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剖腹产热”感动了谁?

(2010-01-21 10:43:25)
标签:

剖腹产

破壳而出

破茧而出

人种

体质

                     

                         “剖腹产热”感动了谁?

据报道: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剖腹产婴儿均在50%以上,有的城市甚至高达80%。抛开这“两个百分比”的精确性不谈,但剖腹产在城市孕妇的中普遍流行并渐成时尚,却是不争的事实。

为究其原因、探其原委,我浏览了相关资料,现将各路专家观点概括如下:一是自然分娩的疼痛和风险,给产妇造成一定心理恐惧感;二是孕妇担心自然分娩撑大骨盆,影响形体恢复;三是医院妇产科为谋取暴利经济创收,助长或诱导孕妇剖腹产。剖腹产手术住院时间长,用药量大,费用多,创收高;四是剖腹产使阴道不至于松弛,有利产后夫妻性生活和婚姻质量。

我想,上述四大观点大抵切中了“剖腹产热”的要害。但我更关心的,不是孕妇们该不该剖腹产,而是剖腹产是不是孕妇们的最佳选择,以及剖腹产对胎儿、对婴儿的体质,乃至中国人种是否产生负面影响。

我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捡到一只蝶蛹,发现里面的幼蝶把蛹壳拱开了一条小缝,可苦苦挣扎了好长时间就是挣脱不出来。于是,她用剪刀将蛹壳剪开,把幼蝶从壳中解救出来。她屏住呼吸,期待着小蝴蝶展翅飞翔。然而,美丽的蝴蝶虽然出壳了,可它的翅膀软弱无力,根本飞不起来,很快便夭折了。还有一个与之近似的故事:一个小男孩,趁孵化小鹅的母鹅不注意,偷走了一枚鹅蛋。他久久地端详着久未破壳的鹅蛋,突然听到里面传出“嗒嗒嗒”啄蛋壳的声音,他连忙找来铁钉,小心翼翼地忙帮小鹅戳破了蛋壳。果然,毛茸茸的小鹅轻松地爬了出来,但它在地上蹒跚了几步,一头扎到地上死了。

这两则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生命的孕育及其诞生,是一个程式化的、环环相扣的渐进过程,有其复杂而严谨的规律性。违反这一规律,必然导致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发生。幼蝶和雏鹅只有历经一番痛苦的“磨练”,并在“磨练”的过程中“劳其筋骨”,方可获得强壮的体魄。也就是说,“破茧而出”和“破壳而出”,是蝶蛹和雏鹅横空出世前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外力的“帮助”,实则扼杀一条鲜活的生命,尽管人们的动机是善良的。

其实,人同此理。产妇的分娩过程虽则痛苦,但胎儿必须经过准妈妈快而有力的子宫阵缩挤压,才能使婴儿的骨骼更为强健,肌体更为健壮。而剖腹产,在理论上同小女孩“帮蛹破茧”和小男孩“替鹅破壳”如出一辙。虽说剖腹产不会危及婴儿的生命,但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却有百害而无一益。有专家认为,剖腹产还有可能导致产妇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纽带出现问题,因为剖腹产阻碍了一种使母亲对孩子产生“疼爱情感激素”的分泌。

我以为,剖腹产之于孕妇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急措施。然而,现在竟演变成一种时髦,一种时尚,不能不让人揪心。“位卑未敢忘忧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于家庭、于族群、于民族、于国家,都是天大之事,岂容小而视之,掉以轻心?!当然,要说清这个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调研、分析和论证,远非我等之辈所能为也。故而,我只能“大胆设想”,提出问题,而“仔细求证”的事儿,还有待生命科学的专家学者们去求证答案了。

总之,为了提升中国人的健康质量,为了中国人种的永续发展,为了胎儿、婴儿的健康,请准妈妈们给孩子以“破茧而出”“破壳而出”的权力吧。

仅以此文献给所有自然分娩的母亲,献给将要自然分娩的准妈妈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