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凡的人总是给我太多感动——四川地震三周年采访手记

(2011-05-12 14:24:46)
标签:

杂谈

记者 贺达源

三年前地震的那一刻,我正作为一名校园记者,采访着学校难缠的后勤集团。下午去上英语课,同学告诉我家乡四川地震了,但并没有更多信息,当时我也就没有太在意;下课给家人打电话一直无法接通,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晚上看到邻县北川伤亡人数超过六千的新闻时,我完全坐不住了。第二天下午终于通过表哥辗转了解到:家人一切平安,房子轻度损坏,一颗悬着的心才渐渐平复下来。

 

518日,地震后的第六天,我踏上了武昌开往成都的T248次列车,在这趟此前乘坐过无数次的列车上,我见到了很多返回灾区寻找亲人的老乡,他们多是在外打工的四川人,来自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北川、青川……一个背着帐篷的中年人在仔细地研究者地图,通往他家乡平武的公路还没有抢通,我问他打算怎么办?“爬也要爬回去!”,他坚定地说……这趟列车上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大家多半交流着各自了解到的地震最新信息,或者仔细地听着广播中来自灾区的声音,更多的时候则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由于要为运动救灾物资的车让道,列车走走停停,19日下午228分,距成都还有一两百公里的时候,列车上想起了全国哀悼日的鸣笛,大家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到达成都后,街上到处都是帐篷,整个城市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救灾氛围。回家的一路上见到了很多倒塌的房屋,灾难的严重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这次回四川采访时一位青川当地干部告诉我,地震之后第二天他进入青川重灾区时,满目疮夷的场面让他深为震撼,他当时已经意识到了恢复重建的困难,“我估计要做一辈子的救灾干部了!”。

 

地震之后半年过年回家,大年初一那天我去了北川老县城,当时的县城保留了地震时的废墟,一路上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堵车堵了好几公里。熙熙攘攘的人流,让我恍若来到了一个热门旅游景点。道路两旁多了很多卖羌族饰品和地震纪念光盘的小店。一块可以俯瞰县城全貌高地上,竖起了一块“照相立等可取”的牌子,这块高地就是北川著名的望乡台,温总理曾在这里几度回望北川。整个灾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这次再重访地震灾区,处处都是漂亮的新房。这也是此前很多当地干部群众都没有想象到的。那位曾经以为自己只有做一辈子救灾工作的干部也感叹:“没想到才过了两三年,重建就基本完成。”

 

三年以来,不仅灾区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巨大,灾区民众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懂得生活的四川人变得更加珍惜当前的生活。这次在广元和一位市委常委聊天时他说,地震前他也会想做好工作争取升迁,地震后很多干部群众都会和他一样觉得“活着真好”,努力做好眼前工作就行了。这也许代表了很多四川人震后心态的微妙变化。就我个人而言,我和家人都越发觉得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这不是一种消极的观念,反而应该是一种积极的观念。最近看到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学会把每一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选择的时候也就不会迷惑。

 

三天的采访虽然短暂,但我和大家一样,不仅发现了灾区的真、善、美,还进一步认识到了家乡那些可爱的人们,就像一句歌词里面说的那样,“平凡的人总是给我太多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