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日本社会高龄化感恩节 |
分类: 日本生活 |
每天习惯到办公室之前先查看一下楼下的信箱,偶尔会遇到大楼管理员的老爷爷,每次老爷爷都会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问早安,我也会微笑着回应说您早上好。正常来讲,对话就该到此结束了,可每次老爷爷都会喜欢多聊几句,例如说这几天天气突然变冷了,最近信箱里的垃圾宣传单还是很多,邮递员总是把大件的放不进邮箱的邮件摆在明显的外边,丢了怎么办等等,其实我不用每一句都回应,只是笑着点头听完他说的就好。老爷爷常会自己说的差不多了就关门回到管理室,做他自己的事情,仿佛根本不太在意我是否对他的话题感兴趣。
其实我很习惯做这样的聆听者,就像女孩子受了委屈时想找个聆听者发泄一下她心中的委屈一样,老人们只是想找个让他们嘀咕的伴儿,谈话的内容不重要,说出来总是会让人心舒服些。日本没有中国那么重亲情,正确的说是孩子懂事了就要独立赚学费养活自己,出社会了就不能再依赖家庭,所以外表看起来家人的概念总是没有那么让人感到亲切和不可缺少。
记得我刚到日本不久后打的一份清晨在健身房清扫的工作,早晨6点上班,所以除了店铺经理以外多办都是年纪在60几岁的老人比较多,那时他们都知道我来日本还不到一个月,连日语的日常对话都有问题,可那些爷爷奶奶们还是喜欢围着我这个外国人问长问短,送糖果,饭团给我当早饭。中间休息时间他们也很喜欢跟我分享他们家里的事,虽然当时听不太懂,不过还是可以通过一知半解的几个单词大概串出他们在讲的意思,多半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家庭话题。听他们在不停倾诉的时候,我会尽量看着他们的眼睛,不停的点头,希望让老人家知道我是在很认真的听他们讲话,虽然那时感觉他们说话的速度太快,以在学校学习日文的听力速度根本跟不上。听不懂也还是要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听,因为有时从他们的表情里感觉到一种很寂寞,伤感的感觉。
还记得有一天下班和一个平时把我当做她孙女一样疼爱,什么好吃的都塞给我的老奶奶一起在电车站等车,因为人身事故,所以电车迟迟都没来,我们在月台上坐了好久。她一直在和我讲话,中途也没有向我提任何问题,只是一直说着,在她的话语中我反复听到了一句“なかなか会えない(很难见面)",我不知道她是和谁很难见面,应该是已经长大成家的孩子吧,或者是疼爱的孙子,我猜想着,不过还是选择静静的聆听,不打断她的话。最后,电车来了,坐了两站我要下车的时候,老奶奶只是拉拉我的手,冲我笑笑,嘱咐我路上小心,看到她的表情,好像比在月台上等车时舒展多了,也许是我想太多,不过那时觉得我这个陌生人能做做她的聆听者挺好。
又过几年,进入大学后,告别了日文听不懂只会点头装傻的时代。一次和研究室的同学们一起进行3000户家庭访问调查的时候,愿意接受我们这些冒失的大学生访问调查的人其实很少,经常是按门铃吃闭门羹。愿意接受采访的人还是老人比较多,印象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一位年近80岁的老奶奶,开门后热情的和我们大聊起她对我们这次调查的感受,10分钟后其实就已经开始跑题了,聊到她还没嫁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后来怎样遇到了现在的老公,组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家里的孩子都是干什么的。。。30几度的大夏天,这位老奶奶已经满头是汗了,我和同学也当然是晒的满脸通红,可一直也没好意思打断她的话,也许很少有外人来拜访他们吧,我又一次猜想,所以决定耐心的听下去,直到老奶奶自己笑呵呵的反问我们你们来的目的是什么来着?呵呵,其实那时已经在炎天下站了一个多小时了,一直没给我们机会切入正题。不过听了很多日本老人以前的艰苦经历,也算是一种收获。
另外一次是在访问调查中遇到的一对夫妇,他们开门一看我们两个女生满头大汗就二话没说拉我们进屋凉快一下,把空调开到最大,还拿出他们特制的红梅汁给我们解暑。那是我第一次进到日本一般家庭里做客,和式的房间很舒服宽敞。一边向两位老人说明我们这次大学做访问调查的目的,一边不停的擦汗。老奶奶很热心的说你们没午饭吧,先给你们做点饭然后再慢慢说,实在不好意思的推脱了几次,最后还是盛情难却的厚着脸皮等着奶奶热情的招呼,给我们做了一顿典型日本的家庭料理。两位老人很开心的看着我们吃饭的样子,老爷爷在一旁笑着说孩子们都大了,一年都见不着一面,家里好久没这么热闹有人气了,高兴。听了这番话有些心酸,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尴尬的埋头把好吃的烤鳗鱼吞下去。他们也是很高兴的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年轻,结婚,生孩子,退休的人生过程。我和同学一样静静的聆听着,没有插嘴,只是一直笑着点头附和。当时我的感受是认真的听老人说话,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其实,后来我们和这对老夫妇成了很好的朋友,过年的时候还会拿着老爷爷喜欢喝的日本酒去拜访,和他们分享我们大学调查的研究结果。不过每次去,老爷爷都会给我们零花钱,一次2,3千日元,说让我们从那么远的地方坐车跑来他心里过意不去,一定要给我们车费。感觉他们真心把我们当孙女一样看待,可还是很不好意思,毕竟老人们都是拿退休金的,每次都是又吃又拿的,有时老奶奶还会用便当盒把第二天的早饭和中饭也给我们准备好,拿着便当盒,心总是暖暖的。我们算是偶然相识的陌生人,却会让他们多些笑容,小些寂寞的感觉,值得。大学毕业后,没有时间再去,心里也顾及要是去的话老爷爷又要给我们钱实在过意不去。所以只是偶尔过年寄张贺卡,告诉他们我们工作很努力,也希望他们注意身体,每天都快乐。祝福的言语很俗套,没什么新花样,带到的我们的牵挂和思念足够了。
日本社会高龄化越来越严重,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没人照顾,没人陪他们说话。孩子们应该想办法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这是孩子该做的义务,责任。不过,孩子不可能每天都围着老人们转,所以需要更多周围的人以更友善的心态去善待这些老人。其实,老人的要求很少,只是希望有人聆听他们的心声,希望偶尔会有人陪伴,关怀。就像我不在家人身边时,有其他人对他们随便的一声关怀我也很感恩,最起码可以减少一些我不在他们身边的寂寞;就像我们有一天也会变老,也会开始喜欢重复一些想当年,即使陌生人,只要喜欢聆听,我们的心灵还是会得到慰藉。所以我愿意继续做一个陌生的聆听者。
感恩节快乐~
其实我很习惯做这样的聆听者,就像女孩子受了委屈时想找个聆听者发泄一下她心中的委屈一样,老人们只是想找个让他们嘀咕的伴儿,谈话的内容不重要,说出来总是会让人心舒服些。日本没有中国那么重亲情,正确的说是孩子懂事了就要独立赚学费养活自己,出社会了就不能再依赖家庭,所以外表看起来家人的概念总是没有那么让人感到亲切和不可缺少。
记得我刚到日本不久后打的一份清晨在健身房清扫的工作,早晨6点上班,所以除了店铺经理以外多办都是年纪在60几岁的老人比较多,那时他们都知道我来日本还不到一个月,连日语的日常对话都有问题,可那些爷爷奶奶们还是喜欢围着我这个外国人问长问短,送糖果,饭团给我当早饭。中间休息时间他们也很喜欢跟我分享他们家里的事,虽然当时听不太懂,不过还是可以通过一知半解的几个单词大概串出他们在讲的意思,多半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家庭话题。听他们在不停倾诉的时候,我会尽量看着他们的眼睛,不停的点头,希望让老人家知道我是在很认真的听他们讲话,虽然那时感觉他们说话的速度太快,以在学校学习日文的听力速度根本跟不上。听不懂也还是要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听,因为有时从他们的表情里感觉到一种很寂寞,伤感的感觉。
还记得有一天下班和一个平时把我当做她孙女一样疼爱,什么好吃的都塞给我的老奶奶一起在电车站等车,因为人身事故,所以电车迟迟都没来,我们在月台上坐了好久。她一直在和我讲话,中途也没有向我提任何问题,只是一直说着,在她的话语中我反复听到了一句“なかなか会えない(很难见面)",我不知道她是和谁很难见面,应该是已经长大成家的孩子吧,或者是疼爱的孙子,我猜想着,不过还是选择静静的聆听,不打断她的话。最后,电车来了,坐了两站我要下车的时候,老奶奶只是拉拉我的手,冲我笑笑,嘱咐我路上小心,看到她的表情,好像比在月台上等车时舒展多了,也许是我想太多,不过那时觉得我这个陌生人能做做她的聆听者挺好。
又过几年,进入大学后,告别了日文听不懂只会点头装傻的时代。一次和研究室的同学们一起进行3000户家庭访问调查的时候,愿意接受我们这些冒失的大学生访问调查的人其实很少,经常是按门铃吃闭门羹。愿意接受采访的人还是老人比较多,印象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一位年近80岁的老奶奶,开门后热情的和我们大聊起她对我们这次调查的感受,10分钟后其实就已经开始跑题了,聊到她还没嫁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后来怎样遇到了现在的老公,组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家里的孩子都是干什么的。。。30几度的大夏天,这位老奶奶已经满头是汗了,我和同学也当然是晒的满脸通红,可一直也没好意思打断她的话,也许很少有外人来拜访他们吧,我又一次猜想,所以决定耐心的听下去,直到老奶奶自己笑呵呵的反问我们你们来的目的是什么来着?呵呵,其实那时已经在炎天下站了一个多小时了,一直没给我们机会切入正题。不过听了很多日本老人以前的艰苦经历,也算是一种收获。
另外一次是在访问调查中遇到的一对夫妇,他们开门一看我们两个女生满头大汗就二话没说拉我们进屋凉快一下,把空调开到最大,还拿出他们特制的红梅汁给我们解暑。那是我第一次进到日本一般家庭里做客,和式的房间很舒服宽敞。一边向两位老人说明我们这次大学做访问调查的目的,一边不停的擦汗。老奶奶很热心的说你们没午饭吧,先给你们做点饭然后再慢慢说,实在不好意思的推脱了几次,最后还是盛情难却的厚着脸皮等着奶奶热情的招呼,给我们做了一顿典型日本的家庭料理。两位老人很开心的看着我们吃饭的样子,老爷爷在一旁笑着说孩子们都大了,一年都见不着一面,家里好久没这么热闹有人气了,高兴。听了这番话有些心酸,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尴尬的埋头把好吃的烤鳗鱼吞下去。他们也是很高兴的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年轻,结婚,生孩子,退休的人生过程。我和同学一样静静的聆听着,没有插嘴,只是一直笑着点头附和。当时我的感受是认真的听老人说话,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其实,后来我们和这对老夫妇成了很好的朋友,过年的时候还会拿着老爷爷喜欢喝的日本酒去拜访,和他们分享我们大学调查的研究结果。不过每次去,老爷爷都会给我们零花钱,一次2,3千日元,说让我们从那么远的地方坐车跑来他心里过意不去,一定要给我们车费。感觉他们真心把我们当孙女一样看待,可还是很不好意思,毕竟老人们都是拿退休金的,每次都是又吃又拿的,有时老奶奶还会用便当盒把第二天的早饭和中饭也给我们准备好,拿着便当盒,心总是暖暖的。我们算是偶然相识的陌生人,却会让他们多些笑容,小些寂寞的感觉,值得。大学毕业后,没有时间再去,心里也顾及要是去的话老爷爷又要给我们钱实在过意不去。所以只是偶尔过年寄张贺卡,告诉他们我们工作很努力,也希望他们注意身体,每天都快乐。祝福的言语很俗套,没什么新花样,带到的我们的牵挂和思念足够了。
日本社会高龄化越来越严重,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没人照顾,没人陪他们说话。孩子们应该想办法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这是孩子该做的义务,责任。不过,孩子不可能每天都围着老人们转,所以需要更多周围的人以更友善的心态去善待这些老人。其实,老人的要求很少,只是希望有人聆听他们的心声,希望偶尔会有人陪伴,关怀。就像我不在家人身边时,有其他人对他们随便的一声关怀我也很感恩,最起码可以减少一些我不在他们身边的寂寞;就像我们有一天也会变老,也会开始喜欢重复一些想当年,即使陌生人,只要喜欢聆听,我们的心灵还是会得到慰藉。所以我愿意继续做一个陌生的聆听者。
感恩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