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欧行(十二) 塔林·老城

标签:
杂谈 |
2015北欧行的第七站,我们来到波罗的海之滨的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爱沙尼亚并不属于北欧国家,因为有了波罗的海,它与北欧国家的关系更紧密些。由于行程上的安排,它便成为我们“2015北欧行”的一部分。
塔林,古称“科累万”,也称“列韦里”,是波罗的海沿岸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始建于1248年被丹麦王国统治时期。“塔林”一词源系“丹麦的”和“地堡”组成,意为“丹麦地堡”。丹麦人于1219在此建立城堡,占领并统治爱沙尼亚(1227年—1346年)达100多年。历史上爱沙尼亚民族可谓“多灾多难”,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和德国等占领和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沙尼亚又被前苏联占领吞并。1991年,爱沙尼亚脱离前苏联宣布独立,塔林即成为爱沙尼亚共和国的首都。
塔林老城现今保存着大量中世纪的古建筑,古城墙,古堡,古塔,教堂,鹅卵石铺就的石巷,尽管经过了千百年战争的劫难与岁月的风雨,饱经沧桑,但它们依然保持着卓越的风姿。据介绍,塔林在鼎盛时期,老城周边曾有2.4公里城墙,城内曾有46座塔楼。现在,仍然还有26座塔楼屹立在老城区里,那哥特式的塔尖成为塔林城市的一大亮点。塔林,是北欧及波罗的海沿岸国中比较完整保持中世纪风貌和格调的城市之一。1997年,塔林老城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