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日本就职就业社会问题 |
分类: 日本生活 |
最近开始读一些有关经营管理,如何制定规划人生理想,还有一些比较易懂的介绍历史的书籍。虽然这些早该在没走出校园的时候就好好钻研的东西,对于已经踏上社会的我来说有些恶补的感觉,只能怪自己迟钝,学生时代总是难以发现哪些是自己步入社会后必要的知识养分。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常提醒自己读过的书不是合上了就和你没关系了,每读一本书都要抱着读完后讲给别人听的心情来读,这样才会让一些觉得受益匪浅的知识在脑海里根深蒂固,反复的琢磨思考,过滤,最后慢慢将书中吸取的养分提炼成为每一个人在竞争“残酷”的社会上可以应对挑战的个性"武器"。
有些书的内容很值得品味其中道理,掺杂一些个人见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自从常年处于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被中国超越划落到第三,再加之东日本大地震的双重打击,日本很多近期出版的书或杂志都对未来的日本抱有很负面的态度。经济的低迷无疑最先影响到的就是企业的裁员,召集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减少,条件加码。80后这批正准备进入社会或者刚进入没几年的日本年轻人来说都在经历着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
以前日本公司招聘新人都希望大家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即使没有那么多资格证书,外语能力,公司也会很耐心的从零开始塑造每一个人成为信仰公司理念,甘愿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好员工。不过,经济危机袭来后,中小型企业还不太明显,日本很多大规模企业已经没那么多耐心去花时间和精力培养新人了,从你踏入公司的第一步起,就必须要为公司开始创造价值,提高效益。
懂外语,有各种资格证,大学时有丰富的社会活动体验,短期海外留学经验等等,已经不再是80后日本年轻人找工作的优势。外语?来日本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无论是发音还是交流能力都要比日本人说的流利。资格证?会计,软件应用,统计。。很多大学都有这些基本资格证考取的课程,并不算稀奇。社会活动经验?很多日本学生从高中就开始出社会打工,接触各种社会形态,课余活动也很丰富,短期出国留学体验海外生活的经验更是机会多多。除非你说攀登过珠穆朗玛峰,在非洲原始森林里遭遇过当地原住民的打劫,这些离奇经历也许会给面试官留下点印象,但绝对不会成为你脱颖而出被企业录取的理由。
几年前我在大学开始参加就职活动时,日本企业对外国留学生还处于很抵触的态度,并没有很积极的应征外国人的迹象。那时只是觉得日本学生真幸运,相对我们在日的外国人来说就职的选择机会好多,也不用在面试时被面试官问你打算在日本待多久?什么时候打算结婚生孩子?会说几国语言?等等刁难问题。最近发现形势相反,很多日本企业开始积极推广海外事业,大批量召集在日留学生。例如,运营日本大型的电商网站的乐天要求公司内必须都说英文,Panasonic提出招聘目标是80%都要外国人,只给了日本学生20%的就业机会。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常提醒自己读过的书不是合上了就和你没关系了,每读一本书都要抱着读完后讲给别人听的心情来读,这样才会让一些觉得受益匪浅的知识在脑海里根深蒂固,反复的琢磨思考,过滤,最后慢慢将书中吸取的养分提炼成为每一个人在竞争“残酷”的社会上可以应对挑战的个性"武器"。
有些书的内容很值得品味其中道理,掺杂一些个人见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自从常年处于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被中国超越划落到第三,再加之东日本大地震的双重打击,日本很多近期出版的书或杂志都对未来的日本抱有很负面的态度。经济的低迷无疑最先影响到的就是企业的裁员,召集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减少,条件加码。80后这批正准备进入社会或者刚进入没几年的日本年轻人来说都在经历着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
以前日本公司招聘新人都希望大家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即使没有那么多资格证书,外语能力,公司也会很耐心的从零开始塑造每一个人成为信仰公司理念,甘愿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好员工。不过,经济危机袭来后,中小型企业还不太明显,日本很多大规模企业已经没那么多耐心去花时间和精力培养新人了,从你踏入公司的第一步起,就必须要为公司开始创造价值,提高效益。
懂外语,有各种资格证,大学时有丰富的社会活动体验,短期海外留学经验等等,已经不再是80后日本年轻人找工作的优势。外语?来日本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无论是发音还是交流能力都要比日本人说的流利。资格证?会计,软件应用,统计。。很多大学都有这些基本资格证考取的课程,并不算稀奇。社会活动经验?很多日本学生从高中就开始出社会打工,接触各种社会形态,课余活动也很丰富,短期出国留学体验海外生活的经验更是机会多多。除非你说攀登过珠穆朗玛峰,在非洲原始森林里遭遇过当地原住民的打劫,这些离奇经历也许会给面试官留下点印象,但绝对不会成为你脱颖而出被企业录取的理由。
几年前我在大学开始参加就职活动时,日本企业对外国留学生还处于很抵触的态度,并没有很积极的应征外国人的迹象。那时只是觉得日本学生真幸运,相对我们在日的外国人来说就职的选择机会好多,也不用在面试时被面试官问你打算在日本待多久?什么时候打算结婚生孩子?会说几国语言?等等刁难问题。最近发现形势相反,很多日本企业开始积极推广海外事业,大批量召集在日留学生。例如,运营日本大型的电商网站的乐天要求公司内必须都说英文,Panasonic提出招聘目标是80%都要外国人,只给了日本学生20%的就业机会。
面对未来的日本社会,怎样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日本一位在业界很有名的投资者把日本社会工作的人分为了几种类型,觉得例子举的很易懂,深刻。不仅对于日本年轻人,对于正在努力准备找工作的中国年轻人们也是很值得参考的内容。
这位日本投资者用赚钱的渔夫和不赚钱的渔夫打了以下的比方:
第一种渔夫,每天循规蹈矩,只会打渔,然后把捕获的鱼运到山上和农夫交换蔬菜,或者卖给固定的市场。
第二种渔夫,对钓鱼很有研究,也懂得技巧钓鱼。一般的渔夫可以在一个小时钓10条鱼的话,懂得钓鱼技巧的渔夫可以一个小时钓20条甚至更多。这样一来,他每天获得的利润就会比第一种渔夫要多一倍以上。
第三种渔夫,是会给自己钓的鱼增加附加价值的渔夫。钓上来的鱼在一般的市场卖不上价钱的时候,一般的渔夫会直接把鱼放回大海,扔掉,或者自己留下来吃。懂得动脑筋的第三种渔夫会给自己钓的看起来不值钱的鱼添加一些故事,例如可以把这种鱼做的美味的食谱,一起提供给料理店,这样不仅可以不浪费把鱼卖出去,店家也可以多一道美味鱼料理提供给客人。
第四种渔夫,也叫“发明家”渔夫。其他人还只会用鱼竿一条一条的钓鱼时,他已经开始研究如何用最少的鱼饵钓最多的鱼,从而提高收益降低成本。例如撒网放长线,用模拟鱼饵等方法。不断的思考尝试新的方法,看似单调的钓鱼,也会有富渔夫和穷渔夫的差别。
第五种渔夫,是渔夫领头。自己不用每天亲力亲为的去钓鱼,只要把一支钓鱼团队管理好,分配好每天哪条船在哪个海域里钓,钓回来的东西如何销售出去,是该卖给市场,店家还是运到山上和农夫物物交换,收回的利益如何分配给队友。第五种渔夫看似不用体力劳动,轻轻松松的,可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牵连着整个团队,算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人物。
第六种渔夫,叫“投资家“渔夫。跟第五种渔夫有些相近之处,这种渔夫其实不用会钓鱼,手里拥有渔船,工具,团队,再加上有准确的眼光,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船队打回来的鱼卖给最好的价钱,就足够赚到比其他出卖体力劳动的渔夫更多的钱。
我个人觉得以上的例子举的很通俗易懂,不单纯只是折射日本社会,道理都是相通的。以前的社会,大家都向往公务员,教师,做办公室整理整理资料,喝喝茶,看看报纸的文职。现在的社会,很多人已经不安分与过平淡无奇的生活,对人生理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铁饭碗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了,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要找到适合你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正确的定位。
如果你是一个希望简单平淡,不求高官名利的人,第一种渔夫最适合了。单纯的工作内容,不用太动脑筋思考,认真按时完成被分配下来的任务,不出什么大错误,就可以开开心心应对每一天的工作了。当然,工资不会太多,不追求太高的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应该也可以把日子过的不错。
如果你是一个很爱学习,肯钻研的话,那就去做第二种渔夫。多考些会计,法律,语言的资格证,尽量精通一门专业。无论企业体制是私企还是民营,这种类型的人永远都是被社会需要的,人群比例相对占的比较多,所以除非一些非常高端的技术科技人才,岗位随时都可以换人替代,所以有可能死心塌地为公司干很多年都未必会长多少工资,不过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是一定会被领导看在眼里,受到新人尊敬。
如果你不拘泥于过平凡的生活,想尽快在公司崭露头角,升职加薪,那就要积极成为第三种渔夫。让公司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和长远眼光的人,那就需要学会时刻关注你所在行业的市场动向,培养自己有敏锐的洞察力,懂得做怎样的产品企划和建立市场战略才能优胜于同行竞争产品。同行业的产品,不管多优秀,上市不久一定会被模仿,甚至会在此基础上做的更好,价格更低。一个好的产品,不只是它的品质,还需要一个懂得市场战略的“军事”给它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再推向市场,这样即使有人模仿它的外形,不知道产品故事结尾的人,也没办法模仿。所以,企业是很需要和珍惜会给产品一个精彩故事的人,如果你想成为这种类型的人,就要多学学做个敏感,掌握市场动向的人吧。
第四种渔夫,也叫“发明家”渔夫。其他人还只会用鱼竿一条一条的钓鱼时,他已经开始研究如何用最少的鱼饵钓最多的鱼,从而提高收益降低成本。例如撒网放长线,用模拟鱼饵等方法。不断的思考尝试新的方法,看似单调的钓鱼,也会有富渔夫和穷渔夫的差别。
第五种渔夫,是渔夫领头。自己不用每天亲力亲为的去钓鱼,只要把一支钓鱼团队管理好,分配好每天哪条船在哪个海域里钓,钓回来的东西如何销售出去,是该卖给市场,店家还是运到山上和农夫物物交换,收回的利益如何分配给队友。第五种渔夫看似不用体力劳动,轻轻松松的,可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牵连着整个团队,算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人物。
第六种渔夫,叫“投资家“渔夫。跟第五种渔夫有些相近之处,这种渔夫其实不用会钓鱼,手里拥有渔船,工具,团队,再加上有准确的眼光,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船队打回来的鱼卖给最好的价钱,就足够赚到比其他出卖体力劳动的渔夫更多的钱。
我个人觉得以上的例子举的很通俗易懂,不单纯只是折射日本社会,道理都是相通的。以前的社会,大家都向往公务员,教师,做办公室整理整理资料,喝喝茶,看看报纸的文职。现在的社会,很多人已经不安分与过平淡无奇的生活,对人生理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铁饭碗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了,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要找到适合你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正确的定位。
如果你是一个希望简单平淡,不求高官名利的人,第一种渔夫最适合了。单纯的工作内容,不用太动脑筋思考,认真按时完成被分配下来的任务,不出什么大错误,就可以开开心心应对每一天的工作了。当然,工资不会太多,不追求太高的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应该也可以把日子过的不错。
如果你是一个很爱学习,肯钻研的话,那就去做第二种渔夫。多考些会计,法律,语言的资格证,尽量精通一门专业。无论企业体制是私企还是民营,这种类型的人永远都是被社会需要的,人群比例相对占的比较多,所以除非一些非常高端的技术科技人才,岗位随时都可以换人替代,所以有可能死心塌地为公司干很多年都未必会长多少工资,不过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是一定会被领导看在眼里,受到新人尊敬。
如果你不拘泥于过平凡的生活,想尽快在公司崭露头角,升职加薪,那就要积极成为第三种渔夫。让公司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和长远眼光的人,那就需要学会时刻关注你所在行业的市场动向,培养自己有敏锐的洞察力,懂得做怎样的产品企划和建立市场战略才能优胜于同行竞争产品。同行业的产品,不管多优秀,上市不久一定会被模仿,甚至会在此基础上做的更好,价格更低。一个好的产品,不只是它的品质,还需要一个懂得市场战略的“军事”给它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再推向市场,这样即使有人模仿它的外形,不知道产品故事结尾的人,也没办法模仿。所以,企业是很需要和珍惜会给产品一个精彩故事的人,如果你想成为这种类型的人,就要多学学做个敏感,掌握市场动向的人吧。
第四种渔夫在公司扮演的角色是拓展新事业的人,不一定要有从零开始的创新能力,但一定要愿意挑战尝试新事物,有丰富的想象力。例如,A汽车公司,在汽车轮胎橡胶的研发技术方面属于同行第一,但是不久这种技术就被其他企业模仿,而且通过在海外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而降低生产成本,慢慢导致A的行业地位受到威胁。这个时候,新事业开发部的人就会想办法扭转局面,通过其他方法保住A汽车公司的优势。作为一般人的想法,可能会觉得那就再投资加强对橡胶的研发,不论质量和性能都高于其他公司就好了。这种想法不是不可以,只是还缺少了一些“新”的事业拓展性。因为你无法保证同样制作出来的橡胶产品又在短期内被模仿去。这家A公司的新事业部想的方法是把视野从汽车行业移开,其他行业应该一定会有需要这种橡胶技术的地方。他们找到了手机公司,因为手机零件中有些地方还是需要到橡胶这个材料的,虽然量远远不如汽车,但足够让A公司的橡胶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新的跨行业合作,也给A公司带来的丰厚的收入。
无论什么企业,都需要一个让大家尊敬,甚至崇拜的领导角色,这种人就是第五种渔夫。有足够人格魅力,人缘,冷静的分析能力,很清晰的时间观念,及统筹大局的管理能力。这种类型的人最适合创业,因为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朝着目标前行的方向。如果你发现自己具备以上特点,不妨去尝试做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不过最好在一般企业就职一段时间,磨练一下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了解一下整个公司的流程和行业知识再开始。创业听起来很诱人,其实有很多误区和陷阱,有足够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做的话,弯路会少走一些,成功机率也会高一些。
第六种渔夫是经历风险最大不过最有趣的社会角色,投资人。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需要做很多背后功课,也要有非常冷静准确的分析,推理能力。很多人都喜欢看财经报纸,网络新闻来了解行业信息,不过对于投资人来说,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的信息都是没什么价值的,必须要推理出每家公司背后发生的故事,今后要发展的方向等未知的要素,然后看准时机投资才有可能成功。真正成功的投资人,多半看人都很准,即使是初次见面的人,他们也会分析出你是怎样的人,甚至告诉你正在烦恼些什么。不要以为那是他们的特异功能,他们只是有很强的推理能力和博学知识,发现一些一般人很难看出的细节或者事物的关联性,从中找出是否有投资的价值。投资和投机不同,一个成功的投资有可能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甚至可以开拓出一个新兴产业。如果你很有推理头脑又愿意不断学习行业知识,不妨尝试培养自己做一个投资人。但如果只是为了不费力不费成本的赚些钱,建议还是不要轻易尝试投资这个行业,所谓风险和投资这两个词总是连在一起,单纯为钱的投资,一失足的风险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了的。也许是因为我胆小,但还是觉得很多人对投资和投机的感念有些混淆,还不了解社会险恶的80后年轻人,还是慎重思考为好。
最后想说的是,现在的社会环境也许是很差,也许对于80后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太公平,不管你是要做安守本分的一般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部门领导,还是独立门户一腔热血准备创业的未来社长,社会角色繁多,不要想着成为社会需要的人,要随时想着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怎样的人生。不要因为一些外界因素磨平了你的个性,一只脚踏上社会的时候难免会有些踌躇,缺乏方向感,不知道什么样的“武器”才是适合自己带出去和别人打仗的。这是每一个社会人都要经历的,所以勇敢的在摸爬滚打中成长,总会有一天找到适合你的个性“武器”,在竞争残酷的社会赢得一席之地,找到你要的,社会也需要你的,正确的人生定位。
前一篇:写给一年后在日本打拼第十年的自己
后一篇:日本道歉娃娃折射“道歉文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