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不良少年-坏孩子背后的纯真心灵

(2012-01-09 16:57:5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孩子的世界里,总是有些调皮捣蛋的,有些乖乖听话学习的。坐在班级最后一排的总是被视为所谓的“问题生”,不按时交作业,欺负身边带着眼镜认真学习的三好生,甚至背着家长无故翘课。每个人都应该经历过这样的学生时代,中国,日本,或者其他国家都会出现的学校“自然现象”。社会永远会把目光投给好学生,说大一点,因为他们才是可以营造国家未来的栋梁,可以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希望。顺理成章,没人会在乎那些天天把书本当枕头,考试交白卷还会大摇大摆骄傲的走出考场的"坏孩子"的未来。因为把他们放在班级的最后一排的社会自然规律形成的那一刻,就应该已经有答案了,“坏孩子”们扮演的社会角色已经被定位为只要不给别人找麻烦就谢天谢地的丑角。

每一个孩子在降临到这个世界来的时候,无论他/她是否是被祝福着来的,家庭条件贫困,富裕,父母是否愿意抚养,甚至出生就被遗弃,没有哪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是“坏孩子”,也许会有性格的差异,导致孩子天生很任性,不太听话,不过最多只能说这孩子有点太调皮,绝对不到“坏”的程度。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教育,不是找个地方把他们关起来,学校给予他们最基本的教育,提供集体活动的环境,让孩子们学会在学校的小环境生存,从而慢慢适应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过渡。而家庭是孩子们很重要的生活教育,父母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做人方向,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完全偏离正确的社会轨道。

“日本不良少年”这个词,我是在大学做个人研究时在研究书里看到的,因为日本校园内学生间的“欺负问题”很严重,多年来都是一个很困扰日本教育界的问题。很多年前还出现同班同学互相残杀的悲剧发生。翘课,偷东西,打人,再严重点上升到抢劫,这中间没人知道在事态变得越来越严重,孩子们已经偏离成长的社会轨道时,家长或者学校除了在打骂和责怪后是否真的有静下心来试图去沟通聆听被他们定义为无药可救的“不良少年”的心声?他们是从那一刻开始让他们变坏的?

日本很多专家出了关于分析日本不良少年心理的书,大量的调查报告,统计数据,累计出来的结果大同小异。性格暴躁,喜欢群体活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欺负同龄人以取得优越感,没有安全感,家庭不幸福。。。然后呢?每次看完那些一堆要作为研究论文素材的资料书之后总是很疑问,从调查报告里可以知道不良少年的性格趋向,特征,可没人说应该怎么来引导他们可以更相信这个社会,他们并没有被遗弃归类为社会不需要的人。

虽然我也做过很多访问调查,趴在电脑前,不停的按着数字键输入数据,试图通过一些SPSS分析法之类的可以了解图表中得出的结论验证那些被社会遗弃的“坏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可得出的结果是乏味没有说服力的。连自己都懒得去再翻看每个分析结果的连接性,即使连接上了,那又怎么样?终究不会知道他们在变成不良少年的时候心里的苦衷。

前一段时间,在书店里很不起眼的一个死角书架上,翻到一本叫《没有家的少年们》的书。是一位多年跟踪采访进入日本黑社会或者在做一些银行汇款诈骗,飙车,抢劫的日本少年们的记者花了近10年时间写的实录。里面采访了很多从小就被家长遗弃,被学校老师认为是社会人渣的少年们的真正心声。刚看书的标题时,我以为只是迫于种种原因没有自己家的孩子们,读到中途才慢慢体会到,那些日本的不良少年们不仅仅是没有家给他们温暖和爱,最渴望被关爱的那个心灵的家也冰冷的没有寄托。

书里介绍的不良少年,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作者能跟他们取得彼此信任,让他们愿意说出心里话也花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沟通,甚至有些涉及到黑社会的危险采访地点。有人会说这些不良少年就是应该都抓起来送到少年管教所,也就是日本的少年院去。省的又出现银行汇款诈骗等危害社会的事情发生。可是如果有人愿意冷静下来听听他们的成长史,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很小的时候也有做好孩子的梦想,问他们未来想做什么,他们也会天真的告诉你想做电车司机,做建筑工人。只是诸多家庭状况和社会的缺爱,没有给他们正确选择人生启程的机会。

一个进过日本少年院,出来后还依然做违法事情的年轻人告诉作者说,他已经不记得父母长什么样了,也不愿意再提起,模糊的印象中只记得父母都是当地的小混混,生下他和妹妹后,每天回家就知道拳打脚踢和大声的辱骂,幼小的心灵重创,当时没人可以抚慰他,他只是拼命的找机会带着妹妹逃离那个危险的家。逃离后的问题就是没钱,没地方住,没有依靠,遇到一些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小混混,也和他有差不多的经历,嘴里骂着脏话,家人,社会,对于他们来说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想办法填饱肚子活下去才是最该考虑的正事。年轻气盛再加上不知道畏惧,他们开始偷东西,抢劫同龄人,“战利品”一起“分享”,享受没有家却有同类伙伴的喜悦。

他们当然知道自己做的坏事,也知道社会把他们视为“问题少年”,无药可救到警察们恨不得抓起来关他们一辈子。可他们的表情永远显得很无所谓,因为有和他们一样经历的朋友陪伴,做什么都不怕,只要有钱,可以让他们吃喝玩乐,让他们有地方睡不用再担心被毫无缘故的打醒。

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这些“不良少年”还会选择同样的人生吗?如果成长在一个正常的家庭,或者周围的人再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关爱,他们应该不至于像逃难一样逃离自己出生的地方,干一些其实再有勇气的人都会临场吓破胆的坏事。大多数不良少年选择离开的原因,其实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或比他们还小的对世事懵懂的弟妹。

我一直相信这个世上没有生下来的坏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一颗很天真纯洁的心,哪怕是乖巧还是调皮的个性。有些人变坏当然逃脱不了日本人常说的“自己責任”,也就是自我责任,不过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还没有正确的分辨对错以及保护自己的能力时,家人,社会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关爱,不负责任的试图提早把人类只归档为好与坏的话,就等于关闭了他们的成长空间,和恶煞一个未来的希望同样残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