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叶君健安徒生童话丹麦杂谈 |
又逢国际儿童节。
快乐童年,书香作伴。相信,各类脍炙人口的童话读物,必将为节日里的孩子们带来阅读的愉悦和快乐。
斯时斯刻,很容易让人想起安徒生,想起他的《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的童话故事。而念及安徒生及其童话,不由得又会想起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的已故著名翻译家叶君健先生(1914-1999年)。
叶君健是因翻译安徒生童话而闻名遐迩的。
1931年叶君健先生读到世界语创始人波兰医生柴门霍夫翻译的《安徒生童话选》,并由此对安徒生童话产生了浓厚兴趣。1945年,叶君健先生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学了丹麦文,利用寒暑假多次到丹麦参观访问,了解丹麦的风土人情,结交丹麦朋友,从而加深了他对安徒生及其童话作品的理解,于是他决定把安徒生童话翻译成中文。
1949年,回国后的叶君健先生在主编英文刊物《中国文学》之余,潜心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工作。1958年,叶君健先生历经十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他翻译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安徒生童话全集》。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凸显了安徒生童话“爱”与“成长”的主题,并以其启智与励志的故事,以其贴近少年儿童审美趣味的表达,赢得了一代代小读者的喜爱。
要说,叶君健先生并不是最早把安徒生童话介绍到中国的翻译家,但直接由丹麦文翻译安徒生童话却是“第一人”,因而叶君健所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备受丹麦政府的推崇:“只有中国的(叶君健)译本把他(安徒生)当作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亦因如此,1988年,为表彰叶君健把安徒生的全部童话介绍给中国人民,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巧的是,安徒生生前因创作童话曾被授予“丹麦国旗勋章”,而叶君健则因翻译安徒生童话,成为全世界至今唯一的获此殊荣的翻译家。安徒生与叶君健先后获得相同的勋章,被世界翻译界传为佳话。叶君健本人也因此被世界译坛誉为“中国的安徒生”。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近40年间笔耕不辍,共计写了童话168篇,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尽管叶君健认为安徒生的童话都是名篇佳作,但他对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更偏爱有加。“我喜欢《海的女儿》。” 叶君健先生在与笔者的一次交谈时说,“这个故事表现了‘美人鱼’对爱情的渴望和执著,以及伟大的牺牲精神。”其实,安徒生本人和丹麦人民也对《海的女儿》情有独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闻名于世的“美人鱼”铜像,便是根据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而制作的。这座“美人鱼”铜像,是丹麦的国家象征,代表丹麦人民的一种信仰。
中国孩子是幸运的。而这样的幸运,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叶君健让中国孩子读到了原汁原味的安徒生童话;二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里,许多中国孩子见到了他们心仪已久的“美人鱼”铜像,而丹麦政府做出让“美人鱼”铜像首次远渡重洋“落户”上海世博会的决定,“叶君健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一位丹麦文化官员所说,“美人鱼”铜像来到上海世博会,是中丹两国文化交流的大事。我们要感谢叶君健先生,他让安徒生童话走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让一代代中国儿童通过安徒生童话了解了丹麦文化。
安徒生、叶君健若九泉有知,一定会备感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