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道研习者: 慎选一枝一叶,如草书般一气呵成

(2013-08-29 18:02:42)
标签:

插花

武汉天地

生活美学

家居

分类: 有意思的采访
花道研习者:
慎选一枝一叶,如草书般一气呵成

【刊登于2013年8月20日《大武汉》杂志】
记者 高婷婷 摄影 张帆 


酷夏难熬,熬煎的远不止是身体。
无法把家搬到高山深处的清凉瀑下,每日悠然面对鸟叫虫鸣——不妨把大自然搬到你家中,
一钵插花,便是一座立体生动的“植物雕塑”,淡雅清香。它虽然生命短暂,只有7到10天,不像塑料花一样万古长存,却奉献给你最美的自然一瞬。
擅长插一盆美丽的花草,你就是“生活的艺术家”。这句广告热门用语,很多人却不能真正明白。
插花,这门生活的艺术,在武汉常被人贴上“贵妇装矜”的标签。而在日本和韩国,它是一种像钢琴和烹饪一样普通的生活内容,是孩子们从小必须研习的美学功课。插花艺术不仅出现在宴席或奢侈品柜台上,在普通家庭的餐桌上、换鞋的玄关处、书桌窗台上……都能看到主人充满爱和修养的匠心。
在武汉,我找到一位在日本研习5年的花道学者,她让我对花草们重新有了认识。

【误会】
学者名叫米雪,是日本花道真生流和八代古流的研习者。
相约采访的地点,在武汉天地她的“花时间”小店里。70后的她,温润谦和,语调和缓,身上嗅不到一丝武汉女人的泼辣劲。
小店已经有四年多,被打磨地愈加亲切自然。不足百平米的小店,精细巧思地分为“前庭后院”。和普通花店的锦簇热闹不同,这家进门很幽静,绿植为主,花朵点缀其间,是个迷你植物园。被制成花盒的鲜花们,躺在玻璃冰柜里,像睡美人。
目光忽然被木架上一盆半米高的植物作品吸引:一口黄褐色的破旧坛子,不知名的几把枝叶后藏着几根粗细不一的枯树枝,粗犷古朴,却充满力量。女主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她从汉阳收藏回的马口窑,里面的树枝,是武汉天地园艺工人在修建道旁树时,她从弃枝中挑选捡回的。
没有花,也算插花?用枯枝落叶也行?
米雪解释说,她所研习的插花两大流派,与中国、欧洲的不同,多以枝叶为主,少用花,讲究禅的心灵意境。因为日本资源稀少,人们对植物倍加珍惜,对修剪下的枝叶等都不忍舍弃,用家中的瓶子盘子插起来,作为室内小景。
“残”,其实是日本花道之源的一个核心词,因部分残缺而被留作花器的器皿,因自然凋零或人为修剪的多余枝叶,皆可成为插花作品的一部分。不必用昂贵的花材,讲究的是精妙的手法和严肃的美学规则。
我一直误以为插花是专属于女性的柔美领域,如今看来,充满力量和禅意的古朴,却是更出自男性的欣赏视角。
在日本插花界有一个经典美谈,一位武士想考验某位插花大师,面前摆放了一盆清水、一支筷子、一枝竹叶,仅此而已;大师略略思考,即营造出了一个“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作品。
米雪在武汉,收了三、四十个学生。她经常鼓励大家,在郊游或是江滩散步时,可以将被剪弃的枝叶、野花野果或芦苇棒等,拾回家中,作为练习的花材——当然不允许随意乱摘乱剪。“含苞的芦苇棒是非常美丽的,在台湾,芦苇棒是粉红色的呢,特别不可思议。”谈到植物的奇妙,她眼睛里流出光芒。

【古董与剑山】
门外酷晒,央请米老师现场创作一盆“夏日主题”的插花作品,她欣然答应。
今天,做插花的环境很特别,颇有“闹市中的隐士山居”的意思:在店内巴掌大的“中庭”,居然有一个挂帷幔的亭台楼阁,脚边流水潺潺,一池小鱼随波游戏。
挑选花器是插花的第一步,充满想象力的丰富选择,竹根、干葫芦、陶瓶、竹篓、铁器……材料不是重点,厉害的是年份。插花大师们多喜欢用古旧之物作为花器,用新鲜的花草,帮沉寂多年的它焕发生机,重新引人注目。
 “喏,它有两百多年历史了,今天用它做花器吗?”老师指着店里侧台一个貌似不起眼的竹编花篓。可我更希望用她摆在镜台前的一个铜盘做花器,光芒内敛韵味深沉。
洗净抹干的铜盘,稳稳地摆放在船木台上。
老师取来一个奇特的圆形金属小物,放入铜盆内。 “它叫剑山,布剑如山,是东方插花的最常用器物。”原来,它和花泥的作用一样,是用来固定花枝的基础。这也是西方和东方插花的区别之一,花泥是西方的发明,而东方多用剑山。
关于剑山的制作,清代的沈三白曾在他的《浮生六记》中写到:“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现代的剑山,多是将铜针固定在铅块上做成。
剑山的发明,对插花艺术有颠覆性的意义——终于可以摆脱瓶罐篮的束缚,让花木立于盘中,而且没有花泥被插烂的丑陋。而且,插于剑山的花木,比在花泥中的吸水性更好,保鲜时间更长。
固定花材,除了剑山和花泥,有时出于作品创意需要,也会用到例如缠绕铁丝的石头等等。
至于插花的构思和灵感,俯拾皆是。
米雪有一个很出名的大型插花作品,用一米长的长木板钉成的四方架,缠藤绕花其上。“这是我从一个方形珊瑚小吊坠上想到的。”

【10分钟的即兴之作】
铜盘花器,剑山,都已准备好。
新鲜的枝叶,杜鹃枝,松树枝等,她快速地从中选出了三种:龟背叶,铁树枝,松树枝。“这个花器年份久远,气韵与年轻娇媚的玫瑰等不搭调。”
果然没有花,难道这一堆树枝就是今天的主角?绿油油的龟背叶,是很常见的插花题材,能赋予“雨打芭蕉”的热带意境。密密匝匝的铁树叶,被修剪得稀疏有缝隙,“有风流动的感觉。”
老师拿起剪刀,把龟背叶也修剪了一圈。“插花要层次明晰,叶片也要用大、中、小三种,太大的叶子,修剪娇小些,以免遮住花器。”然后,她比照着花器的大小比例,对每个枝条的长度也进行了修正。她剪枝的手法利落干净,新手要下功夫练很久。
我正在琢磨她的手法,老师已经利落地把枝叶们都插入了铜盆中。“这就是搭好的框架,你转一圈看看。”
仔细看,我发现它从不同的角度看,叶片们都搭成了一个大三角形,严丝合缝,真心佩服。手法快而稳,插下离手,绝无踌躇返工。
接着米雪很快从花筐中,挑选出一枝紫色的小雏菊,剪成长短不一的三枝,轻盈地插在叶片们之间的缝隙里。仔细看,每朵花的间距相等,最浅色、绽放最盛的在最中央醒目的高处,颜色依次递增,深紫色的花苞在最低处。转一圈,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有花的绽放和遮掩,很耐寻味。“既然你把这朵花剪下来了,它的生命非常短暂,你就不能辜负它。”
10分钟不到,整个作品基本完成。有“夏木阴阴正可人”的意境,慎选一枝一叶,貌似随意,技法严谨。“铁树是很有力量的植物,它若是摆放在玄关处,能给家庭以稳固的感觉。”
米老师微笑着端详再三,转身寻来一簇小小的白色桔梗花,补充插在背面的一处叶脚。“好亮眼,这盆插花顿时变年轻了十岁。”一旁的摄影师忍不住赞叹说。原本神秘内敛的作品,有了一抹轻快的色彩。
完美谢幕。从平凡花草到一盆艺术品,如同草书般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唯有像我一样亲眼目睹全程,才能体会一盆貌似简单的插花作品“技术+艺术”的丰沛含量。

【日本研习】
日本热爱的花道,本源于中国隋朝的佛前供花,沿袭数百年,发展至今有两千多个流派。米雪拜师的真生流和八代古流,属于其中古老的。
米雪爱花草源于幼年,父母在院中种着各种植物,“每到夏天傍晚,茉莉花开时,幽香随风飘进客厅里,沁人心脾。”五年前,从事家庭软装设计的她,经在日本的朋友介绍,去日本福冈的宫崎县学习花道。
初级基础课,大课堂,是免费的。她介绍说,日本的民政服务机构有一项“互相帮助”的公益制度,像开设插花班的老师,如果你为社会累计提供若干个小时免费课程,今后等你老了或生病了,就能换得专业护士来为你免费服务相应的时间。此项制度,不仅帮助大家能勇敢尝试各种领域的新课程,也帮助不少低收入的人获得艺术养成机会。所以在日本,很多70岁以后的大师,依然乐于开设课堂来教授后辈。
米雪悟性很高,上完基础课程,便拜真生流的传人为师。老师70多岁,课堂在她家里,一进门,有一个很大的摆件柜,陈放着老师收藏多年的各色花器,学生们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花器。老师会提前从超市买回一批花材,树枝叶等,允许学员在她的院子中自由剪摘。
室内每人有一张插花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设计作品,老师会去泡茶给大家喝。完成后,大家轮流把自己的作品搬到老师的茶几上,恭谨地听老师点评。“如果一挪动就会变形或坍塌的插花作品,是失败的。”
学完后,学员们自行拆花,清洗擦干花器,一切收拾干净才能离开。
学习插花,不是手把手地教,一比一地模仿。学员需自行创作,琢磨老师的手法。后来,米雪拜的八代古流老师就更厉害了,连示范作品都不做,觉得限制学员思维。老师只画设计图,用铅笔寥寥画出大致架构,点出建议的花品种,全看学员的悟性。
“花时间”店内,每周三下午便变身为“插花课堂”,近40名学员,有人已经从初级学到了中级,还有人带7岁的小女孩来学。“没想到小孩子插得很美,心地很单纯,思维没有局限,悟性好”米雪赞叹说,相反一些已经有传统花店工作经验者,很难插出有灵感和禅意的作品了。
沿袭老师的做法,她也是画设计图给学生们琢磨,一盆插花的层次、色系、高度、宽度,应选择什么样的植物,作品才是有思想和生命力的。

临走时,忽然想起问米老师一个问题,武汉夏季盛产荷花,为何在日式插花中极少用到荷花?她解释说“在日本插花界有约定俗成,拒绝摘荷花用于插花。因为荷花茎中空,一旦采断,淤泥涌入,整个藕系就会受损,破坏环境的事他们不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