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这部电视剧热播了半个月,终于也大结局了……我原本已经戒了看电视剧的瘾,但听说《心术》讲的是医患关系。众所周知,医患关系是社会最严重的弊病,此前“哈医大事件”还是令人心有余悸。我又直奔而去——
刚开始看了几集,有些失望,与其说这是一部讲“医患关系”的影片,还不如说是为医生正名,为医生鸣冤的电视剧。因为全剧所展示得都是一群热血的青年医生们,怀揣梦想,淋漓尽致表现关怀与爱心,为患者捐款、为病人家属提供住所,甚至是闹医患的家属……这样的大仁大义不禁令人感慨的同时,更怀疑影片的真实性!
“医患关系紧张”是双方面。当然,由于群众对于专业知识地不了解,还有对医生片面见解,造成群众们单方面地把问题归咎给医生。但是医生没有责任吗?不少医生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关心、不了解患病痛苦,甚至有医生工作散漫、容易出意外。而这一群被病痛折磨,经受着痛苦、甚至面对死亡的恐惧中的病人,他们敏感,他们害怕,他们把自己全权托付给医生,因而,医生的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都会引起他们的怀疑跟猜测。所以,医生这个职业是那么的非同寻常,它需要多一份关怀,多一份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另外,医药制度不健全,“看病贵”“看病难”等是很严重的民生问题。为了看病而闹得家庭砸锅卖铁,家徒四壁;一些农村的家庭经常因为看不起病而一直拖着,直至死……国家为什么不能给健全?医保的额度能否再高点?能不能人人都看得起病?
追问法律,哼……法律也是荒唐的。法律硬生生地躺在纸上,不懂变通。在这电视剧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少年赖月金手术后停止了呼吸,在送往抢救的时,麻醉师竟然说“没有家属签字,不给插管”,纵使霍思邈说“出了事,我负责”,可麻醉师还是无动于衷。怪他冷漠,怪他无情吗?有的时候,医生也是无奈的,站在那个风险极高的手术台上,谁敢保证没有意外呢?怕医闹,怕丢饭碗。电视剧的开篇,谷超华医生因时间紧迫而没要求家属签字,最后患者抢救死亡,患者抓住“未签名”这一漏洞,而轻松地索取赔偿。
我是学法律的,有的时候觉得法律怎么就这么死板,怎么这么不近人情呢!生活中却总是因为死死地遵循着那些“死条律”,没有法律认可的证据,罪名就不成立,犯罪者就可以逍遥法外;一纸诉条摆在那,便改变了人性,本来救人的冲动变得迟疑;因为打官司可以钻漏洞,原本在理的一方却败给邪恶的一方,只因为他有一个好律师,律师为他狡辩、为他扭曲事实……法律不就是应该保障人的权力,让社会更和谐吗?怎么都变样了呢?
还有那群媒体,无风不起浪,为博人眼球、夺取点击率,发布谣言、无中生有。“医患关系地紧张对立”很大程度是因为媒体这种“不负责”的报道,让我们对医生、对医院等产生根深蒂固地的影响。奇怪,媒体最重要的任务不就是“真实”吗?媒体不应该起到传播正义,维护稳定的作用吗?媒体是否应该肩带一些责任,说话、做事都为人民负责?
有些人极力地反对《心术》,说它忽略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老百姓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我想说的是,这部尽显“好医生”的医生的电视剧,对于缓和医患关系相信还是起到一定社会作用的,我们不能总看到消极、灰暗的一面,还是得宣传“好人好事”。
医生也是一种职位,它与其他的工作者一样,踏上这个工作岗位是因为心中的热忱跟梦想,在手术的时候也是怀揣着救死扶伤的心境,我们对于“医生”的偏颇的一面也该稍加改观!……可曾想过,医生也是这个职业的受害者,他们原本是热血青年,一身正义,后来因为一些毫无道理、借机谋取钱财的医闹而磨损,随波逐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磨合点……这群无理的医闹是否该受到约束?
赵晓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