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夫古镇·为“荷”而来

标签:
杂谈 |
仲夏时节,武夷山市五夫古镇万亩荷塘荷花盛开,惊艳了八方游客。周末,与家人和朋友驱车前往,一睹“荷花公主”之芳容。五夫素有“白莲之乡”的美称,种植白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近年来,他们把种植生产白莲与农业旅游观光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目前,五夫全镇种植白莲超过万亩,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而“万亩荷塘”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周边县市的市民群众到古镇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五夫白莲粒大色白,营养丰富,熬制成汤清凉爽口,健身养胃,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补心,补肾,补肝的纯天然绿色营养品。根据记载,五夫白莲自南唐到清末一直作为朝廷贡品,是武夷山的特色农产品。
说起五夫古镇,就不能不提到中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宗师家朱熹。朱熹(公元1130年10月8日——1200年4月23日)世称“朱文公”,我国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人,被尊称为“朱子”。朱子理学思想对元,明,清影响很大,是三代王朝的官方哲学。虽然朱熹的祖籍是当时的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但他却是在南剑州尤溪(今天的福建尤溪)出生,而其理学思想的形成地是在武夷山的五夫镇。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朱熹的父亲病逝,他去世前将朱熹托付给武夷山五夫的挚友教养,朱熹即随母亲移居五夫生活,并在这里从师就学,讲学授徒,时间长达四十多年,直到晚年移居建阳。屏山脚下,潭溪之畔的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就是朱熹在五夫居住生活的地方。
五夫古街上的“兴贤书院”始建于南宋孝忠年间(公元1163年——1189年),当年朱熹曾经在这里讲学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