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2020-02-11 08:53:12)
标签:

杂谈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位于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第一座墩台。墩台,是明清时期设立的报警台式兵营,一般用黄土夯筑或砖砌而成,有警情则守军举烟为号,有寇至则挂席鸣炮以报讯。烽燧墩台,是中国古代长城防御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城沿线交通要道和重要的关隘附近以及地势较高的地段和城镇周围,根据需要都有修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外防御守卫体系。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长城第一墩,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即公元1529年),北距离嘉峪关关城7.5公里,南隔河望祁连群山,墩台矗立在讨赖河边50多米高的悬崖之上,地势险要,所处位置十分重要。残存的墩台高约10米,其底部呈不规则正方形,底宽14米,墩台内部也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米,整个墩台用黄土夯筑而成。据记载,明代的嘉峪关管辖着腹里,沿边,等长城沿线墩台39座,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错,相互瞭望,互通情报。长城第一墩与嘉峪关关城相连接,周边还设有兵营,驿站,食宿,积薪等附属服务设施,是关城南端第一座,也是最重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关南及祁连山诸隘口军事防务往来及信息传递任务,是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秋走“宁蒙甘”(十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如今的“长城第一墩”已经被开发为接待游客的旅游风景区,是“嘉峪关旅游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面积达到3.2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展厅,讨赖兵营,讨赖客栈,讨赖河滑索,天险吊桥以及“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景点。

万里长城,墩台无数。地处河西走廊咽喉要道上的嘉峪关长城第一墩,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长城“老龙头”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中华长城的“龙首”与“龙尾”,成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美誉。如果到嘉峪关观光游览,一定要去看看这了不起的“龙尾”。



(文中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