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将进北京小学读本
据报载,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和教委已联合编印了《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小学版),拟于从下学期起,全市统一的中医校本课程将正式启用。这项课程,旨在普及中医文化,非硬性规定,课程不进课表,不列为考试项目。这也是全国第一本针对中小学生的中医文化校内普及读本。
据透露,在《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小学版)中,既有“扁鹊望齐桓公——洞察入微的中医望诊”、“道人仙方疗骨伤——动静结合的中医骨科”“一味‘黄土’救太子——钱乙与中医儿科”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加漫画串联体现的中医基本知识,又有“春捂秋冻,到老不病”“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贴近生活的中医小常识。同时,针对近年来不断升温的“航天热”,读本中也与时俱进地设有“中国航天员的‘私房药’”章节。“受太空因素的影响,航天员可能会失去方位感,发生头晕、呕吐、恶心等,但(‘神舟七号’)3位航天员没有一个发生此病”,因为中医专家专门为他们配备了包括汤药、药茶、药浴、按摩、理疗等“私房药”,还有可提高心血管功能的“太空养心丸”。
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医文化的高度肯定。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中医中药也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国内看,中医中药发展的速度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有关中医“废存之争”仍此起彼伏,甚至有的院士对中医中药颇有微词;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从总量还是影响力上,都不如日本和韩国,这是一个可悲现象。
毫无疑问,传承中医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需要多措并举。但抓好对小学生的中医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让中医文化知识走进小学课堂,无疑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惟其如此,我们的中医药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才可以将我们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中医学这一国粹和瑰宝发扬光大。
正是从这个以上说,北京市为普及中医文化知识从娃娃抓起的做法,让人欣慰,值得称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