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南京
(2022-10-21 13:19:31)
标签:
南京 |
分类: 文学 |
从历史上看南京
南京是充满历史的氛围气的一个古城,自从吴王夫差在冶城铸剑,留一点古迹下来而后,历经汉魏六朝,以迄明代,设郡县,建都城,变过不少次的沧桑,讲到时期之长久,与史料之繁多,中国任何都市都比不上南京的。虽然因为屡经兵燹,很少瑰玮完整的古迹,但是,如果你在一条一条的古老的街道上走去,一定可以看见很典雅风趣的里巷名称,他们都有相当的来历,决不能和什么羊肉胡同,狗尾巴胡同等量齐观的。
初到南京的人,看见雄伟的城墙,半颓废了的寺院,以及听见人家说起台城,灵谷寺,蒋山,铁索系孤舟等种种故事,自然很好奇的要知道南京在一二千年中到底有多少变故。不过史实自史实,遗迹自遗迹,史实尽管很多,遗迹除掉几个土墩及几处重笨的建筑,不容易湮灭而外,其他或者名存实亡,或者已非原物,所以如果纸上谈兵,把旧南京的掌故,背书似的倒些出来,到也不无趣味,倘使要实地亲临,搜求遗迹,一定是劳而无功,哑然失笑的。
自民国十六年国府定都南京而后,更改了几处战斗,拆废了几处断垣,兴修一仍明清之旧,现在所看见的南京城,是明太祖重建的。当时辟十三门曰:聚宝,石城,三山,通济,正阳,太平,神策,金川,钟阜,仪凤,定淮,清凉,这就是内城。明太祖计划再筑外城,虽是没有成功,城门是已经确定了:姚坊,仙鹤,麒麟,沧波,高桥,上方,夹冈,双桥,凤台,驱象,大安德,小安德,江东,佛宁,上元,观音,为门十六,城围一百八十里。现在如果乘京沪车看见尧化门(姚坊之讹),到汤山去走过麒麟门,游幕府山燕子矶。走过上元门,观音门,这都是外城门的遗址。
原来南京筑城,还是从汉朝置丹阳郡始,那时城垣在秦淮河以南,大概在现今周处台的南面武定门左近,孙吴建都建业,以迄六朝宫殿,都是依傍了覆舟山,在目今鸡鸣寺相近。至隋设蒋州,另外在石头城下,清凉山旁,建起城池来;唐朝改昇州,一仍其旧,到南唐扩大范围,北至北门桥,南迄聚宝门,东至竹桥,西抵石头城,包含历朝的城郭在内,这样直到元朝为止,没有什么大变更,到明太祖而大兴土木,造成现在所见的局面。经过这许多朝代下来,别的都没有什么遗留,可是几次开辟的护城河,运粮河,左一道,右一道,弄得现在在城里头不是干沟,便是大水塘,挖掘故是费工,填满也颇不容易,游客初到此地,觉得奇怪,不知就是这个原故。
明孝陵,灵谷寺,鸡鸣寺,清凉山,雨花台,莫愁湖,玄武湖,游览南京的人所必到的,这些地方,都有足够常谈数小时的典故,老南京会告诉你的。可是诺大南京城,又有相当悠久历史的南京城,史料决不是仅仅这一些,搜刮以来,可以分为几点:
巨大的工程:像明孝陵,南京城,工程之巨,吾们现在还看得见的。至于秦始皇凿天印山,断长垄,导淮水入江,(所以叫秦淮)这工程也不算小。孙吴凿青溪,自城北泻玄武湖之水,经九曲而合于秦淮,(合流在淮青桥)可惜只剩四象桥到秦淮的一小段了。其他历代的宫殿,南朝的四百八十寺,南唐的百尺楼等,现在片瓦无存,更不可考。
丰伟的武功:王浚楼船,直抵三山,于是青盖入洛阳,自是历史上一件大事。晋陶侃筑白石垒(在和平门外北固乡石灰山)斩苏峻,安定了晋室。钟山的白土岗,是陈隋战场,鲁广达陈兵与此,力战贺若弼,也都是惊天动地的战功。韩世忠破金兵于黄天荡,梁红玉击鼓妇需皆知,(黄天荡在幕府山下扬子江中)其后虞允文又大破金兵于采石,归来三宿于卢龙山静海寺,题字于岩,留一个“三宿岩”的名称。
名人和名士:名人轶事,文采风流,在南京真是不胜纪载,姑从两晋说起罢。凤凰台畔,卧着任性不羁的阮嗣宗,越城左近曾经住过文章冠世的陆士衡(有二陆读书堂),周孝侯斩蛟射虎,还留着一个读书台,有羊车入市,见者以为玉人的卫玠(墓在新亭东),有青囊奇术,为后世风水祖师的郭璞(墓在玄武湖中,名郭仙墩),有翊戴中兴,支持危局,群推江左夷吾之王导(幕府山是王导开府处),谢公墩是谢安有高士之志悠然遐想的地方,邀笛步。(秦淮上水闸,从前薛桑根题“停艇听笛”匾额给谢氏水榭,原额已无存,现在秦淮卖酒家所悬是赝品。)是王徽之邀桓伊吹笛的所在,李太白曾游凤凰台,颜延之曾序乐游苑(在覆舟山),有风流绝世之张绪,有梦笔生花之江文通(梦笔驿在冶城畔),还有谢元晖(新浦林板桥镇),昭明太子(遗迹尚多),沈休文(沈约郊园旧址在钟山下),王昌龄(故宅近青溪),杜茶村(墓在太平门外),都留了一点遗迹下来。还有孔稚圭为了周彦伦,做过《北山移文》来痛骂一顿(周氏草堂虽在钟山,但遗址不可考),郑介公仅以一拂归来(一拂清忠祠在清凉山麓),殷洪乔把寄书都投在水里(投书诸在石头城下),这些人物,大都是读者们所熟知的。
美人和韵事:胭脂井和张孔二贵殡的故事,这是大家知道的,不过据《南史?张贵妃传》“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殡居张仙阁,又有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袁大舍为女学士,”是除了张孔之外,还有好几个美人,不过后来投井复出,只有张孔二妃,其他诸人不知下落而已。再追溯从前,秦淮湾曲处,有个汝南湾,就是晋汝南王遗宅所在,汝南王为妾刘碧玉歌《碧玉破瓜时》《碧玉小家女》诸曲,至今为人传诵着。利涉桥侧的桃叶渡,是王献之迎妾桃叶渡江处。至寿阳公主梅花点额之含章殿,当在台城附近,潘淑妃步步金莲之芳乐苑,当在青溪畔。南唐昭惠后和妹小周后,及黄保仪,才思艳迹,都为人所艳称的。明末,秦淮四美人,马湘兰,郑妥娘,赵金燕,朱泰玉,艳史留传,不过除马湘兰故居而外,其他遗迹是无从寻觅的了。最后还有一个顾横波,文艺超群,善画兰,她所居的眉楼,据说在青溪桃叶间。
孤忠劲节:在南京确有几桩孤忠劲节,可歌可泣的史迹:方孝糯的血迹碑,真否不可考,而事实则妇需皆知的。晋苏峻称兵,卞壸力疾战于清溪,连同他的二子眕、盱,一齐战死。(墓在朝天宫西)南唐之亡,伶官不肯作乐而殉国,葬乐官山。金人南下,建康留守杜充开门降,通判杨邦义不屈,给金人剖腹取心,葬聚宝山梅岭南土门冈。明燕王师入南京,方孝儒的妻郑氏及二子中宪,中愈,自缢死,继而他的二女也投秦淮死。黄道周抗清兵被执,死大中桥下,所以也称大忠桥。
除掉上面这些而外,还有近于神话的传说,像蒋山的蒋子文,《搜神记》上说他是一个恶煞;居处无郎之清溪小姑,一说蒋侯妹,一说神妹,祠在金陵闸;西浦(白鹭洲)为神女杜兰香遇张硕处;周处台畔旧传有郗氏窟,相传为梁武帝郗后投井化为毒龙的地方;聚宝门是沈万三家聚宝盆埋藏的所在。古老相传,姑妄言之。
这零零碎碎,俯拾即是,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本地风光,不过凭这些故事看南京在历史上不能说是有重要的地位的。最近自民国改元以来,第一次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中国民主政体之新纪元;二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树革命成功之基础,其意义之重大,旷古未有;而现在第三次,国府还都,奠定东亚永久和平,尤使老南京成为新南京,在吾国复兴史上留着一个不可磨灭的伟大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