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后,管夫人一边相夫教子,一边也没放弃自己的书画之好。她既与夫君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又尊夫君为书画中的师长,她后期的许多作品深受赵孟頫书法画风的影响。他们经常相互切磋观摩、经常诗文和唱、还一起合作了许多作品,如《鸥波亭图》、《松水盟鸥图》、《枫林抚琴图》等等。他们夫妻双双都擅长墨竹画,儿子赵雍深得其慧脉,也擅长画竹,后人将他们三人各自画的墨竹图合裱在一幅图上,称《赵氏一门三竹图》。
宋皇室素有风雅传统,作为皇室之后裔,赵孟頫禀性风雅。他除了诗文书画外,还精通音律,善奏琴弦,著有一本《乐原》论书,在书中阐明自己对音乐的观点,主张以乐养志,“放乎山水之内间,而乐乎名教之中,读书,弹琴,足以自娱。”他还著有《琴原》一书,他的两张琴,一张名“大雅”,一张名“松雪”,都是极其珍贵的古代名琴。管夫人是他的琴乐知音,常静心听他赋琴弹弦,为此两人还合作了一幅著名的画作《枫林抚琴图》。人们依据这幅画图,在故居旧址上为他们塑了一组极富诗意的雕塑。画面上:夫妻二人,不言不语;石几上,古弦古琴,无声无息;却仿佛有琴音分外悠扬,仿佛有他们的细微喃昵;这就是高山流水,琴瑟知音的千言万语吧。
赵孟頫是誉为元代“艺术之集大成者”,管夫人是江南著名的书画女才子,受家教传授的后辈们:儿子赵雍、赵奕,孙子赵麟都精通书画;他们的外孙王蒙,更是被称为“元四家”之一的著名书画家。所以,后帝元仁宗对他们全家赞不绝口:“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管夫人不仅才华出众,贤淑得体、教子有方,还是个头脑清醒、理智、有见地的女性。赵孟頫受封魏国公官至一品时,朝廷御封管夫人为“魏国夫人”。两人居高位、享荣华,但管夫人不以名利、权势而忘乎所以,她特地填一首《渔夫词》说出心声,适时提醒、归劝赵孟頫,词曰:
人生贵极上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赵孟頫读罢,深解其意,也同此感,作一首和词曰: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赵孟頫在江浙儒学任上长达10年,也受到风流文人的影响,在一次诗酒唱和的聚会上,赵孟頫认识了一个略懂风雅、颇有才气的青楼女子,几次交往,对方谈吐不俗,他颇动心,告知管夫人意欲纳此女子为妾。
管夫人听后,什么话都没说,只写了一首【我侬词】给赵孟頫:
【 我侬词 】
仲姬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好一个聪明绝顶、才德出众的女子,她不争不吵、不卑不亢,却在词中形象的、真挚的告诉夫君,夫妻俩早已是血肉交融,之间已容不得再有人介入。
赵孟頫读了夫人的【我侬词】,感动万分,也羞愧万分,自此不再有纳妾之事。
在赵孟頫故居里,人们为管夫人的【我侬词】筑了一亭,墨色的亭额上,三个墨绿色的“我侬亭”;这黑配绿三个大字,它们很像管夫人作墨竹画的颜色。此时,在亭前,这墨绿色三字,让我有点贪婪的吸闻着它们散发出阵阵清丽妍雅的墨香。
亭中是一面古代的大铜镜,铜镜上锲刻的是【我侬词】。“我侬亭”前人来人往,人们纷纷照镜、读词。我很想知道在这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会不会有人在扪心自问:镜可正冠,而词,可否像赵孟頫那般正心?
1319年夏的一天,热风席卷、大雨滂沱,绝代风华的管道昇因病长辞于世;她,沉重的掩上了那幅灿烂绚丽的生命画卷,将自己归于静殁。
夫人的离去对赵孟頫是致命的打击,他辞官守灵,将夫人的棺椁扶送回故乡,葬在管道昇出生地清德衡山南麓的泓渟溪水畔。终于,他和夫人一道重新回归到故里,虽然不能吟诗扁舟,但都回到有山山水水的大自然里。在赵孟頫生命的最后三年里,除了对外讲学,其余的时间,他全是闭门潜心研究世外桃源的陶渊明,无数次给陶公画像,无数次书写陶公的《归去来辞》。他一次次谢绝后来的元仁宗、元英宗朝廷征召,坚持固守在管道昇身边的青山绿水里。他留下最后的诗作是:
自有天地有此溪,泓渟百折净无泥
。我居溪上尘不到,只疑家在青玻璃。
管夫人去世后的第三年,一代宗师、元人冠冕、貌若神人的赵孟頫,在翰墨丹青的芬芳中、在恣意挥笔的书画中,无疾而终。
在清德洛舍镇东衡山南麓,有一座依山而筑、坐北朝南的坟墓,四周松竹相绕、绿浓成荫,墓前有平台,拾阶而下是神道,神道两侧有石人、石兽相守。这就是赵孟頫和管道昇的合葬墓,墓碑上锲刻着:元魏国公赵孟頫、魏国夫人管仲姬墓。
佛学大师赵朴初曾为赵孟頫和管道昇这对神仙眷侣写了一段长长的评论,我将其中部分摘录如下:“赵孟頫才艺绝世...
...管道昇才貌双绝...
...整整三十年,这对诗、书、画三绝的夫妻,在诗坛画苑中相携游艺,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

(管道昇墨竹图)