不掩瑜,《论语》虽然有一些表述有瑕疵的地方,后人也不必为圣人讳,牵强附会地做各种各样的曲解。这是一个具有健康思想的人应该有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